美國升息和國內壽險公司關係

過去收的保險金與依較低預定利率給付,現在投資報酬增加,給付不變,所以獲利增加。
個人認為上述說明都有其謬誤
1.預期債券價格下跌而提前賣出:債券價格反應迅速,根本很難提前作賣出或買進決策,當壽險公司要賣的時候,債市上的買家早就知道這個訊息而開低出價了,且賣出之後你怎麼可能又可預期能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進?像11/11、11/14亞債價格大跌,11/15buyer進場,價格又漲回來,壽險公司真有那麼神可以預測到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及匯率變化而低買高賣?
2.仍需考慮價格下跌風險:試想一個極端情況,當無風險利率等於或高於壽險公司手上持有債券的殖利率,若壽險公司資金需求造成該債券需賣出仍需承擔價格下跌風險。
3.壽險公司產品線:大家討論到保單給附的成分多以固定給付為主,但若是利變型保單則複雜度更高-----思考看看,同為利變型保單若A保險公司的舊保單年給付1%,但B保險公司因市場利率上升而新發行一張年給付10%的利變型保單,你會不會將A保險公司的利變型保單解約去買B保險公司的利變型保單?那現金流會不會造成保險公司的營運風險?

市場上解讀美國金融股上漲原因是美國金融法令預期鬆綁,會讓當地中小銀行重新發展較熱絡的金融交易,這跟台灣銀行或壽險是相關性不高。
現在我們很有可能是倒果為因:因為壽險股大漲而開始用債券投資的角度來解釋;實際債券投資的情況很複雜,個人認為壽險股會大漲是因為股市投資人過度樂觀看待,搶進台灣壽險股,一切仍須看全球通膨是否有跟著起來才是重點,等海水退潮就知道哪些人在裸泳了。

bbestyuko wrote:
1.預期債券價格下跌而提前賣出:債券價格反應迅速,根本很難提前作賣出或買進決策,.(恕刪)


壽險業對利率最敏感,他們是靠精算專業吃飯的,比的就是投資的靈活度。這是今天工商時報的簡報請參考。



請問英大待過壽險業固收單位嗎?
或許您不知道法令規範中處分固定收益資產是需要寫許多報告,跟一般資產管理企業投資是不同的,
更何況是瞬間的低買高賣機率又更低,不是看新聞就可以知道門道的.

另外補充:
若以「升息循環確立」為前提,壽險業比較確定的利多為利差益的產生,因為現在保單的預定利率都很低(台幣保單2.25%、外幣保單2.75%~3.15%),一旦美國升息循環啟動牽引台灣升息,壽險業會出現利差益,這個原因會比較能夠解釋資金為何會買壽險股。但重申,一切需要升息循環確立,所以才會提到是投資人過於樂觀預期未來情況,因不確定因素仍太多。
bbestyuko wrote:
更何況是瞬間的低買高賣機率又更低,不是看新聞就可以知道門道的.(恕刪)


請您再仔細讀讀討論串,我並沒有提及瞬間操作。

公司又不是個人,凡事有SOP必須遵循。我也不必知道公司如何操作,我只要知道升息對壽險業有利,那就夠了。

依今天國泰金法說會,國泰金投資部位最多的是債券,獲利率約5.9%,高於整體平均的4.3%,未來也將持續增加海外債券部位。

另外我很同意您的【另外補充】觀點。

謝謝各位大大的說明,我是懷疑台灣壽險公司是漲真的還是假的.就待時間來印證囉.
持續升息可讓壽險公司愈賠愈少----手中有年幾付5%儲蓄險單人的心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