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資產有554萬,有多少人繼承中產階級?

reynard wrote:
光看這點,大概知道樓主應該沒房沒地吧 !?
連公告現值跟公告地價都分不清楚,還可以論述一大篇
然後,折現這觀念都不清楚,直接數學除法就決定了金錢的價值,偏偏這類名嘴調調的論述,早已經充斥各頻道,早就沒有賣點了 ...


不論如何土地價格是以虛擬價格計算和遠低於實際市價,這是無須爭論的事實


折舊只有建物的價值本身,土地是永久性的根本不會有折舊,以SRC鋼筋混凝土來說

1坪約7~10萬建築成本耐用50年,但是台北市平均1坪80萬房價

假設27坪房屋 ,土地權狀坪數約只有5坪

那麼 80萬*27=2160萬房屋總價 - 每坪建築成本10萬*27

房屋總價-建築價格=土地價格 2160-270萬=1890萬=土地的真實價格

1890萬/5坪土地=378萬每坪土地的真實價格 但是公告地價每平方公尺約10~20萬

1台坪=3.3平方公尺 20*3.3=66萬每坪土地 還是遠低於真實價格土地一坪應該是378萬

建築本身是不值錢的,就是一堆鋼筋混凝土,而買房本身就是在買「位置」

這個位置的生活機能是納稅人用公款蓋捷運和蓋道路、橋等基礎建設,土地才會升值


但是房屋漲價的利潤全歸了私人,因為位置被人壟斷,位置本身的升值是納稅人蓋基礎建設而升值

所以孫中山才會有平均地權和漲價歸公的民生主義思想 ,而漲價實際上政府沒有歸公

因為土地是用「虛擬價格」計算的

如果以簡單的平均折舊法來看

建築成本1坪10萬/50年/12月,如果建物能用50年那麼一坪約166元台幣每個月的折舊成本

但是實際上 你的房租遠高於166元*坪數 每月

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來說這就是,因為這「剩餘價值」是私人壟斷土地而剝削窮人產生的後果


那麼為什麼建商願意「免費都市更新」拆掉50年老房子,幫你蓋新房子而且免費呢?

原因在於貴的就是土地,土地被人壟斷,都市更新本身會有容積獎勵

4層樓公寓拆掉蓋成8公寓大樓,會多出4層樓可利用可販售的樓層,就是建商的利潤

而建築物本身的價值(1坪約10萬的成本)遠低於土地價值

所以土地價升值的價值被建商+私人瓜分了,

但是土地升值卻全都是納稅人繳稅概基礎建設的成果應該歸公眾利益

台灣人口下滑並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這和二戰前後的環境都有所不同。

一個沒有消費力的社會,不動產的紙上財富可以持續支撐不跌?

我是相信會有泡沫的一天…
abc003 wrote:
所以土地價升值的價值被建商+私人瓜分了,..(恕刪)


這麼好賺,那你還不快買建商的股票或是投資土地,還有時間打字...

樓主應該年紀不大,沒看過滿地法拍屋,建商與銀行爛帳一大堆,遍地蓋一半爛尾樓的慘狀。

pipienz wrote:
台灣人口下滑並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這和二戰前後的環境都有所不同。
一個沒有消費力的社會,不動產的紙上財富可以持續支撐不跌?
我是相信會有泡沫的一天…


我也是這樣相信的,但是台灣房價泡沫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央行在那裏不敢升息死撐而以

但是泡沫的時間點要看美國Fed,因為現在才升息3次 0.75~1%的基準利率

如果在2018年底到現在還有6次加息,每次都加一碼共6碼, 最少也+了1.5%

到時利率就是2.25~2.5%,美元會很強勢,這會刺破台灣的房產泡沫

而台灣有房產轉移稅,在2年內轉移房地產會剋重稅,

所以從2015年底升息開始算,集體賣房的時間點是2018年,這時間點泡沫破掉機率最大


而台灣的利率遠高於美國基準利率,所以不會有重大的匯率波動

所以央行還在那死死撐著,等到2018年彭淮南早就下台了 因為他任期已經到了

而到時後房價崩潰的責任卻全部都落在新任的央行總裁上 很不公平

到了2018年人家也不會想,是誰做了20年總裁養出了台灣20年大的超級泡沫?

而2018一上任那位新總裁就是倒楣鬼阿,所有人都會去怪他而不是怪彭淮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