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風 wrote:
最後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恕刪)
一般人買房一定要貸款,而且是高額的貸款,因此除非迫切的需要房子,才會毫不猶豫的去背高額的房貸。
這將大幅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省吃儉用是必然的,連換工作前會再三考慮,就算要換,還會努力讓空窗期降到最低。
房貸至少20年,甚至30年,因此買房後,壓力會不知不覺的浮現,大到心裡會有焦慮感,甚至會恐慌,擔心自己真的可以嗎?
一般受薪階級,雖然很想晉升有房族,除非已到了必須有房,不然深思熟慮後,往往打消念頭。
然而,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一定要有房的,越早買越好。
記得12年前,我薪資也不高,每月還要付孝親費18K,住自家房子另外再付租金10K,共28K,扣掉28K,每月只剩20K,還要再扣勞健保,根本不到20K,太太也只有29K,我26歲結婚,這個年紀除了已經有了,沒人會結婚,來參加婚禮的賓客都以為女方有了,所以才結婚,但他們錯了。
雖然結婚了,但雙方收入實在太少,當時太太跟我,都決定不生小孩,結婚後就有買房的打算,但收入少,誰想年紀輕輕就背房貸,因此雖然有注意房價,但連去看的勇氣都沒有。記得當時附近房價一坪開價約12-14萬。
二年很快過去,我跟太太努力還清了因為結婚而用信用卡刷的錢,大概30萬。
手上現金很少,不到15萬,只有我太太薪水增加到31K,我的薪水都沒增加,當時走在路上到處都是賣房廣告,預算雖然很少,但想買房了,我們從新店北宜路看到三峽,再到五股泰山林口,這些都是台北縣的邊緣地帶,因為買不起也只能選邊緣。
看了不下10個建案,只能說"都買不起",沒頭款,當時利率近3%,一個月要付快3萬,月付金也很高,每個案子看完回家,我跟太太都在算,怎麼算就是買不起,因此才會越看越邊緣,從3房變2房,從要車位到不要車位。
正當我們幾乎放棄的時間,雙方都不提買房了,有個週六下午,我們騎車去閒晃,看到一個建案的指標,這個建案本來是我們想買房時,想看的第一個建案,但那時騎車去找,就是找不到,居然無意被我們發現了,想說再看一間好了,就進去看了一下,也沒有很喜歡,樑柱一堆,格局也不是正方形,看完就回家了。
當晚,我跟太太說,不然我們就買這間好了,不要再想了,太太說,你確定? 我說確定,太太支持,週日一早,銷售中心都沒開,我們已經在門口了,為什麼呢,因為前晚壓力大到睡不著。
開門就進去簽約,我們只付了8萬現金,連房子的過戶加牽瓦斯管等要約10萬的規費都付不出來。
就這樣買了這間房,三房加車位,貸540萬,99.x%的貸款。我們沒用寬限期,貸20年,頭二年利率較低,第三年起,月付近3萬,甚至還有超過3萬的。
當時要搬新房時,搬家公司的人員,還問我,這個電視櫃都壞了,你還要搬去新房嗎,那個沙發呢,我說"都要",因為我們根本沒錢買新的。
就這樣買房了,12年後,現在二個小朋友,房貸也快還清。
回想,如果沒有當年的衝動,現在應該還在租房,又有二個小朋友負擔變大,可能就不會買房了。
希望我的經驗對你有幫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