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無用




樓主的個人喜好的效用曲線所產生出來的一個特例
不足以作為推翻的論述

食物 跟 高級食物 在經濟學中應給予不用的定位

食物所指為維持生命之所需
高級食物則要列入其他消費品

---

至於肉類食物比重,這個倒是可以重新思考
時代背景的改變,肉類的攝取在某些國家/社會的確會不適用


就學術論點來看你的情況並沒有包含在統計學裡的區間估計裡面

簡單來說100個人裡面97.5的情況可能得符合經濟學裡面的錢只能花在食物上面
但你的情況在區間統計範圍之外,就是額外的那2.5%
簡單說就是又有錢有捨得花在食物上的比例極高

這只能代表你願意花在其他生活的部分比例減少
但你口中的經濟學的例子是別人賺的部分只能容許他把將錢花在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的底下上來一兩層裡面說的生理以及安全需求

這就跟有些身價上億的老闆過得特別樸實,生活特別簡約一樣的道理,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足夠的金額去分配在食物或是其他項目之上

經濟學是用大樹法則你的論點是少數不代表多數....要是有大量統計數據可以推翻經濟學理論可以去當教授了

venginton01 wrote:
特例不能放進去,因為...(恕刪)


欄主在第五樓第一句話講得很好,特例不能放進去。
用這句話回頭看欄主開的第一欄,真的很好笑。
哪有一開欄,馬上自己打嘴巴!
追求穩定收益!
哈,就一個觀察點就要推翻期刊上百萬統計的理論,你真的很重要。

我也發現愈愛吃速食成為總統的機會愈高,以川普為例。

這樣可以嗎。master
樓主嗑了什麼?

是超過4萬5的伙食費讓你精神錯亂了嗎?
ghoti wrote:
我只知道你吃那麼多,...(恕刪)



錯了喔,肉跟蔬菜的均衡飲食對身體是好的,所有食物進到身體都變成酸的,身體會中和它,所以別再認為多吃肉不好,澱粉吃多了才是準備進醫院,這觀念大家要改進。


先吃肉再吃菜,好的油脂也要吃,豬油、牛油等動物油要多吃,植物油別熱炒,冷扮才能保健康,澱粉最後才吃,血糖控制好,身體自然不會生病。
JOEPHOTO wrote:
就學術論點來看你的情...(恕刪)



你錯了,一般平民百姓絕對過不上餐餐主食肉跟菜的生活,那會暴增預算,你自己試試就知道
hodson2013 wrote:



欄主在第五樓第...(恕刪)



你自己想清楚看清楚再回應,你是為了推翻我而來的,你自己驗證看看嘛,看你把肉跟蔬菜做主食後,花費會不會暴增,保證會。最後還是會會回歸澱粉,因為你錢不夠。
請發表到"THE ECONOMIST",保證明年提名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
你是呆完之光!呆完之光!!呆完之光!!!很重要,所以寫三次

venginton01 wrote:
先別說經濟學不能被推翻,新的理論推翻舊理論思想是時代進步的表徵
經濟學裡頭有個論點,稱為當一個家庭的總收入用於食物的供給越大,代表這個家庭越接近貧窮,我要推翻這一點。
從我個人在飲食方面開始有了很大調整後發現,當我常選擇昂貴的飲食做為主食時,我的月收入超過3/2用於吃的這一塊,約7萬多元/月,我用了大部分月收入在吃的上面,但我不屬於貧窮階層,那麼該如何劃分?
新的論點應該是:
當一個家庭總收入用於購買肉類食物越多時,代表這個家庭收入越高,反過來則是當一個家庭總收入用於購買碳水化合物(麵、飯)之類的食物越多,代表這個家庭的收入屬於貧窮。
簡單的說就是肉類食物如果要能填飽肚子需花費更多金錢來購買,主食以肉類為主,花費會更多是必然的。
而貧窮的家庭通常選擇便宜的食物做主食,也就是麵及米飯,如果主食為碳水類食材,則可以花費最少金額卻能有效填飽肚子。
而蔬菜類則趨於肉類及碳水類之間。
我認為目前經濟學的論點已經過時,應該以這個論點來探討貧窮與富有的認知,也可做為個人對自己財務狀況的一個認知。
以上的論點不該將劣質肉類如重組肉放入討論,因為這是特例,重組肉不會是富人的選擇,卻是貧窮家庭的選擇。
在座各位可以嘗試驗證這個理論,你們可以將主食改為蛋白質(肉類、蛋)及蔬菜,會發現為了讓肚子有飽足感是需要付出更多金錢的,往往一餐個人會需要200以上的花費,而改為麵或飯則百元左右即可達到這種效果。
我必須提醒,碳水類食物對身體血糖的嚴重影響是長期的,如果為了健康少量碳水就行了,但不能斷碳水,飲食均衡才是正確。
最後是我個人認為對投資有效的知識是金融與貨幣,經濟學反而沒多大用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