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fans wrote:
再者,我們可以發現,通常在做資料收集與推論時,常會受到認知錯誤,或是心理隧道的引導,從而自行把變數去掉,以為就是各個獨立事件,其實,在問題的推論或推導當中,變數一直存在並沒有消失,是人自行去切割出心目中的獨立事件....
您真是高手!
把蒙提霍爾問題解答的核心思維給點出來了
是我在網路上看到最好的解答
這問題幾年前我才知道
想了許久終想通
就是樓主你這話!
就是"隨機變數的獨立性"
三張牌X1,X2,X3發下去後
X1,X2,X3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離散均等分配:
P(Xi)=1/3, (i=1,2,3)
但本題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剛好就破壞了
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個概念
包含當時1980年代中期許多的數學家都沒發現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被破壞而上當
以前統計學老師上課時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翻成
"獨立均等服從於"某某分配
現在GOOGLE翻成"獨立同分布"
本題的解答如下:
令隨機變數為X1,X2,X3
來賓的牌X1,
主持人牌X2,X3
原本
X1,X2,X3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離散均等分配p(Xi)=1/3 ,(i=1,2,3)
即p(x1)=p(x2)=p(x3)=1/3
改寫成
p(X1)=1/3...(1)
p(X2)+p(X3)=2/3...(2)
事前機率1/3,1/3
主持人把X2翻開後 (事後機率) p(X2)=0,
由恆等式(2):
p(X3)=2/3-p(X2)=2/3-0=2/3
所以主持人最後一張未開的牌有"機率繼承"效應
開牌後機率就被灌進來
來賓1/3對上主持人"機率繼承"效應後的機率2/3的牌
當然要換
隨機變數的獨立性被破壞後
有機率繼承效應,X3繼承了X2的機率!
開牌後, 隨機變數X1與X3
彼此就不具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的特性
此時X1與X3不再視為出自同一個母體
彼此機率不再是一半一半
"November Rain"
我的看法:機率方法要運用的前提,操作次數要多到一定次數,加上結果出現報酬值相乘,才算是有意義的實際存在。用p(x1)=p(x2)=p(x3)=1/3等數學式,只是以等號兩側相等來說明無違數學邏輯而得証
這也是電影"決勝21點",要有足夠的賭資(玩到一定次數),不同機率的牌局要下不同金額的賭資,最重要前提排桌規則不能改變(一副52張/或兩副104張,使用後不回收....)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