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固定被動的大大們會做每個月的現金流嗎?我是有記錄與管理每月固定的被動收入,例如債息與租金但不包含其他的收入(薪資/股票)。透過清晰的現金流表格,我比較能準確預測每月流入的金額,並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更有效的資金分配與投資規劃。當然也是想知道沒收入的時候,每個月可以花多少錢 XD
其實越接觸債券,越覺得資本世界的邪惡假設A公司發行債券20年面值100利息3%,10年後國債來到5%,此公司債券面值只剩60,A公司的相關企業或關係密切的基金以60塊大量買進,是否可以當作借100還60,扣除每年支付3塊利息,不算這3塊的10年的複利下這10年幾乎是借100等於只還60,利息花30,最後還賺10...等同於其實借貸利息幾乎是無本的,還不算通膨帶來的優點?如果把每年支付3塊用複利計算的話,差不多借貸利息只剩1.x%多,也是超級划算...當然先撇除A公司與相關企業的財務結構..如果只是能右手換左手這樣操作 似乎很無敵 ..太邪惡了但A公司到期還是要乖乖還100 ,只是債權轉移來說,可能可以從他人變成自己人
woxabank wrote:其實越接觸債券,越覺...(恕刪) 對A公司而言,市場利率變動與他無關,市場任何人買賣此債券也與他無關。A公司每年還是必須照票面利率付息,期限到了,還是必須照面額100收回。若此債券有提前贖回條款,A公司就可提前贖回,但也必須照面額贖回。A公司的子公司於市場上低價買回債券,那是子公司的財務操作與A公司無涉。
woxabank wrote:假設A公司發行債券20年面值100利息3%,10年後國債來到5%,此公司債券面值只剩60, 面值不會變,會變的是市價。面值:當初約定到期要還你 USD 1,000 的話,不管你中間怎麼漲跌到期時就是要還約定的 USD 1,000。債券長投的話會計上是以折現值計價。不是面值,也不一定是市值。除非可以還錢的能力與意願被認為有嚴重折損等顯著異常狀況。
woxabank wrote:這10年幾乎是借100等於只還60,利息花30,最後還賺10...等同於其實借貸利息幾乎是無本的,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是我似乎沒有看過哪一家企業是這樣操作的或許接觸不多, 美國企業大部分都是借錢營運(發企業債), 很少有企業拿100元資金作100元生意的, 大多都是有100元資金, 透過發債籌1000元資金, 然後做1100元生意, 因為假設有10%利潤(稅前EPS=1), 一年獲利有110元, 而1000元發債票面利率4%, 只要付40元利息.....在財報上企業多了110-40=70 元的最終利潤過去台灣企業比較少大量發債, 印象中十幾年前台積電幾乎是不發債的, 用賺的錢去投資蓋後面的產能, 只是最近幾年投資較大, 才開始發債(包含美國廠企業債)
woxabank wrote:好多大學和醫院甚至公司發行2xxx年這種百年債券 這種我沒興趣~~~我最長的目前是2060年到期, 一般都是買20年而已倒是之前有研究零息債券........這對沒工作退休後的現金流蠻有利的只是後來沒買........因為政府公債利率低, 覺得不需要買這種零風險的, 還是追求多一些利率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