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固定被動的大大們會做每個月的現金流嗎?

我是有記錄與管理每月固定的被動收入,例如債息與租金但不包含其他的收入(薪資/股票)。
透過清晰的現金流表格,我比較能準確預測每月流入的金額,
並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更有效的資金分配與投資規劃。

當然也是想知道沒收入的時候,每個月可以花多少錢 XD

chuchulee
債券收入應很固定,2月是大部份到期給付嗎~
woxabank
chuchulee 南非幣債券大多採年付息一次,剛好兩檔各佔2月與5月,其餘債息大部分都是半年給付一次。
其實越接觸債券,越覺得資本世界的邪惡

假設A公司發行債券20年面值100利息3%,10年後國債來到5%,此公司債券面值只剩60,
A公司的相關企業或關係密切的基金以60塊大量買進,是否可以當作借100還60,
扣除每年支付3塊利息,不算這3塊的10年的複利下
這10年幾乎是借100等於只還60,利息花30,最後還賺10...
等同於其實借貸利息幾乎是無本的,

還不算通膨帶來的優點?

如果把每年支付3塊用複利計算的話,
差不多借貸利息只剩1.x%多,也是超級划算...

當然先撇除A公司與相關企業的財務結構..
如果只是能右手換左手這樣操作 似乎很無敵 ..太邪惡了

但A公司到期還是要乖乖還100 ,只是債權轉移來說,可能可以從他人變成自己人
HK_Sung
你怎知10年那時買回的成本60元再過十年後的價值是否會超過100元面額?在你的假設下公司不買回的機率高的多。10年後的60元和20年後的100元不能只在數字大小上比較,時間沒對齊的比較是錯誤的!
woxabank wrote:
其實越接觸債券,越覺...(恕刪)

對A公司而言,市場利率變動與他無關,市場任何人買賣此債券也與他無關。A公司每年還是必須照票面利率付息,期限到了,還是必須照面額100收回。
若此債券有提前贖回條款,A公司就可提前贖回,但也必須照面額贖回。
A公司的子公司於市場上低價買回債券,那是子公司的財務操作與A公司無涉。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woxabank
對!您說的沒錯,我只是想表達公司集團上債權的操作,到期之後A還是要給子公司100,但那時就變成子公司的收益,但收益就要看子公司跟母公司的財務結構
chiyenms
回收只是「變現」,不是「收益」。
woxabank wrote:
假設A公司發行債券20年面值100利息3%,10年後國債來到5%,此公司債券面值只剩60,


面值不會變,會變的是市價。

面值:當初約定到期要還你 USD 1,000 的話,不管你中間怎麼漲跌
到期時就是要還約定的 USD 1,000。

債券長投的話會計上是以折現值計價。不是面值,也不一定是市值。
除非可以還錢的能力與意願被認為有嚴重折損等顯著異常狀況。
英英間LKK
若說到會計帳務,那就要看公司的會計政策。有按公平價值變動列帳、按公平價值透過其他綜合損益列帳以及按攤銷後成本列帳3種。我們散戶投資人就是以現金成本入帳。
woxabank wrote:
這10年幾乎是借100等於只還60,利息花30,最後還賺10...
等同於其實借貸利息幾乎是無本的,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是我似乎沒有看過哪一家企業是這樣操作的
或許接觸不多, 美國企業大部分都是借錢營運(發企業債), 很少有企業拿100元資金作100元生意的, 大多都是有100元資金, 透過發債籌1000元資金, 然後做1100元生意, 因為假設有10%利潤(稅前EPS=1), 一年獲利有110元, 而1000元發債票面利率4%, 只要付40元利息.....在財報上企業多了110-40=70 元的最終利潤
過去台灣企業比較少大量發債, 印象中十幾年前台積電幾乎是不發債的, 用賺的錢去投資蓋後面的產能, 只是最近幾年投資較大, 才開始發債(包含美國廠企業債)
會有這樣的感覺是看到好多大學和醫院甚至公司發行2xxx年這種百年債券,似乎就是無限寬限期,而且利率也不低,擺明跟通膨對賭,現在的10e跟xxx年的10e,肯定現在的大得多。
woxabank wrote:
好多大學和醫院甚至公司發行2xxx年這種百年債券


這種我沒興趣~~~我最長的目前是2060年到期, 一般都是買20年而已
倒是之前有研究零息債券........這對沒工作退休後的現金流蠻有利的
只是後來沒買........因為政府公債利率低, 覺得不需要買這種零風險的, 還是追求多一些利率的債券
其實買債券,平常我有跟朋友討論過,但大家都覺得門檻高,或者報酬率不香,所以我週遭買直債的朋友不多,想不到這邊網友還滿多,可以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 真好。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