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證券帳戶股票餘額,就可搞定~ 各家銀行認定標準不一。大部分的銀行需要薪資證明或存款證明,沒有薪資證明(薪資單),那就要提供定存、活存或所得資料歸戶清單等。申請過兩千萬左右的房貸,有準備定存、活存資料和所得資料歸戶清單,亦有準備證券帳戶股票餘額清單,但貸款銀行說證券帳戶資料不用,無薪資證明,收入證明銀行優先看存款資料或所得清單,證券帳戶股票餘額有些銀行是不看的。
灰狼01 wrote:linchz 大,...(恕刪) 感謝灰狼大指出這一點,之前沒有考慮到這一層面,我會做為以後選股的考量。華立應該是我在2015年左右在39元買進,想要存股的標地之一。當時考量的是華立歷年的獲利和發放股息比較平穩,長華的獲利和發放股息差異大,當然也是這一點,長華的股價比較活潑。另外一點,華立當時的股價好像在淨值以下,而且殖利率比長華高。認識到自己選股能力可能不怎麼高明,比較看的懂”穩定性高”的股票,所以選擇華立,也就是我比較看的懂華立,看不懂長華。
灰狼01 wrote:話說"吃飯穿衣也要學三年",若真短時間內,一下子擁有那麼多錢,大概一時間也不會懂得如何花,還是保持自在,滿足於自己目前的生活型態就好~ 巴菲特也是活到到投資到老,生活型態也沒有多大的改變。其實到了這個年紀,賺錢就跟打電動的分數一樣,只是銀行裡的數字而已,生活改變不了太多。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喝,能花錢的地方實在有限。我現在50,就算只活到80,也還有30年,所以3000萬其實不難,放S&P500就有了。
灰狼01 wrote:但,因過去歷史不能代表未來,所以我們才須更謹慎去探討其他可能影響因素,以確保變異可能達到最小。上例(不推薦任何一家喔),我要表達的是,即使是同一集團的兩個公司,經營者如何分派兩家公司之資源,又如何從兩家公司中擷取最大利益? 我等小股東優該如何選擇才能領到最多股利,甚至往最壞的想,如何不被掏空,成為受害者。
喔!我表達錯誤了!其實想表達的是”要活到80歲也挺難的”。而且到80歲終於有了3000萬美金,人生真是美好,只是人太老了。另外,有了3000萬美金,子孫可能也不希望老人家活太久。灰狼01 wrote:拍照大說的3000萬....是美金喔~~~/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