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英英間LKK wrote:
您是天主教徒吧!我...(恕刪)


下次幾位前輩有機會再去的話,
別漏了葡萄牙,
尤其是"波多"這個城市,
有號稱世界最美的書店,世界最美的咖啡廳,世界最美的火車站,甚至世界最美的麥當勞.
非常推薦去走走.

去年西葡去了一個月,
印象深刻.
cej0715 wrote:
下次幾位前輩有機會...(恕刪)


9月準備去葡萄牙,就只去波多。輕旅遊。
葡萄牙不出名,便宜又大碗。

南歐不出名的小城輕旅行輕鬆愉快。
英英間LKK wrote:



您是天主教徒吧...(恕刪)

我不是天主教徒,而是喜歡健行。
xpotter wrote:
我自己實務上是每年固定有贈與個幾十萬(每年數字抓個大概,沒有固定數字,當然肯定是低於上限)給小孩
(從自己帳戶轉帳現金到小孩帳號,用小孩帳戶去買股買保單買債券,非信託,自己轉帳處理就行),
主要是希望在小孩出社會時就有基本的生活費(不用工作就有 22k),不完全是遺產稅考慮。

其次實在無法知道哪天往生,不想生前的努力直接被政府坑走 20% ,我有買不少保單,
假設突然暴斃,政府頂多抽我不到一半資產的遺產稅
(不過買過頭很後悔就是,會陸續再調整。)...(恕刪)

灰狼01 wrote:
說的深得我心.....

對我來說,這件事是不急,因兩個孩子還未獨立,但希望也不要"不及",所以還是要逐步規劃了解一下...


灰狼大,既然是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做的規劃,
那麼有想法就可以開始行動了,不須等孩子獨立。

我在孩子讀小學時,就開始執行和 xpotter大一樣的作法,
不過保單應該沒有買過頭就是了...

原本是想用孩子的帳戶準備出國念大學的基金;
但後來覺得,這樣就失去了做上述財產轉移規劃的意義。
因此決定,已經轉移給孩子的,就不動用了。

xpotter wrote:
我想以後應該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花錢比如何賺錢還要重要
這也是我的想法。

樓主開這樓所定義的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支出,我在一開始回文就有提過一個可能的結果了,那就是錢會越來越多,最後就是留給小孩,前幾年我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追求財務自由的目的究竟為何?

老實說,我在退休後前幾年也是奉行被動收入>支出這項信條的,因為不知道這樣的理財方式究竟能否安渡餘年,怕以後不夠花,於是就盡量少花,可是當我覺得OK了,可以花更多了,才發現除了買奢侈品之外,我不知道該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為了健康吃的越簡單,為了健康路走的越多、車子開的越少,幾年前做財務規劃時,設定是每5年換一次車,現在則是換車的動力也缺乏了,因為開的少,有輛車因為少開,三不五時就會顯示一下電瓶電量不足。

上個月終於把我的casio電子琴換成數位鋼琴了,其實老早就想換了,沒有換只是因為掙扎於想要跟需要而已,我很想自己不要想太多,但是理財的信條已經深植內心,而事實確實也是如此,我就是彈個兩首流行歌曲而已,casio電子琴就夠用了,更何況買了新琴後,那電子琴要丟哪裡?換掉沒壞的東西,這個很難過我自己這一關。

後來是有同學來解救我了,那天他們帶小孩來我家玩,說到要讓小孩學鋼琴,媽媽覺得先買一台入門的數位鋼琴,爸爸則是不同意,說沒地方放,而且又不知道小孩會不會5分鐘熱度,我一聽到,馬上接口,那我這一台casio先拿去頂著吧,怕他們推辭,我立馬從儲藏室拿出紙盒,在他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把電子琴裝好了放在門口。

沒琴了,沒有第二個選擇了,不得已,真的是不得已,只能再買一台...

我覺得花錢真的是一種習慣,應該就是生活習慣的一環,花錢如流水的人,就是會花錢如流水,精打細算的人,即便錢多了,還是會精打細算。我發現這一樓裡面多是不愛花錢的,那怎麼辦呢?雪球越滾越大,會不會壓垮小孩呢?
ejan1969 wrote:
這也是我的想法。樓...(恕刪)


ejan1969大大 , 搭配 「斷捨離」 其實我覺得物慾降低是必然的

從對未來的不安全感開始 , 有意識(無意識、下意識)的降低物慾,來確保不會出現現金流赤字

或是 斷捨離 來確保人生不會被過多的瑣事浪費身邊無謂的時間 => 雜物少 = 處理雜務的時間變少 ==> 雜物 0 = 沒有處理雜務的時間
斷捨離最重要的概念是 => 處理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 => 沒有問題 ; 整理的最高境就是 ( 沒有東西 ) 所以不需要整理

或是 物慾降低 => 回歸生活的本質 ( 追求心靈的自由 、 或是 追求自我的理想 ) => 這些做法或許也都需要富裕無虞的物質條件來支撐 => 但不代表一定要 "花錢在某些特定的地方"

有個堅實的後盾足以讓我們心安,就是讓我們能安心追求超越物質的最好的養分平台
ejan1969 wrote:

這也是我的想法。
...(恕刪)

相較於數位鋼琴的觸鍵...我還是比較喜歡傳統鋼琴。
家裡越沒有雜物
真的人越輕鬆
不用花什麼時間力氣整理
即使偷懶一下沒打掃
一樣可以非常乾淨整齊
年紀越長
越要讓自己過得輕鬆舒服
同學在東京的房子
我去過一次
雖然小卻乾淨整齊
我發現她家裡東西很少
在台灣
房子越大卻越髒亂
當經濟狀況好了
年紀也是增長了
吃多了怕三高
有了錢也沒福氣用
所以吃也簡單
要出去玩有時候覺得好累
穿著也以輕便舒適為主
所以錢越花越少
卻越來越多
說到這個
我自己的姐夫
說錢太多不知道怎麼辦
那年認識了一個女人
說兩人相愛
給了那女人~還是離過婚45.6歲的女人~至少1000萬
短短一年
我姐氣的半死

pigstand wrote:
相較於數位鋼琴的觸...(恕刪)
這對我不構成問題,因為我沒有接觸過傳統機械鋼琴啊,呵呵。

琴鍵手感這個東西,我也有稍微"憑空"瞭解一下,琴鍵的觸感就是琴鍵/琴弦組合起來的打擊系統的回饋感,基本上每一台鋼琴都會不太一樣。

數位鋼琴基本上就是用機構去模擬那個手感,模擬的是平台鋼琴的手感,而非直立鋼琴的手感,所以對我這種不太很懂的人來說,套句網路上常看到的建議,啊不懂,那直接攻頂就對了...

小孩學校的中庭有擺一架直立鋼琴,以前送小孩去上才藝課等待放學時有彈過幾次,就琴鍵觸感來說,跟我現在這台數位鋼琴相比當然有差異,那架直立鋼琴的低音鍵部分回彈的比較緩慢一點,我無法講出誰更好一點,就是不同個性吧。但是音響的部分,即便是已經攻頂的數位鋼琴,我覺得還是比不上傳統鋼琴,尤其是放在中庭所產生的那種音響效果...。

不過我還是喜歡數位鋼琴,畢竟家裡就是家裡,又不是一寬廣的空間,還是喇叭系統比較合適,還可以藍芽連線當音響來用,跟ipad連線也有很多教學app可用,畢竟擺了台琴,還是希望小孩子能夠產生一些興趣去玩一玩。
刪...刪...刪...刪...刪...刪...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