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數據也就只是數據
沒有絕對
還要參考其他的情況
妹妹你就維持現在這樣運動的習慣就很好了
何必執著於數據
像我個人
明明就已經這麼重
還有人要說我太瘦
更誇張的
還有人說我變瘦
連醫師也說我
這10年我應該是變瘦了
我回他
我這年紀不肥就很好了
還會變瘦!
又不是有病
因為我長期運動比較結實
本身骨架又小
看起來就細細的
衣服又穿的比較年輕
人家以為我還沒生小孩
我朋友同學都做阿罵了
每天開心的出去運動
保持愉快的心情
吃的健康營養
又有錢賺有錢花
妳看妳的人生多美好
那個什麼體脂的
我根本不覺得可靠
看看就好
抽血檢查的才可信
我也要去抽血檢查才行
年紀大
紅字難免跑出來
膽固醇偶爾會跑出頭一點點










schou23 wrote:

一般而言在健身房或...(恕刪)

schou23 wrote:
一般而言在健身房或...(恕刪)


inbody還有個數據是內臟脂肪不知準不準?
內臟脂肪更重要。脂肪肝的人應該會偏高
kcj58 wrote:
數據也就只是數據沒...(恕刪)

有數據追蹤比較有一點一滴進展的成就感
已退休的人,這些具體且可量化的目標很重要,
不用上班了,沒有個團體督促,只靠感覺的興趣很難有力爭上游的前進感,很難保持動力,因此這類數據是很重要。
其他像是旅遊,最好也是能鎖定一個區域深度旅遊,真正和當地人生活,再聚焦到當地人的某個事物,也是個動力,否則走馬看花很快也就過去。
倒是
可能也可以約束自己
有時候會偷懶
一偷懶就更怠惰
這幾天忙
要出去運動
就覺得累累的
不那麼想去
xpotter wrote:

有數據追蹤比較有一...(恕刪)

kcj58 wrote:
倒是可能也可以約束...(恕刪)
好習慣的養成不易,通常要靠很多因素來促成,譬如意志力、壓力、目標驅動等等,我比較傾向人生而懶惰,能躺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站,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只要比別人勤奮一點,通常就可以出頭。

我上禮拜開始暫停早上甩手,因為我發現甩手完會讓我的手麻加劇,就先不要甩了,原本我是早上起床後,打開電腦看電子報,大約30分鐘後就去甩手,算是同時強迫自己暫停用眼,不甩手之後,沒了這個break,結果常常上網超過1小時而不自知,甩手甩了快1年,結果1禮拜就回去了,因為我也似乎不覺得少做了什麼事。

以前我曾經跟我太太辯~~論過習慣的養成問題,話題的來由是,她說我怎麼都不叫小孩起床後把被子疊好?(這也是一種習慣吧,她想小孩做什麼就去講啊,幹嘛跟我講)我楞了一下,忽然不知道要講什麼,就反問說,為什麼要做這個?她就說養成好習慣啊,我就說,生活習慣沒有發自內心,是很難養成的,我自己都沒法說服我自己去疊好被子了,要怎麼說服小孩子去做?她就說,所以才要養成習慣啊。

我就跟她舉例,每個男人當兵天天把被子疊成豆腐干,疊到變成反射動作了,然後就養成好習慣了嗎?之後每個男人退伍後還繼續疊豆腐干?每個人從小學開始就天天早睡早起,然後就從此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了?我們從上學開始就天天"讀"書,於是每個人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了?

我觀察到,所謂的"好"習慣,通常都是違反人性的,要養成"好"習慣就得要有意為之才行,要有自覺才行,而且就像腦中有正義天使與墮落天使並存一樣,正義天使會督促你該去運動了,而墮落天使則會在你耳邊誘惑你...

我們小時候為什麼要教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後來我的體悟是,就是因為華盛頓異於常人啊,所以他才成為華盛頓。就像我們看到魚兒逆水上游時,只想到下去抓魚玩,被蘋果砸到頭就只想到有蘋果可以吃了,所以我們才只能當平凡人。
schou23 wrote:
我覺得15%左右的體脂率,其實是比較接近我用「目測法」所得到的結果,只不過每次我在InBody上所測量到的體脂率,通常都會比家裡的數據低個3-5%左右,所以也就做個參考用吧。...(恕刪)


這麼說...我只要減個3~5%就行了,這樣我已經達標囉!hi hi hi 開心!!!

kcj58 wrote:
數據也就只是數據沒...(恕刪)


我只是想挑戰看看而已,就算挑戰成功我也會持續運動,運動是一輩子的事。
有時我和我媽出去購物,不認識的人,還以為我是我媽的孫女。

ps:如果妳只是輕微的膽固醇稍高,每天都吃一杯燕麥粥,妳已經有在運動,飲食改變一下,或許就沒紅字了。

xpotter wrote:
inbody還有個數據是內臟脂肪不知準不準?
內臟脂肪更重要。脂肪肝的人應該會偏高...(恕刪)


請問有脂肪肝的人,是不是內臟脂肪都偏高?
那要帶老媽一起去運動
人家說像姐妹
媽媽一定很開心
可是女兒都會

生氣
開玩笑一下
別生氣呦
shih3246 wrote:


這麼說...我只...(恕刪)
家裡最近事多
先生工作不能放
雖然自己是老闆
所有事情都我在處理
北部中部兩邊跑
女兒累的爬不起來
還好先生是公婆唯一的孩子
婆婆給我們全權處理
事情就簡單容易
那天在加護病房就有家屬要打起來了
雖然很忙很累
還是不忘賺錢大事
星期五收盤買的
昨天在台中沒辦法賣
今天早上賣
賺買菜錢3000
女兒剛剛烤好蛋糕要請客







ejan1969 wrote:

好習慣的養成不易,...(恕刪)

kcj58 wrote:
倒是可能也可以約束...(恕刪)


各位先進:一直都是此討論串的潛水員,吸收各位對人生的態度及觀點,文筆不好,懶得打字,甚少發言。看到各位討論到身體各種指數與健身的関係,一股衝動分享一下。

去年底失業後,就下定決心要把身體調好,到現在也花了幾個月了,包括閱讀查詢各種資訊,諮詢專業教練(沒參加課程),在健身房(世界x)實際操練,也算有些心得,先講関於身體指數測量。大家提到的指數大致有:
1、身高、體重
2、體脂率、BMI、及內臟脂肪率
3、骨額筋率(日文,肌肉比率)
4、基礎卡路里
5、身體年齡

一般第2項是一般談論的健康或胖瘦指標,但我近來的心得,覺得肌肉比例及重訓更為重要(尤其中年後),基本觀念就是人的身體是肌肉包覆着骨頭在運作的,肌肉拖着骨頭動,我自身的情形:
1、年輕時候,要打羽毛球,姿勢不正確,膝蓋早已磨損,30幾歲只有膝蓋走路時怪怪聲音,40幾歲,由爬樓梯舉不起右腳,到打球無法跨步,後忍痛退出球隊,其間,當然也看了中西醫。結論都是膝蓋早已磨損,30幾歲時因大腿肌肉仍有力,可支撐走路不用膝蓋,40幾後肌肉力量變弱,膝蓋就無法負荷了,建議都是作大腿肌力訓練(膝傷不可逆)
2、自從不打球又忙於工作,工作上幾乎從早到晚都與NB為伍,每天8到10幾個小時同一姿勢,50幾歲後全身疼痛,都靠週末按摩舒緩,瞭解原因,全身肌力減退也是原因之一。
總結是:人的肌肉,若無運動,40幾歲成長停滯,50幾歲開始衰退,支撐力不夠,各種酸痛出現,骨頭毛病突顯。若有運動,仍能維持改善。尤其要作重訓,失業後,一直逐漸加強,3月底加入健身房後,有計劃地健身,全身情況大幅改善。

大家都知有氧運動加飲食控制,可降低體脂,其實對中年以後的人,肌力強化也是更要注意,如果肌肉量不夠,作有氧及長時間運動,受傷的機會很高,女性又有骨質疏鬆的風險。所以常會聽到,越來越肥,是運動受傷停止了運動的理由。我剛開始的有氧是走跑步機加游泳,最近兩個月,在肌力改善下,這兩個月,可以作飛輪(10年前上差點暈倒)加划步機等更有效的有氧。

至於儀器,強烈建議要有能測肌肉比例的機器,健身房的inbody當然作過,但不能每日監控,我用的是這台(https://tw.buy.yahoo.com/OMRON歐姆龍-體重體脂計HBF-371-快速到貨-4915650-gdid),上述指標都能在家測,很夠用了,至於不同機器間的誤差,實在不重要,但是當在同一台機器有改善,其實到其他機器也會有改善,像在健檢中心的數值比我在家量的低,但都有變好。好像有同功能的機器越來越多,可以自己找找。

簡單分享,不吝指教。目前逐漸更了解自己身體中,運動健身能持久有效才是重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