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早上起床不小心翻到去年的雜誌
發現我們還真是引領風騷


ejan1969 wrote:
好奇玩咖大退休後的...(恕刪)


除了單車旅行和百岳登山外,我太太大多會和我一起。 她也是喜歡體驗旅行的人,只是我們都還沒有嚐試過一個月以上的旅行。
我想過未來十年,努力自助加跟團的話,也許可以旅遊到世界主要的旅遊景點。但深度一定不夠,只能累積"去過"而已。所以想穿插幾個long stay.
對於long stay, 我想最放不下的應該是小孩,還有在異地幾個月定點要做什麼。
還在摸索規劃中...

上個月在土耳其坐熱氣球上拍到的一對戀人。
如果專門買0050的人如果死不給政府抽健保補充

若自己分散為20~30檔股票,每一檔股利控制在二萬以下,且用家裡可信任的人頭分散買(直系血親+另一半)
這作法如何?
生活玩咖 wrote:



除了單車旅行和...(恕刪)

超過一個月的旅行後期大部分會讓你很想會台灣的家。

xpotter wrote:
如果專門買0050...(恕刪)


1. 操作、管理難度大增 , 帳戶也容易被卡死 ( 當 資金足夠大的時候將面臨無帳戶可用的問題 )
2. 分散的標的如果只是單純需要避免健保"稅" , 除權息前賣出 除權息後買回也是一樣的道理
甚至還省了員工分紅等費用的差額 ( 但是多了 買賣的手續費跟證交稅) 不過重點是多了漲跌的風險
3. 能找到20~30檔 都是自己喜歡且報酬率相當的標的嗎?
4. 認真算一下健保"稅"的差額,其實除了不爽之外,差異真的沒想像中多

(簡式算法不完全精確)舉例持股1000萬 除權息 100萬 = 900+100*(98%) = 998 = 0.2% 的差額
這還是 除息 10% 才會有的 如果只除息5% ? 那差額就更小了

持股多總額痛 , 但是回歸比例..... 其實真的不大 (反倒是股利扣抵取消 才痛)
LucaTsai wrote:
最近在考慮離職,但...(恕刪)


也對,不過健保若是改成家戶所得計算,又會有另一批人覺得不公平了
假如老婆真的比我早退休,那我可能把我爸,我媽拉來一起掛我名下(因為撫養最多算三口)
不過所有健保費都可以列舉扣除,其實也不會差太多
真的不爽繳稅的話,其實也可以把勞退自提6%,(一年提10萬8千,20%稅率大概也省2萬的稅)
但是這又是另一個議題,錢放在政府那不能用還是自己去投資比較好(有興趣的話另一樓有很多討論)
哈哈,結論就是不要想太多比較沒煩惱
刪...刪...刪...刪...刪...刪...刪...
xpotter wrote:
若自己分散為20~30檔股票,每一檔股利控制在二萬以下
這樣股息最多60萬,健保補充費也才1萬初,為了1萬塊弄得這樣"厚工",跟財務"自由",似乎有些背道而馳...
灰狼01 wrote:
這一點若從低收戶、欠繳戶不用繳、不鎖卡的制度來看,似乎又不完全一致。
對某些人來說是福利沒錯,因為不用繳,但是並非健保沒收到保費,是政府福利機構幫他們繳了。

我記得沒錯的話,前幾年新聞有看到健保局向北高兩市催繳健保費,應該就是這一類。
刪...刪...刪...刪...刪...刪...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