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剛想到一個狀況。如果品牌廠要產出一種miniled 螢幕,但是只向面板廠訂購 open cell 的LCD面板,而另一面向 led 供應商訂購 miniled 背光模組,自己來組合miniled 面板螢幕。這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況,就是 miniled 面板利益被品牌廠賺走了,面板廠賺不到了。是這樣嗎??懇請版友解答一下,感謝 !!
光模組廠商區分為 集團相關之背光模組廠 以及 非集團相關之專業背光模組廠,韓國之三星電子及樂金,分別在南京、蘇州及廣州設立面板組裝廠,台灣的面板廠商亦集中在華東及華南一帶設廠,各大面板廠商皆有其集團相關之背光模組廠供應其所需,是面板產業供應鏈特色之一,但在風險分散及成本考量下,面板廠 亦對外進行採購,使得專業背光模組廠得以其產品品質與成本優勢,成為主要面板廠不可獲缺之供應商。TV 價格敏感度很高, 品牌廠 通常只買 TV open cell, 他們再自行搭配 背光模組,MNT, NB,車載 好像比較多由 雙虎一條龍統包 open cell(台灣廠) + 背光模組 (大陸廠)友達的背光模組廠是達運, 群創是 奇菱光電. 他們也有做 TV 背光,但營業比重較低.背光模組廠需要大量人力, 雙虎的員工,有 4成是大陸員工.雙虎部分產品,可能因生產成本考量, 部分背光模組 會向 瑞儀 中光電 歐姆龍 美蓓亞 等 專業背光模組廠 外購.瑞儀 中光電 主要做 Phone,Tablet,NB,MNT 這幾類產品的背光模組, (TV 背光占比很低,一年只有出貨幾十萬片),這兩家業者蠻賺錢的, 達運獲利能力就比較差目前的 Mini LED 是採用 PCB當基板, 出貨量小,利潤高, 雙虎可能暫時把 mini LED 背光模組留給旗下模組廠自己賺.未來高階的 Mini LED 須種植在 TFT 基板上, 這更需要 雙虎的TFT產線, 這部分的背光模組 應該也是留給旗下模組廠自己賺.我不是面板業人員, 我的資訊是看報紙所知, 和實際有落差. 樓上若有面板業PM ,應該會比較清楚.每年 8月中, 台灣每家面板廠會在南港參加Touch Taiwan 光電展, 每家公司會派出一大堆PM 在現場為旗下產品做解說, 對產業或技術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利用那次機會去 現場問的更深入...
Eric Lin1106 wrote:請問P大,友達去年入(恕刪) 去年花了25億買的凌華,對友達業外每季大概就貢獻一千萬.佳世達每季大概就貢獻友達業外 3.5億.富采投控,過去幾年都虧損,今年是否能靠 mini LED 轉虧為盈,還要看看.子公司達運一直在賠錢.小金雞 瑞鼎, 一年獲利不到10億, 友達持股只有 17% , 每季貢獻可能只有3 千萬,但 瑞鼎準備 掛牌上櫃, 股價幾百塊, 若處分一半持股, 利益可能有 20億.達興材料一直很賺錢, 每季貢獻約1千萬, 但對友達來說,金額不多.==================昆山廠,大陸政府出錢出力, 佔股 49%, 未來要能上市,昆山市政府靠申讓持股給大陸韭菜, 才能 拿回過去10年幾百億投資.如果昆山廠遲遲無法上市, 昆山市政府應該會逼 友達母公司,拿出幾百億現金,連本帶利買下 昆山廠所有持股.地方政府幾百億的投資,遲遲無法收回,壓力應該很大. 大陸地方政府投資友達,不是傻了,白白要送錢給友達, 先期的補貼和投資,日後都須回饋給大陸政府.
外資今天買進 4.7萬張群創, 賣出5.7萬張.賣超約1萬張. 群創今天新增9千張借劵賣出,但 "借劵賣出"買回還劵, 高達 4萬張. 識時務者,為俊傑...今天外資只小小買進4.7萬張,卻能還劵 4萬張, 也算少見.不確定這4萬張還劵,是否都是在今天由集中市場買進? 還是大部份來自前幾天預先買回的現股? 還是 大股東的可轉換公司債 轉換新股拿來還劵 ? 我猜 雙虎年底前的借劵賣出, 都會像聯電那樣, 爆減到10萬張以下.
(新聞)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統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總體規模為539億美元。其中,台灣地區市場為119.5億美元,繼續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超過韓國,達95.2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二;增長率方面,中國大陸市場增長9.2%,是全球唯二增長的市場,另外為台灣地區市場增長4.3%。SEMI預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將可達到565億美元。中國大陸將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4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並且繼續擴大與第三名韓國優勢。默克電子科技由半導體科技、顯示科技和外觀科技三大事業部組成,提供基於材料創新的一系列廣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服務半導體製造的電子材料和供應系統、供應顯示面板行業的液晶、光刻膠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材料,以及用於塗料和化妝品的各類效果顏料。半導體產業正向中國大陸轉移,也吸引著半導體材料企業加大在華投資。默克中國總裁安高博:中國半導體業,將複製顯示面板業 的發展模式安高博提到「中國市場有一個很有趣的類比現象:過去十年,中國顯示產業幾乎從無到有,目前不管從規模還是創新的質量來講,都已經很領先了。十年之前,默克跟中國顯示面板企業一起成長,半導體領域很可能會複製這一模式。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跟中國本地的半導體公司貼得很近。相信未來10年,隨著他們的成長,整個產業就會成長,默克在中國的半導體業務也會有另外一個黃金的成長時期。」。===========================過去10年, 中國把面板搞成慘業......中國半導體業,將複製顯示面板業 的發展模式? , 未來10年,中國又要把半導體搞成慘業?? 大陸 十年磨一賤....被大陸一搞, 我們台灣小散戶, 買了友達股票好幾年,還沒享受過大賺的滋味, 現在大陸轉移發展重心,面板業終於能脫胎換骨,展現驚人的獲利爆發力,看看以後誰還會笑友達是病貓.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朝試鋒芒
mini LED 吹了半天,結果, 富采 今年目標只求 不虧!! 大善人彭董拿了股東幾十億資金,投資凌華和富采,今年對友達的貢獻,又要佳玲了.===============郭明錤:搭載Mini LED的iPad Pro估 4月下旬量產市場擔憂若iPad在2022年開始採用OLED,意味著蘋果將捨棄mini LED。然而,根據天風國際最新產業調查指出,iPad若在2022年採用OLED顯示器,則採用機種為中低階的iPad Air,高階的iPad Pro依舊使用mini LED,故iPad採用OLED並不影響mini LED正向趨勢。從技術角度而言,OLED因有烙印與使用壽命問題,不適合生產力裝置應用,mini LED與蘋果自家處理器是生產力裝置的兩個關鍵硬體技術,可以提供更多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增強與軟體、服務生態的整合。================ 富采首次法說會: 今年營運拚損平 Mini LED放量單月營收跳增2成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21/03/18 19:22 富采 (3714-TW) 由晶電與隆達換股共同成立,今 (18) 日為公司成立後,首度召開法說,由於去年趕在換股上市前打消呆帳,富采去年虧逾 1 個股本,今年公司力拚營運損平;隨著 Mini LED 量產出貨,富采董事長李秉傑指出,富采單月營收將跳增 2 成。 富采控股集團分三大事業領域,晶電將專注在磊晶與晶粒、隆達專注於封裝與模組、晶成半導體則發展先進化合物半導體晶圓製造。晶電、隆達同聲看好,今年產能利用率將維持高檔水位,是過去幾年少見的水準。 晶電去年第四季趕在富采投控上市前打消呆帳,進行資產減損,認列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減損合計約 39.6 億元,影響去年每股純益約 3.7 元,去年富采合併財報後,全年每股虧損 12.74 元。 富采財務長張博儀指出,隆達去年第四季營收已呈現年增,今年也將維持同樣表現,毛利率會持續改善,而晶電去年第四季單季毛利率轉正,今年營收也將大幅成長;就整個富采表現來看,今年努力的目標是達到損平。 晶電總經理范進雍指出,今年是 Mini LED 應用爆發的一年,除 IT 應用外,應可看到導入電視、LED 顯示器等,而晶電除背光外,也有 Mini LED 顯示器產品開始出貨,全年紅光、藍光產能利用率將維持高檔水位,是過去幾年較少見的。 晶電目前 Mini LED 年產能達 4 吋 100 萬片,李秉傑表示,由於去年受疫情影響,客戶導入 Mini LED 進度,較市場預期的時間推遲 2 個月以上,但以去年準備的 Mini LED 產能來看,今年會滿載,待客戶產品放量,富采單月營收可望跳增 2 成。 隆達 Mini LED 背光除 IT 應用,也將推向高階車用面板,進入數位相機等高階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隆達董事長蘇峯正表示,去年與客戶合作的 Mini LED 背光產品開始放量,估今年相關產品全年出貨量將較去年倍增,下半年也會觀察市場需求,評估是否擴產。 除 Mini LED 外,晶電與隆達也持續布局車用、感測應用。晶電看好,今年車用、感測及植物照明需求將持續成長,下半年相關動能強勁;隆達則預估,今年車用、感測等應用營收占比可望突破雙位數,全年前、後段產能利用率應可維持高檔水位。 富采去年資本支出共 60 億元,其中 30 億元遞延至今年付款,預估今年資本支出將達 65-75 億元。張博儀表示,除遞延付款的金額外,今年提前佈局其他紅光及中國廠區產能、將投入 15-20 億元,Mini LED 下游背光顯示屏產能投資 10-20 億元,也將對晶成半導體做適當金額的投資。
(2019年 1月新聞)中國LED龍頭三安光電財務疑雲連環爆,採購金額揭露不實,昨日再被踢爆鉅額預付款項流向不明中小企業.過去1個月股價已跌掉3成。三安利空罩頂,昨國內LED磊晶廠晶電、垂直整合廠隆達趁勢大漲,收盤雙雙漲逾4%。晶電表示,中國政府對LED補貼早已停止,但中廠還在擴產,導致去年下半年LED晶粒價格跳水,許多廠商分散在各城市的產線近期紛紛停工。另一國內LED廠表示,三安公告的獲利,業界向來存疑,利潤之高,連走高階路線的全球龍頭日亞化都自嘆不如,「三安虛設公司、假造營業額的傳聞一直沒斷過。」過去三安一手拿補助、一手拿政府標案訂單,在那個時代確實有可能利潤極高,但近2年已不太可能。===================財報造假都能脫身, 真的就世界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