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世華退出海龍,大型行庫恐掀跳船潮。海龍在4日發布聲明證實國泰世華銀的確已退出財顧和該聯貸案,引發大型行庫之間一片嘩然,據悉,目前八大行庫裡至少四家有在評估海龍案,但時隔一年都沒有下文,如今聽說連財顧國泰世華都下車了,這是大型行庫最忌諱的事,海龍方面若不提出更多說明,只怕會使銀行團架構鬆動,大型行庫恐怕會最先集體跳船。金融業者私下透露,最近來向銀行接頭的,都是海龍在北陸能源之外,另一位大股東:新加坡玉山能源親自出馬接觸,原來銀行還在納悶國泰世華跑去哪了,而且原本的財顧窗口還從國泰世華跳槽到中信銀繼續處理沃旭聯貸案,搞了半天原來是海龍聯貸案不作了,使原窗口跳槽。爛風電 遲早再跟疫情保單一樣慘死
國軍「海龍快艇」採購爆弊案 2軍官合謀廠商A上億李明軒2020年9月8日·2 分鐘 (閱讀時間)國軍的「海龍快艇」爆出採購弊案,涉貪軍官遭起訴。(圖/翻攝《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國防部以7億7千餘萬元預算,打算採購20艘「海龍高性能快艇」的標案爆舞弊,經手的賴、蔡2名軍官和造船公司黃姓負責人勾結,浮報1億多元,後來仍被陸軍航特部發現。該案歷軍檢、高檢署審理後發回桃檢,今終依貪汙罪嫌將2軍官、1廠商起訴。檢方指出,賴姓軍官(55歲)為陸軍司令部「軍情處情參官」,蔡姓軍官(55歲)則為軍備局商情處理處採購官。2008年間,國防部為增加國軍兩棲作戰能力,提出7億餘元的快艇採購案,打算先購買1艘「原型艇」,俟驗收過關後再依其規格採購剩餘19艘。身為「龍德造船公司」的負責人黃男(71歲)聞訊也參與投標,首標流標後,第二標時黃男想吃下該標案,和賴姓軍官達成「默契」後,以遠低於每艘底價2千3百萬元的1972萬元得標。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黃得標後除在規格上動手腳,如人員、武器載重等依規應為3千公斤,但他卻將其下降至1312公斤外,實際驗收提報價單時,再浮報至2696萬元,但賴姓軍官全讓其過關。蔡姓軍官則是接手該案後,再次配合廠商黃男仍將每艘快艇報價為2680萬元,以總價5億3千多萬元定案。但整個舞弊流程,最後仍被陸軍軍方發現,全案因而曝光並送辦。檢方調查後認定,賴、蔡2位軍官在該軍購案中勾結廠商黃男,先由賴配合黃驗收,還依廠商要求浮報底價,再由蔡姓軍官提出不實報表,3人涉共同浮報價格達1億1073萬元,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3人,另外蔡姓軍官也涉偽造文書,多起訴1條罪嫌。.........上市軍工股添新血龍德造船明天轉上市掛牌| 市場焦點 - 經濟日報2023年3月9日 — 龍德造船預計3月10日掛牌上市,今日興櫃交易最後一天,股價開高走低,以90.9元開出,盤中高價達91.9元,終場收在今日最低的87元,以收盤價換算,中籤者可 ........................軍工 股 今天 似回檔希望市場資金 能部分 轉進金融股
dormer wrote:淨值到13.61塊了...(恕刪) 臺企銀自結前4月合併獲利45.05億元,每股稅後0.56元(112/05/05 16:07:56)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2834)臺企銀-公告本公司112年4月份自結合併盈餘1.事實發生日:112/05/052.公司名稱:臺灣企銀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無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112年4月份自結合併盈餘6.因應措施:無7.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9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本公司112年4月份合併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293,388千元,於提列各項提存34,229千元後,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159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159千元),合併自結稅後淨利1,023,776千元。112年1月至4月合併累計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5,630,399千元,於提列各項提存262,233千元後,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166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166千元),合併累計自結稅後淨利4,504,721千元,合併每股稅前盈餘0.67元,合併每股稅後盈餘0.56元,合併每股淨值13.81元。以上數字係本公司自行結算金額。———————————今年迄今獲利良好、淨值再升。去年同期合併每股稅後盈餘0.35元、合併每股淨值13.01元。去年上半年合併每股稅後盈餘0.52元、合併每股淨值12.79元。今年第一季合併每股稅前盈餘0.51元、合併每股稅後盈餘0.43元可是股價回14塊,也不算便宜價。
開發金週一是否過度跳水?進場撿便宜?我持有開發金多年,去年初買進少量都是-20%虧損。我猜防疫險對中壽只是小傷口……主要應該還是債卷市場波動,債卷重分類,彌補帳上數據………新聞:新光金、開發金以去年獲利、加過去累積的未分配盈餘後,依舊無法彌補龐大的股債減損(其他權益)缺口,開發金還因雙重槓桿比和負債比偏高,恐也無法拿資本公積配息。加上今年沒有賣大樓的收益……今年配息不佳,是預期中,不過未來展望呢?
牧禎 wrote:開發金週一是否過度跳...(恕刪) 剛剛看了一下,開發金 於2011年也沒有配發股息,十多年來兩次了⋯⋯長投者慎選標的很重要❗️,誠信治理、財務健全、底子雄厚很重要…大環境不好,股債未實現損失大家都有,也沒防疫保單 ,正如k大所言一面照妖鏡,完全現出原型。思考一下或許找機會換成富邦金好了⋯⋯開發長投多年,扣除股息成本約7.X,當時選到開發算我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