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粉絲超過 3.3萬人,對 群創走勢可能頗具影響力,很多人是 拿香跟著拜, 隨時靜候 大師指示, 集體行動.
達人似乎認為 群創明天若漲停, 卻鎖不住時,就打算出清持股
本周 群創 若大漲超過 30元時,也考慮出清持股,
等日後大幅回檔修正後,再找低點回補.
=====================
(轉貼)
群創
1.週一開盤漲停鎖單5-6萬張,萬一打開出一半,回檔到漲3%時出光另一半觀望,一直到快收盤再判斷是不是回檔修正。
2.開盤漲1元一直在0.8-1.8上下震盪,
收盤漲1元以上100分,
量60-75萬張。
3.本週最好每天漲1元上下,週五收盤30-32元最棒,真的週五收盤30-32,下週一4/19開盤就出光等回檔。
4.先不用問回檔到哪裡,等開始回檔才能分析價格,現在亂猜沒有意義。
個人積分:5884分
文章編號:81405141
一、TCL科技董秘廖騫介紹
過去兩個月,相信大家都從新聞中瞭解到我們廣州IT專線,不過由於現在審批要求很高,所以最近剛獲得許可,並在昨天進行了公告。
在中大尺寸顯示的戰略判斷方面,我們認為LCD在5-7年仍是主流技術。 而IT作為第二大市場區隔,未來5年將保持基本穩健的增長。
競爭格局:當前TV集中度已大幅提升,呈現穩定的競爭格局。 而IT面板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線體仍佔據40%以上,隨著當前IT產品對新技術和高端產品的需求占比提升,老舊線體將完成出清。
業績增量:t9線將在23Q1量產,24Q1前期99K滿產,25Q1後期81K滿產,公司IT份額將快速提升,從目前的2-3%提升至全球前二。 收入方面,我們預計華星23年營收將達1000億,24年隨著IT產能釋放將達到1300億。
融資情況:目前,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65%,接近我們規劃的上限,因此t9線有一定融資需求。 不過正式融資金額還待確定,我們預計在100億左右。 本次融資非常有必要,會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長並完善公司在IT領域的佈局,20年以來公司的財務表現很好,21年會更好,未來不會有太多融資需求。
面板市場:Q1價格環比仍有6-10%上升,並且由於上游物料的短缺短期內難以緩解,因此市場供不應求情況將延續。
21年業績:絕大部分利潤仍將來自實業,同時金融也會穩定增長,但金融會存在季度分佈不均勻的情況,希望各位投資人在季度業績中更多關注實業部分,金融則在全年加總來考量。
二、Q&A
1、新增產能對行業的影響,以及t9線的競爭優勢?
需求側:IT在2020年開始加速增長,展望未來,我們研判——第一、增速會下來但整體面積需求保持平穩增長;第二、2019開始進入換機潮,IT產品手機化非常明顯,顯示側的升級是除計算側之外的最大升級。
供給側:IT Glut(供大於求)大於TV,因為IT線體十分分散,且仍有大量老舊線體服務市場,整體市場競爭非集中化,呈現出無序狀態。
競爭格局:我們認為先進產能更符合新技術需求,t9線將增加全球15%占比。 如按180K來計算這個數位會更大,但IT只是占大部分而不是全部,還有商顯和車載等。 先進新產能勢必會對行業產生衝擊,我們將利用高世代線和新技術對老舊產線進行出清。
氧化物有一定比例(不會少於30K),主要用於高端和電競筆電,以及後續MiniLED直顯和印刷OLED的產品開發。
2、t9專案投資金額具體規劃情況,t8專案及後續是否會再募集資金?
t9項目投資額350億,分三年時間投完,其中175億是銀行貸款,另一半是權益資金。 TCL華星出資額96.25億,這次定增基本覆蓋。 t8定位超高端差異化市場,需要較長時間,2021年後TCL華星現金流會大幅增長,會以自有資金來完成。
3、不同週期階段的公司運營策略以及對外擴張的考量?
當前資產負債率接近我們規劃的上限,因此需要權益匹配來保持公司穩定發展。 另外,我們實際發行規模約100億,占公司總股本不到10%。 而且考慮到專案對公司未來收入帶來的大幅增長,此次融資是十分必要的。
現金流方面,18、19受行業景氣下滑拖累,20年顯著好轉,同時公司在週期底部進行一定投資,21年開始,現金流將大幅改善,預計未來幾年會有顯著增長,這也是為什麼未來不考慮融資,同時我們最近在用自有資金增持中環,比例預計達到29.9%。
4、行業產能擴張方面,公司怎麼看未來的潛在競爭者?
20、21年,仍有未上市的廠商在進行投資,只是不像過去那麼多。 不過整體行業供給側增速大幅放緩,供需結構保持穩定,未來擴張的選擇權會在頭部廠商手裡,新增LCD投資政策層面已經有非常嚴格限制。 t9線也有一部分是為未來Mini LED直顯和印刷OLED做準備(Oxide背板)。 在原有廠商線體優勢及成本結構優勢下,新廠商進入的可能性幾乎為0。 另外隨著頭部廠商折舊開始陸續到期(京東方重慶B8、TCL華星t2明年折舊計提結束),會有20%成本下降,整體IT競爭格局已經改變。
5、面對已經完成折舊的老線,公司新線競爭優勢是什麼?
IT市場自2019-2020開始變化,IT產品呈現手機化,新顯示技術推動需求增長,產品結構方面:遊戲、設計等高端品類增速很快。 中高端產品有了更多的新技術需求,老舊線體存在很大短板,沒有最新型的曝光機,在生產同等規格IT面板時,整體產能和良率會受很大影響。
t9線競爭策略:會從高端品類,如高刷新、高分辨、低功耗切入。 不會追求規模第一,將集中於產線運營效率和產品競爭力。
6、t9量產後的23年及以後,如果不考慮6代線退出,供需是否也能匹配?
供給端,除t9外,惠科(綿陽線、長沙線)有新產能釋放,京東方、台廠也有TV產能轉IT。 需求端,IT會維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速,但20年的增速不會再出現。
t9針對是高世代線(G8.6/G8.5)對低世代線(G7/G6/G5)替代下的增量市場。
7、是否有評估我們滿產後成本優勢有多大?
做過,IT部分相對低世代線有絕對競爭優勢,t9會是最新的曝光機和後端設備,在生產新技術產品以及生產14.5吋等主力尺寸上有絕對競爭優勢,而且我們有信心將TV效率優勢複製到IT上。
8、t8線60K中產能規劃?
t8可能40-45%用在IT領域,還需要驗證。 t8線基本和過去所有產線所面對的市場都不一樣,因此要經過長時間的降本才能最終進入市場。
9、我們和落後產能競爭是搶佔增量市場還是通過成本效率去擠壓?
G6以下本身存在技術落後的問題,未來會有產能退出的情況,退出的速度會取決於競爭的強度。 另外,所有產線經過適當的改造可以做大部分產品,但設備落後,會需要消耗更多光罩,成本效率會降低,在中高端產品中會更加明顯,因此我們的優勢更多的在中高端新技術產品。
此外,IT產品具有較強的差異化和定製化,產品驗證導入有一定壁壘,TCL華星最近幾年在產品導入中一直有不錯的進展,不過目前傳統IT廠商在這方面是有一定優勢的,但未來會拉近。
10、IT中OLED產品替代LCD的進度,t9做不做車載?
OLED在中尺寸一定是有機會的,我們也在認真考量。 我們認為OLED進入車載、工控、醫療是大勢所趨,TV中雖然OLED占比不高,但是市場地位很高,未來在IT領域也會類似。
在IT端,OLED節能優勢是存在的,但是輕薄的作用會遠遠小於手機,因此滲透率會遠小於手機。 另外,Mini LED背光產品今年會起量,在顯示效果方面是能比肩OLED的,OLED和LCD成本差仍然很大,解決這個也需要時間。
t9線車載接近10K,難點在於大批量小規模,定製化較高,後端有很多的要求,設備差異不大。 此外還有10多K做商顯。
11、AMOLED方面,國產手機廠還是以三星產品為主,面板廠商如何參與競爭?
國產機會主要是客戶對供應鏈單一的顧慮,其次是成本。 中短期來看,國內廠商難以在成本端超越三星,不過差距在大幅縮小,比如我們客戶最近發佈的摺疊屏。 我們認為越是摺疊屏這類差異化產品反而和三星差距更小,常規品反而差距更大,這也是華星的競爭策略,在高端差異化發力。
12、IT產品高端化浪潮有利於我們搶佔份額,怎麼看不同產品類型的競爭優劣勢?
目前筆記本主流IPS,我們t9不是普通的IPS,會有新的創新,會更有優勢。 未來超高端市場肯定會有OLED和Mini LED,主流市場LCD沒有任何爭議。 LCD中,VA可彎折可視角度大,因此在電競有優勢,所以LCD市場會以IPS為主、VA為輔。
t3線是LTPS,IT產品已經提升到10%以上,未來會提升至一半;t2是VA線,可以做曲面顯示器;未來t9加入會給產品規劃便利性帶來很大提升。
13、增發對現有業績影響預測?
100億規模,占公司當前市值8%左右,整體攤薄比例有限,在成長期影響可忽略不計。 預計t9(180K)滿產運營後,會有300億以上收入增量,投入產出比高於TV線,會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長。
14、未來投入是更多是顯示產業還是半導體產業?
未來3-5年,半導體顯示是公司絕對重心,資源配置一定是第一位的。 另外,中環和天津普林這兩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融資平臺,可以自己解決發展問題。
15、其他廠商也在轉IT,整個行業是否還會經歷激烈價格戰?
產能向IT轉移在過去兩年時間一直在發生,否則是不能滿足IT需求的,未來會不會繼續要看IT的需求及獲利能力。 我們TV建設了5條線才到全球前二,而IT只需要1條線。 因此我覺得會有競爭加劇但是不會像TV那麼慘烈和長期。
連結:https://xueqiu.com/3436225335/176820219
來源:雪球
TCL 搞傳統電話起家 賺的錢 開始搞面板 也蠻厲害
例如, 最近六個營業日累積收盤價漲幅達25.83%。且 X月XX日之週轉率為12.93%,
當股票被列為注意股票開始,主管機關可強制要求該公司公布最新的財報數據,讓投資人能更及時的了解目前公司的營運狀況
一旦股票多次觸發了注意股票的條件,此時股票即會被列為警示股票,並且開始進行處置,此時該股票在交易時須要預收股款、撮合時間也會延長。
=========================
正常股股票的異常過程:正常股票→注意股票→警示股票(處置股票),
會被列為注意股票的主要原因:
30個營業日收盤價漲幅超過100%
60個營業日收盤價漲幅超過130%
90個營業日收盤價漲幅超過160%
最近6個營業日(含當日)累積收盤價漲跌百分比超過25%
當日週轉率10%以上
最近6個營業日(含當日)的累積週轉率超過50%
本益比為負值,或達80倍以上
股價淨值比達8倍以上
列為「處置股、注意股」的股票 該續抱還是賣出 ?
證交所 公布或通知注意交易資訊 暨處置作業要點( 條文內容很複雜)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