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frank1253 wrote:
松下拋售8.5代線9千多件設備,退出液晶面板產業
2021-06-10 22:54:47 來源: 中國電子報、CINNO外芯房
據悉,松下液晶顯示器株式會社(PLD)決定於2021年內退出液晶面板業務,其姬路8.5代工廠的生產設備將進行投標拍賣,月產能4~5萬片。


想起上個月另一則中國的新聞:

三星正式公开甩卖7.5和8.5代LCD面板产线
http://www.fpdisplay.com/special/show.php?itemid=23

近日,三星显示(SDC)公开甩卖7.5和8.5代LCD面板产线,5月下旬截止购买申请的报名。
据洛图科技(RUNTO)微信公众号报道,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显示,日前,SDC正式开卖其二手产线G7.5和G8.5各一条,产能分别为30K和100K。交易由三星物产(SCT)全权代理,并计划在5月下旬截止购买申请的报名。

三星显示售卖产线和产品介绍

报道称,此次SDC委托三星物产出售的G7.5和G8.5 LCD面板产线位于牙山园区,根据三星内部制程和标准计算,产能分别为30K 和100K,但实际购买产量和设备数量可进行调整。按韩国时间,到5月下旬,SDC将截止购买申请的报名,到6月中旬截至第一轮美金报价,报价方式为统包价(Turn-Key Price)。买家可分期付款,但在设备交货前需100% T/T付清全款。

此外,在此次交易中,根据三星内部要求,设备拆机、搬出场外、运输、保管到韩国仓库由三星物产负责,但由买家承担费用。

其他交易条件方面,设备的配方信息Recipe会被删除,仅保留原始的Initial data;可以提供包括泵、冷却机等的附属设备;不涉及显示技术专利。

根据相关信息,此次SDC售卖的应该是L7-2和L8-2-1。在三星的大尺寸LCD产线布局中,7.5代线中,L7-1在2012年就已经关闭,而L7-2从今年3月起,已经没有玻璃基板投入;8.5代线中,L8-1早前已经关闭,L8-2近期投入量不高,每月保持在60K左右;三星在中国苏州的SSL 8.5代LCD产线已经被中国面板厂TCL华星并购。
----------------

該不會...最後都被印度人買走吧!?
若都順利賣出,供給面馬上減少G8.5每月14.5萬張,然後1年後產能重新回到市場
frank1253
空軍的智商真是讓人搖頭,一年就可順產,乖乖往上爬文吧!早期,老共買三星和LG中古的5代~8.5代廠都有,經過多年了都還無法順產。P大這版的版友,絕大部分水準都很高,您可能要多用功一點。
緣字訣
我連機台相同的機構維修Parts就算換新的,還不一定保證能一次到位生產順利,難道印度人猛到可以跨國買機後,無風險裝機立刻生產??強烈建議雙虎聘用印度員工...
大陸那邊的新聞,已轉繁體

大陸面版新聞

面板週期公開透明信息補充:
1、全球面板大廠AOC(冠捷顯示器簡稱),AOC是全球最大的顯示器銷售廠商,產品全部是京東方、友達、群創等代工生產的,其採購價格預告較第三方調查機構更準確。

2、端午節期間,AOC顯示器發布了集團關於第三季度面板採購成本價格走勢的通知,
7月份,
a.小尺寸成本保持1-2美元漲幅,
b.中尺寸2美元漲幅,
c.大尺寸3美元漲幅,
d.超大尺寸2美元漲幅。
8月份,
a.小尺寸1-2美元,
b.中尺寸2美元漲幅,
c.大尺寸3美元漲幅,
d.超大尺寸2美元漲幅。
9月份
a.小尺寸1-2美元漲幅,
b.中尺寸2美元漲幅,
c.大尺寸高端型號2美元漲幅,普通型號3美元,
d.超大尺寸2美元。

3、6月京東方和華星都宣布了27寸以下顯示器面板所有尺寸普漲3美元的通知(6/5公怖報價0漲幅,TCL、BOE立刻出手調控),其中27HQ面板漲價幅度是5美元。結合6月上旬面板報價,32寸和43寸面板暫時止漲,大尺寸和27寸以下顯示器面板繼續上漲。根據下游顯示器代工和銷售龍頭企業AOC的採購成本通知,本輪大尺寸暨27寸以下顯示器面板漲幅有望維持至三季度末。

4、AOC採購成本通知最後一段話很有意思,以上走勢應該是上游屏廠給出的最新後續價格走勢預告,除非產能或者全球環境出現突發性變化,否則此預告不會出現較大的變化。AOC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面板採購商,做出如此說明,基本可以判斷目前面板價格仍未達到歷史巔峰。

5、雖然面板價格沒有達到歷史巔峰,但面板雙雄股價卻已經回到了去年9月的股價,而去年9月面板價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域剛剛開始上漲。導致面板雙雄股價回撤的根本原因是唱衰面板週期。

6、唱衰面板的公開信息有,面板週期已經見頂,接下來會重蹈2018年至2019年供大於求覆轍,
A.觀點代表是瑞信和花旗。
a.同時海外傳出印度200億美元面板投資計劃,
b.京東方擬投資第三條10.5代線,
c.三星延後面板退出。
信息有真有假,無法判斷。例如,
A.假設京東方真有10. 5代線巨額投資,是不是屬於重大內幕信息提前洩露?
B.印度政府投資面板怎麼是由國防部長在一次視頻電話會議中透露的,您看新聞報導就是這麼表述的,難道印度政府還能夠直接投資企業,且由國防部長來牽頭?所以,這些唱衰信息,詳細羅列,供小伙伴自己研究判斷!

7、外資流向數據,近期大買和大賣的主要外資通道是美林,至於是美林自營還是客戶通道是無法判斷的,但外資機構都已採取AI機器人操盤技術,美林通道外資無疑是短線操作,若是AI,那一定是將技術投資者作為對手盤。

8、三季度面板價格達到巔峰,隨後價格出現回撤,這個概率是存在的,同時目前京東方華星全球面板市佔率是50%以上,而不是2017年的25%,所以本輪面板週期與2018年至2019年強週期會有很大的區別。

9、一旦京東方TCL科技的歸母淨利潤能夠維持在200億和100億以上,並且保持穩定增長,您看一下大A科技股有幾家業績能夠在100億以上的?歷史上就只有兩家科技股業績能站上100億,200億以上利潤一家都沒有。茅台利潤現在是460億。股價最終是由業績決定的,面板雙雄作為科技股業績龍頭,機構若不配置?那麼您說,大A還有科技股和價值投資嗎?

10、最新的券商關於面板股的中報業績預測,注意是券商業績預測信息,不是上市公司披露的預告或最終業績數據,股吧內可以查閱到。中報歸母淨利潤券商預測數據(股吧內可查閱整理歸納對比),京東方114億,TCL科技64億,彩虹24億。週期和業績是面板價值跟踪的核心基本面!
nomorerainyday
個人的看法,印度要蓋面板廠覺得不太可能,光是人力資源就不可能從零直接補滿,更不用說基礎建設不足。三星延後退出這也不見得就是利空。京東方沒有正式宣佈前,所有關於第三條10.5代線的新聞都是假消息。
多頭報馬
京東方目前不可能建造新面板廠,因為是搬石頭自砸腳,破壞自己的面板價格漲勢。再者,目前中共政府與債權銀行需錢孔急,應該會追索資金才對。怎會讓其拿去建廠?!
從目前公布的4,5月營收和出貨面積來算, 友達Q2 ASP 增加 15.5%,
Q3 ASP 假設季增 4%, Q4 ASP 假設季減 1%




==========================

萬一大陸又失心瘋, 故意要讓報價再度 崩盤找死 的話,
Q3 ASP 假設季增 0%, Q4 ASP 假設季減 8% 的最糟情況


--------------------------------------
假設明年都是一路崩盤,血流成河.....TV面板暴跌50%以上.
2022 Q1 -10%, Q2 -10%, Q3 0% ,Q4 -8%的最糟情況



===========================

如果2022年底,TV面板報價累計崩跌 50%, 65吋從$300 崩跌到 $150 ,低於現金成本時,又沒有國家補貼.... 這會讓 大陸 5座10.5代新廠, 賠到痛不欲生.

一片65吋若賠 90美金, 5座10.5代廠,一年生產 5000萬片65吋, 2023年要賠 45億美金,約 1260億台幣.
再加上10幾座 OLED新廠的虧損, 和 7座 8.6代新廠的虧損, 總虧損可能要3000億台幣.
這種情況下,台灣雙虎合計在2023年大概虧 300億吧, 看看到時 誰會比較痛...

京東方2023年折舊費用約350億人民幣,約1500億台幣,當面板報價低於現金成本, 京東方光是折舊費用就要虧損1500億.

報價和供需 由京東方 自主決定.
京東方現在一年可賺 1000億台幣的好日子不過, 沒道理 故意要讓自己活在虧損 1500億的惡夢中.
nomorerainyday
當市佔只有25%時殺價搶市是合理的策略,因為其他被你拖下水的都不會好過,當市佔過半時還殺價就是腦袋浸水了,因為可能傷敵一百,自損一千。
多頭報馬
我有宣示,中共現在沒錢會亡黨,而且亡國,所以不可能讓面板降價。[XD][XD]
陀螺不打轉 wrote:
大陸那邊的新聞,已轉(恕刪)


基本上我認為報價會持續溫溫漲
報價看似大漲很多也漲了超過一年時間

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回到該有的價格水準
現在面板的價格只不過比2017的價格略多一點
因為過去2年大陸把價格殺到破低

破低之後的大漲
營造出漲很多的現象
去看之前的面板價格狀況其實漲沒多少

彭董四月底法說說的
報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看起來這話沒錯

也符合預期
外資一直講的Q4反轉報價下跌
恐怕要直接打臉了Q4反而會繼續漲
現在就看能漲多久

現在要看的不是漲多大
而是看能漲多久
多頭報馬
在冠狀病毒疫情沒有真正有效控制之前(狀況應該會到明年),恐怕“遠距教學”與“遠距辦公”的需求會再大量增加,這是全球性的行政措施的必要大勢所趨。不可能打折扣的!
多頭報馬
所以,面板需求仍然會持續大增。然而面板業界,不可能隨便增產,來破壞獲利趨勢。除非已經賺到盆滿缽滿,才會有新勢力加入。
Carolny
是阿,我自己查玩股網也是這個數據,我覺得是記者打錯了
i2s
原來如此
面板的低價格讓每個家庭裡的電視越買越大,這是很不環保的。為了愛地球,面板業者真的應該提高價格。
lintote-isco
電視壞掉的原因都太不會是出垂直或水平的線缺陷,反而大多是PCB板上元件的故障或背光模組不亮。 這裡省的錢會很有感。
takyhsu
我支持AUO,所以以前電視只買BENQ,獲推荐親朋買BENQ,但真的很無言只用了4年,今年618我入手了三星....
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4%B8%AD%E7%AD%89%E8%91%97%E6%94%A4%E7%89%8C-%E8%AC%9D%E9%87%91%E6%B2%B3-%E6%9C%AA%E4%BE%86%E9%97%9C%E9%8D%B5%E7%9A%8490%E5%A4%A9-%E9%80%99%E5%80%8B%E4%B8%96%E7%95%8C%E6%9C%83%E6%9C%89%E5%A4%A7%E8%AE%8A%E5%8C%96-021350038.html

面板業的最大利空:

美國人不再容忍大陸一直聯合抬高面板價格

或者演變成

台灣面板的利空(利多?)

美國人抵制大陸面板業


%%%%%%%%%%%%%%%%%

美國人抵制大陸面板業

台灣面板是受益還是受害?

樓上恐怕沒人敢說出真話


%%%%%%%%%%%%%%%%%%

不知友達有沒對此想出什麼對策?

還是派個人去關就好?
ay1217
如果你放空 真心勸你盡快回補了
s2474
電視頂多回到三年前的價格
s510720 wrote:
https://tw...(恕刪)


不管美國有沒有制裁大陸面板廠,其結果都是對台灣的面板雙虎有利!若不制裁,台灣就跟著享受大陸面板廠主導價格的好處,跟著暴賺!若美國要制裁,那美國買不到的面板或是不願向大陸買的面板就要轉單給台韓!韓國已經不打算繼續經營TFT-LCD了!所以中長期的單子還是會到台灣面板雙虎這裡來。但,台灣面板雙虎已經滿載,如何能再接美國的單子?所以,會迫使面板廠的報價再往上走。
(新聞)
未來市場需求反轉,外資下修聯電目標價至每股 40 元

聯博(BERNSTEIN)報告指出,雖然聯電營運動能尚未到頂,且市場缺貨仍在,未來 1~2 個月營收維持高檔,但接下來業績發展關鍵將是 2021 年第 4 季,股價大幅上攻出現疲態。

影響營運動能的原因,除了中國晶圓廠大舉擴產,整體市場需求有所修正,相較 2021 年出貨單價與產能利用率都創紀錄,2022 年淨利則預計下滑 34%,到 2023 年淨利可能進一步下滑 78%,使聯電重新回到正常成長軌跡,近期缺貨或宅經濟發酵的額外成長將消失
即便聯電 2023 年與客戶簽下保障供貨協議的新晶圓廠進入量產,這部分僅占聯電總營收 7%,儘管能保障投資,但利潤狀況終究必須回歸市場供需決定。

最後報告指出,雖然聯電現金股利誘人,但現金股利能否長期維持高水準仍不確定。一旦暫時性維持出貨價格上漲利多因素消失,出貨單價與現金獲利率也都會跟著下滑。即便聯電一直以來都有較低折舊費用,有助持續獲利與現金股利表現,隨近期相關資本支出逐步提升,可能壓縮每股純益與現金股利提升,因此下修聯電投資評等與每股目標價。,將聯電的投資評等降為「劣於大盤」

據聯電與 8 家客戶簽訂的協議,雙方新合作模式是客戶以議定價格先預付訂金,確保取得聯電 P6 長期產能,估計整體產能擴建計畫總投資金額將達到新台幣 1,000 億元。與聯電簽訂協議的 8 家客戶名單也曝光,包括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聯詠、瑞昱、奇景、奕力、群聯等,國外客戶則是三星與高通兩家。與 8 家客戶共同攜手,藉由全新雙贏合作模式,擴充南科 12 吋廠 Fab 12A P6 廠區產能。

謝金河發現這件事「嚇到很多人」,謝也質疑發布目標價的外資「意圖影響股價」。

---------------------------------------
外資先是喊空 面板股, 後來喊空 IC設計股, 現在又喊空 晶圓代工股.....就是還不敢喊空 海運股.

前些日子喊 聯電快 80元, 近期高盛和Aletheia分別給予聯電76.3元75元的目標價,一堆人跑去追聯電........現在另一家外資喊 聯電40元, 目標價隨便亂喊,看空理由老是用哪幾個老花樣, 就能把散戶當猴子耍得團團轉.
前幾天我才偶然發現我某位親友,賣掉友達,跑去追52元的聯電...
napoleon0014
umc我賣在約50,來買auo..第六感告訴我是對的
獨家|半導體漲勢未停  台積電聯電Q3傳再漲15~30%


半導體通膨漲勢未停,雖然終端需求放緩、庫存疑慮風險不斷,IC設計業者透露,不僅是晶圓雙雄一線廠外,二線晶圓廠也在第3季全數跟進,啟動價格調漲,第3季漲幅達15~30%,且近期因京元電封測設備廠群聚停工的影響,後端銅打線非常緊張,恐將讓長短料情況更加惡化


不過,台積電對於客戶、價格一向不予評論。

台積電在今年4月罕見發函通知客戶,先後分別針對8吋晶圓,12吋晶圓進行價格調整,更首次採取季度調整方式,第2季12吋晶圓每片漲價400美元,供應鏈透露,這次第3季價格調整,所有晶圓廠全部跟進,且漲幅達15~30%。

供應鏈指出,今年晶圓產能分配已經是完全敲定,年底熟製程晶圓產能新增量,僅是個位數增量,第3季要再追單是完全不可能,且IC設計客戶怕第4季疫情再起,因此有貨就會要求快點出。


IC設計業者也出,台積電採合約制度,浮動空間其實有限,但二線晶圓廠的產能約40~50%是採價格和議的浮動制度,因此才會出現先前所謂,如有多出的產能就開放市場競標,所以部分價格高得離譜。但近期以來,多出的新增產能才幾十萬片,競標也沒有大大意義了。

但法人對於這次漲價和本土疫情爆發看法不樂觀,針對PC供應鏈,由於缺乏音頻、電源管理IC,ODM 雖然釋出仍完整,但上游IC供應鏈吃緊,預估半導體供應鏈供貨優先順序分別為車用、伺服器、智慧機,最後才是PC。


換言之, PC供應鏈可能有下修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對於NB 部位高的廠商,包括廣達(2382)、仁寶(2324)、宏碁(2353)和華碩(2357) 等。

富邦投顧調查供應鏈也指出,音訊編解碼晶片(Codec)、乙太網(Ethernet)、WiFi、嵌入式控制器 (EC)、驅動IC(DDI)等晶片仍在持續缺貨當中,而PC 相關 IC 設計廠,像是瑞昱(2379)、義隆(2458 )表示近期 NB 廠商持續追貨中,到第3季仍無法完全滿足客戶需求。

恐到明年上半年部分在 8 吋生產的 PC IC、 Power IC、DDI 移往 12 吋晶圓廠生產,8 吋產能略為釋放,以及新增 12 吋成熟製程產能加入後,才有助於緩解 PC IC 缺貨的影響。(陳俐妏、蕭文康/台北報導)
......................
近期因京元電封測設備廠群聚停工的影響 最近投信 買股似有新思維
陀螺不打轉
驅動IC到第三季依然緊缺,法人那來的底氣預估面板供需反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