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0056已經買好幾天, 權重已達 4.19%.....今天尾盤不知神之手是否再現?

================
0056今天好像只買一萬多張, 但太多當沖客想吃豆腐, 尾盤無力拉高
vul34622
季線在24.35 剛好摸到 收23.65 支撐在22.8 等2季法說
三星結盟宿敵!傳將採購 LGD 面板,進軍 OLED 電視市場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22 日 15:3




全球電視市場競爭激烈,韓媒最新消息傳出,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將採用競爭對手 LG 顯示(LG Display,LGD)的 OLED 面板,藉此在 OLED 電視躍為市場主流之際站穩腳步。


《BusinessKorea》報導,三星電子預計與LG顯示簽署採購合約,2022~2024年期間,每年向LG顯示購買200萬至300萬片OLED面板。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數據,2021年第一季,55吋OLED面板均價為510美元,以此計算,合約價值約達5兆韓圜以上(約44億美元)。

目前三星電子尚未推出OLED電視機種,但隨著OLED電視漸趨主流化,三星電子決定向LG顯示採購OLED面板。原因是若要等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成功開發QD-OLED面板才推出OLED電視,三星電子很可能會錯失商機。

雖然部份專家預測,三星顯示可望於今年內開始量產QD-OLED面板,但生產初期良率尚待拉升,即使順利啟動量產,明年出貨量預計不超過100萬台。

分析師表示,三星電子使用LG OLED面板的做法並不尋常,因LG顯示和三星顯示互視彼此為最大勁敵。2017年,日本夏普(Sharp)停供LCD電視面板給三星,當時三星電子不得不向LG顯示採購LCD面板。雖然三星電子與LG顯示過去曾多次討論合作,但基於商業機密安全等原因,始終未能達成協議。

報導指出,近期LCD面板價格飆升,削弱LCD電視的獲利空間,促使三星電子決定進軍OLED電視市場。據Omdia統計,2021年第一季,55吋LCD面板均價達200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73.9%,相較之下,55吋OLED面板價格同期年減8.1%。
frank1253
新聞都隨便亂報,然後!不說了,這想表達什麼呢?一年電視產量2.1~2.5E台,買一百萬台等於0.01E台,是在哈囉嗎?然後這還是假新聞,三星以公開出來說明了!
vul34622 wrote:
《BusinessKorea》報導,三星電子預計與LG顯示簽署採購合約,2022~2024年期間,每年向LG顯示購買200萬至300萬片OLED面板

否認|三星否認從LGDisplay訂購OLED面板稱QLED技術更好
E視角 · 2021-06-24
過去幾個月裡,多個傳言稱三星將從LG Display為其未來的電視訂購OLED面板。然而,6月22日,據SAMMOBILE報導,這家韓國公司已經否認了將採取類似的措施。該公司聲稱其QLED技術要優於電視的OLED技術。


三星視覺顯示(VD)業務總裁Jong-hee Han曾多次否認謠言。現在,該公司的另一位高管表示:“我們的QLED電視具有比OLED電視更好的圖像質量。”“LCD價格確實在上漲,我們面臨著困難的局面,但作為第一大公司,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來克服。”他表示。
此前,有消息稱,三星可能會從LG Display訂購2-3百萬塊OLED面板,並且可能會在2021年下半年或2022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推出其首款OLED電視。有傳言稱,三星之所以這麼做是由於其LCD電視利潤下降以及來自海信、TCL和小米等中國電視公司日益激烈的競爭。
顯示器行業普遍認為,三星過去十年在針對反對OLED電視的營銷上花了太多錢。因此,該公司並不太急於進入OLED電視市場,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反駁其之前關於QLED是比OLED更好的技術的說法。
三星顯示器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從LCD到QD-OLED(其自己版本的OLED技術的)的轉換。然而,有傳言稱三星視覺顯示器(製造三星電視)反對這個想法,並否認從三星顯示器購買QD-OLED面板。相反,該公司正計劃從常規LCD和QLED轉向Mini-LED和microLED技術。
pqaf wrote:

華碩今年配 26元, 明年也許配 30元, 殖利率約 8% ,在 0056的權重約 3.76%.

長榮今天的 權重 4.99%明年若配發 20元, 今天股價138元, 殖利率約 14.5%. 權重應調高到 6 %.
友達今天(23日)的 權重 4.19% , 13.4萬張.

如果友達明年配 3元, 以今天的股價 24元, 殖利率約 12.5%, 那權重可能要調高到 5.2%, 買到 17萬張.
如果友達明年配 5元, 以今天的股價 24元, 殖利率約 20.8%, 那權重豈不是要調高到 8.5%, 買到 27萬張...


0056 權重

證券代碼 證券名稱 持股權重(%) 股數
2603 -----長榮 -----6.96----- 35,911,932
2409 -----友達 -----4.85----- 160,848,035
3481 -----群創 -----3.87----- 141,446,588

我前幾天誤以為 友達只會買到星期三, 權重約 4%, 結果 0056 真的要買到星期五才休息,打算買到 5%以上的樣子.

0056 今天買了2.6 萬多張友達,已經買到 4.85%, 看來 0056 參考友達Q1的獲利表現,來預估友達明年會配息 3元,殖利率12.5%.

等機構看到 七月底友達公布Q2 超乎預期的獲利後, 應該會再 把明年的配息預估值 調高到 5元.

機構目前可能預估 長榮明年會配息超過 25元, 殖利率超過15%, 權重調高到 7%.
京東方A交流紀要2021.6.23(轉)
一、面板行業最新情況
今天主要講一下我們對顯示屏生產行業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可能的投資機會,先講一下顯示屏產能。目前,在包括整個TV的大尺寸化、宅經濟刺激下IT需求中樞上移以及商顯等新應用新形態的出現等等催化下,整個需求端在穩步擴張,因此顯示屏的產能也會同步提升。根據我們的調研,從2020年到2025年,我們整體的顯示器面板生產產能都依然是呈現一個穩步上漲趨勢。在2021年,如果我們把顯示器產能換作面積來看的話,顯示器生產產能的面積是在3.85億平方米左右,到2025年,預計這個數字會增加到4.5億平方米。

如果是從終端應用份額角度來看,毫無疑問LCD電視仍將在未來5-10年佔據顯示屏產能的絕對主力, LCD電視的生產的產能佔據了顯示屏總產能的七成以上, OLED電視2021年佔總產能3%,預計到2025年到7%左右。此外對小尺寸,柔性的OLED來說,在2011年產能佔總產能5%,到2025年,我們預計會在6%。對於LCD的移動端產能在2021年是4%,這個數字大概也會持續保持到2025年,對於IT面板的話,它的產能跟總產能的比值今年在16%,未來會相對穩定一些。

從區域上面來看的,其實這個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是顯示器面板生產的最主要地區,中國大陸(不包含中華民國台灣)2020年整體的顯示器面板生產產能佔總產能60%,我們預計,在2025年會上漲到71%,而實際的數字可能會更高。與此同時像韓國、日本台灣,他整體產能佔總產能的數量正在下降。如果單看電視產能,當前中國占比69%,25年會提升到80%。
我們可以看到,在未來幾年,整體的產能擴張主要是在中國,而對於產能的擴張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個形式是通過建新廠,通過購買新的設備來進行場內擴張,這個整體的從建廠到擴張一般時間是兩到三年,其中包含了一年左右的土建,半年以上的裝修和設備的move in,以及半年以上的設備調試。因此即便是現在有新線規劃,三年內也不會對當前的行業格局產生影響。其實大家比較擔憂的,就是說隨著韓國三星和日本松下驅趕LCD產能,那他們這些舊設備會不會像以前一樣流入中國,然後再導致在中國內部進行一個比較混亂的產能競爭。就比方說,會不會有公司把三星新的、老的那些線或者松下老的線引入中國,然後在中國建廠。其實對於老線導入到中國進行生產的話,是不需要太太過於擔憂的。因為對於中國政府來說,他其實對現在老舊產能引入是處於極度保守的態度,從我們調研來看,目前ZF對於二手LCD線是很非常不支持的,比如去年的萊寶的線就被否了,所以國外老線的轉移是不用擔憂的。

需求側,短期來看可能會有區域性壓力,但整體保持平穩。北美需求端可能會有一定下降,美國四月份以來零售有所下滑,因此今年北美市場會有一定壓力,不過在整個TV市場中,北美僅佔不到兩成,與之相當的市場還有西歐、中國、印度東南亞以及南美和非洲市場。所以全球來看,天然形成了一個組合,比較好地屏蔽了TV市場的區域性波動。

產能方面,TV目前已經完全是國內主導了,IT的話韓國台灣仍然有一些產能,未來國內廠商會繼續在IT產能上發力。比如華星通過T9進入中高端IT面板生產,京東方則通過一定技術改造以及產能切換來逐步提升IT產能。技術方面,LCD未來仍是市場絕對主流,OLED由於生產成本的限制,只能在最高端的那部分市場生存。

二、Q&A
Q:下半年需求情況和價格預判?
A:公司調研時發現北美零售端的庫存量在近期有小幅上漲,銷售速度有所放緩。此外目前面板商的供應量有所提升,供不應求逐步在緩解,因此面板價格增速也在逐漸放緩。不過目前庫存比歷史的平均水位還是要低很多,庫存壓力是不大的。今年下半年顯示器面板價格可能會保持穩定或者小幅下降,跌幅不會太大,預計到12月份,部分小尺寸面板價格可能回調一成左右,因此今年面板廠盈利狀況還是很可觀

Q:目前北美市場庫存情況如何?
A:北美的庫存需求一直在上漲,有些庫存上漲兩週左右,目前比2020年極度缺貨時略高一些,但仍好於2018和2019年。

Q:未來主要有那些新建產能?
A:
1.京東方T9和B17擴產,對現有工廠進行改造;京東方嘗試在武漢第二次擴產,這次擴產會影響2023年的市場。
2.華星光電T9的產能全部是180K,對市場的實際供應影響將從2023年開始。
3.彩虹目前進行老線改造,主要是B5改造,會將電視的產能放在B9和B17上,今年年底將對市場產生影響。

Q:從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是傳統的淡季,淡季裡的價格會回落到什麼區間?
A:小尺寸可能有一定回調壓力,32寸現在TV面板價格在83美元,預計第四季度回落一成,但仍高於今年一季度。65寸預計到12月份仍將保持在260美元以上。大尺寸價格相對更堅挺,因為如果換算成顯示面積每平方米多少錢,在這波漲價中,32寸產品的單位面積價格是高於65寸和75寸的,這是一種較為反常的現象,我們預計未來會回歸,也就是大小尺寸會分化。

Q:價格何時處於高點?2025年產能會達到多少?
A:三季度會達到相對來說比較高的位置。產能方面,2025年預計達到四億五千萬平方米。其中大陸佔比71%,日本4%,韓國8%,台灣17%。

Q:目前主要物料,比如玻璃,供應情況如何玻璃?仍舊短缺還是基本供需平衡?
A:玻璃供應基本已經恢復正常。

Q:三季度是所有尺寸的高點還是部分尺寸的高點?
A:預計是部分尺寸的高點,32/42/43寸達到高點,55/65等大尺寸仍有向上趨勢。部分達到高點之會緩慢橫盤或者小幅下降。現在的面板增長趨勢正在逐步放緩(平均增速從7%到3.7%)。雖然價格仍舊在漲,但是增速已經放緩。除了抗跌的大尺寸,小尺寸預計在三季度達到高位。

Q:如果出現IT增長TV部分下降的情況,面板廠能否通過轉產使得IT增產?
A:可以,不過轉產需要時間。例如轉B5,那麼B5之前做電視,現在就需要更換模組端設備,機械手,貼膜機和台機等等,設備安裝之後需要調試,設備完成之後需要將產品在終端廠進行驗證,因此時間成本很大。例如在改造B5的過程中,為了生產更好的IT面板,使用光配線而不是摩擦配線,那麼就需要更換ODF設備。整體的時間大概需要幾個月,把小尺寸提上去。
====================
以下是另外一個版本的,因為正式還未公布,都是一些投資者手抄紀錄的
====================
一、主要信息:
1.關於新的10.5代線,只是之前地方政府向公司表達希望投資的意願,10.5代線是討論的方向之一,僅此而已;
2.增發事宜,7月下旬應該能拿到批文,投資人已經差不多了;
3.已經為北美大客戶新機型正常備貨,不要在討論有沒有進去的問題了;
4.面板廠和下游庫存非常健康,TV需求過去十年變化不大,下半年TV需求比上半年好,只是去年下半年基數高,同比會有回落;
5.3季度TV整體狀況還是比較景氣,價格不會跌,有可能還會有小漲,65和75會更好,持續時間更長;4季度前半期問題不大, 還是在景氣度裡面,後半期會進入行業的淡季,疊加明年1季度一般都是淡季。從明年整體供需接近平衡的趨勢來判斷,明年TV價格在10%的區間內窄幅波動可能是大概率事件。1季度低一點,2季度慢慢起來,3季度旺季,到4季度後半期再稍微回調,淡旺季波動的節奏,但波動不會太大,明年TV產品的asp(平均價格)大概率要比今年高。
6.oled進展很順利,但今年盈利會有壓力;
二、基本情況大家都很清楚,行業也沒啥大的變化,稍微有一點變化的,大家短期對價格,是漲,是持平,是跌,過於敏感了。外部的信息非常紛雜,經常我們聽到不漲即跌的言論,這個月不漲持平了,那下個月就開始跌了,恨不得3個月要跌掉50%,我聽到都覺得很無奈,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資格,做出如此的判斷,事實上,反正從京東方這邊,我從來沒有給過這樣的預期,現在6個月價格出來,又開始有另外一種風向,7月份繼續漲,前後不到半個月,180度大轉彎,我還是希望投資者,各位做投資的朋友,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不是外面說啥這是就一定會變成啥, 專業的人,更多的還是從業者,從業者什麼時候說過,你過3個月5個月還能來找我,你說3個月前5個月前你說過什麼,有可能是沒有問題的基本差不多的,也有可能有偏差,那你能從我這裡知道偏差在哪裡,你就是看一個公眾號,看一個小道消息,看一個微信,就決定了接下來的投資判斷,那我覺得你也就不用看面板了,這麼容易就能賺到錢,那我覺得也不太可能出現。

Q1:新的10.5代線,投產節奏和融資安排
你問的這個問題好像我們已經公告似的,首先你應該問這個事有沒有好吧。你這兩個問題我沒法回答你,前面這個前提都不存在的話,就沒有你那兩個問題。這個事情呢,大概說一下背景,前段時間確實有地方政府向公司表達過希望能夠在當地再有一些投資項目,這個確實有,10.5代線是在當時討論的方向之一,僅此而已,別有別的我還需要回應的了。

Q2:增發時間進程
這週過會,現在處理拿批文的事,批文一般快的話2週慢的話3週,7月下旬基本具備發行條件,我們拿到批文後沒有意外情況原則上很快會發行,發行幾天的事,投資人現在已經差不多了,前期我們做了很多定增路演的工作,整體反饋非常不錯

Q3:北美大客戶新機(9月要發的那個,就是之前5月初韓國棒子傳京東方沒有進去的那個大客戶)那邊我們備貨情況
大客戶的新產品現在還是非常順利的,作為供應商的準備工作已經啟動了,整體非常順利,後面不管有什麼公眾號的信息,不用太理會,一切都很順利,以後不用再老說這種有沒有進去的事了。

Q4:關心下半年需求的情況,公司和下有客戶庫存水平
目前TV和IT庫存非常健康,TV這一部分,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會有增量,但是和去年下半年相比不一定有增量,因此市場有一些悲觀的情緒,說同比可能有下降,那確實去年下半年基數比較高,但今年整體TV的量,和2019年比變化不大, 略有增長,整體TV的量比較穩定,從這個角度上看,6月份甚至7月份產品價格還會有上揚的態勢,我們這邊器件的緊俏程度直接影響著接下來2-3個月下游終端的景氣度。即使現在電視銷量沒有那麼好,但是下游客戶庫存非常低,他們本身需要為4季度,例如北美4季度促銷季,需要備貨備庫存,接下來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還會有補庫存的需求,所以為什麼今天電視賣的沒有那麼多,但買的面板不會少,畢竟現在3季度是行業旺季。所以7月份價格跌的邏輯哪裡來的,外面的專家太厲害了,感覺是我們的指明燈一樣,幸好不是按他們說的走。渠道比較充分,所以多和我們行業裡的人,是正牌行業裡的人,有名有姓的人,多交流,信息可能更準一點,我們能說的盡量說,把我們的感受告訴大家,畢竟是預測性的東西,現在3季度不用擔心。

IT更樂觀一點,京東方現在IT佔比最多,3季度就不用說了,4季度都有可能持續性偏緊。筆記本電腦,今年整體需求還在上修,今年還有可能兩位數增長,十幾年的新高都有可能,景氣度能持續更長。目前也受到原材料供應量的影響,這個原材料緊張可能持續到明年,目前不能把產能全部開出來。到年底會有緩解,但比較微弱,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中期甚至年底,目前單一廠商IC產能有釋放,但遠不能解決這個缺口的問題。需求每年有600-700萬平米的增量,原材料和去年一樣都不夠,更何況現在比正常情況還不足。

Q5:未來面板價格趨勢的判斷
3季度tv整體狀況還是比較景氣,不會跌,有可能還會有小漲,當然65和75會更好,持續時間更長,小尺寸之前漲多了,未來漲的空間小,65和75還沒翻倍呢,所以還是有空間的。4季度前半期問題不大, 還是在景氣度裡面,後半期會進入行業的淡季,買方的力度會下來一點,臨近年底,下游客戶一般稍微控制一點庫存,一般11月到12月相對保守一點採購,疊加明年1季度一般都是淡季。從明年整體供需接近平衡的趨勢來判斷,明年tv價格在10%的區間內窄幅波動可能是大概率事件。1季度低一點,2季度慢慢起來,3季度旺季,到4季度後半期再稍微回調,淡旺季波動的節奏,但波動不會太大,明年tv產品的asp(平均價格)大概率要比今年高。

Q6:南京和成都兩條線情況怎麼樣
每個月都在持續向好,成都線收購來第一個月就盈利了,南京線稍微好一點,大概4月份開始盈利,現在整體每個月都在向好,但還不是最好的階段,供應鏈、客戶還在整合,下半年改善會更加突出。

Q7:印度政府投資的事情
這個問題大家想得有點早,第一,這個消息是媒體轉的,反正我是沒有看到官方正式的信息,國內媒體轉這個信息的時候主觀判斷太多,反正我是打一個問號的。我覺得大家不用在這個上浪費太多精力,如果哪天你明確看到那個公司說要在印度投資200-300億以上開建,注意不是宣布,是開建第一條面板產線,我們再來討論印度將來會不會對大陸的面板產業有沒有影響,這種可能性只存在理論上的。

Q8:海外需求拐點的看法
海外需求拐點已經出現了啊,北美2季度電視已經相比1季度需求下降了啊,但有可能3季度又比2季度好啊,海外也有淡旺季,當然去年還有一點補貼的因素,正常下半年本來就比上半年好,只是去年由於疫情補貼下半年基數高了點,今年下半年同比可能有下降。明年大概可能還是這樣的規律,過去10多年,TV這個市場量沒有多少變化,沒有說從2億到3億,可能就是2億多一點,上下波動區間沒有超過10%,但是由於平均尺寸的增加,面積一直在增加,量沒有太大變化。

Q9:公司各條產線的折舊
lcd產線,接下來3年,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條lcd產線結束折舊,oled產線接下來1-2年持續增加,後面增加速度和體量稍微小一點,去年下半年oled計提折舊多一天,後面主要是重慶b12線,估計第一批計提折舊要到明年中期,如果爬坡不順利可能還要晚一點。lcd減少是確定性的,今年底合肥,明年底重慶,後面鄂爾多斯,再後面福州。由於oled投資大,整體折舊數量有一點緩慢增加。

Q10:車載產品情況
車載會是一個成長比較快的市場,前幾年有一點瓶頸,去年開始新能源車放量,對屏的需求增加,國內更明顯,傳統汽車對顯示屏的數量也在增加,所以車載屏未來保持兩位數增長是大概率事件。京東方現在8寸以上中大尺寸顯示屏已經是全球第一,市佔率還不到20%,未來還有很大空間。由於ic的影響,新能源車出貨量也受影響,但京東方的車載屏還是供不應求。京東方精電在市場上表現很不錯,業務發展非常好。對boe來講,tv,it和車載差別不大,匹配產能效益優先。

Q11:oled出貨情況
oled進展非常好,預期的項目都在如期爬坡,大客戶產品每個月成長非常好,但今年盈利還是有壓力的,去年底折舊計提比較多,按照這個趨勢,虧損逐漸減少,比較符合預期,明年應該能看到較好的結果。


Q12:oled在車上的應用
今年開始會有,柔性oled在國內品牌車上開始用,車上的尺寸會大一點,能拉動產能,看明年推廣情況,今年是0-1的突破。

Q13:物聯網業務的情況
去年年報開始公告分部業務,去年物聯網有十幾個億的收入,今年可能有1倍增長,上半年增長幅度不太高,下半年開拓項目比較多,金融項目、城市服務、智慧交通等等物聯網項目,好多都是年內需要完結的項目。

Q14:mini led情況
背光產品, pcb已經有出貨幾個月,玻璃基上個月第一個客戶剛開始出貨;直顯mini led今年開始做,1季度做到國內前三,今年會有不錯的收入,年報會考慮單獨披露。

Q15:三星高端機的供應情況
單一客戶沒法回應,客戶拓展比較順利,現在的重點是拓展客戶更多機型。


總結:
大家關注面板價格,我可以理解,價格和經營狀況聯動性很強,但更加建議關注格局變化,不同公司在格局變化中能力的體現,大家擔心週期性,要明白原來的周期性的原因,看這個原因現在是否還存在,未來波動肯定有,是原來那種短期多條新產線集中釋放帶來的波動,還是電子產品正常的淡旺季波動,這是完全不一樣的。不了解這個邏輯,容易被外面的小報記者帶著節奏走,大家是專業投資者,應該看到現像後面的本質,這樣才會更踏實,最近這些信息紛雜,毫無邏輯,但被奉為投資寶典,直接決定投資,我們經常被問到這些東西,感覺很無奈。望大家通過賣方多和上市公司直接交流,沒有人比我們更懂這個行業,不是那些專家,那些是不是專家我們也不知道。

====================
有點多,麻煩P大整理重點給大家參考。
frank1253
搜尋要有技巧,要用簡體字 【京东方A交流纪要】消息絕對是正確的,這是法人機構流出來的,正式資料公司一個月後會公布
frank1253
TCL的在這裡 http://static.cninfo.com.cn/finalpage/2021-06-17/1210269968.PDF
frank1253 wrote:
京東方A交流紀要2021...(恕刪)
過去每年1~5月,都會有 2~4座新廠落成, 但2022年破天荒出現斷層, 完全沒有一座新廠落成. 這是過去7年沒有發生過的情況.

TCL 的 T9 要等到2023年 6月附近才 投產.

今年剛量產的 TCL 11代廠 和 HKC 8.6代廠,預計在明年 5月附近滿產,出貨量達到最大化..但後續卻出現斷層,沒有新廠接力演出, 支援2022下半年~2023年下半年 的新增需求. 只有舊廠的 零星擴產.

換句話說,因為2022年沒有新廠落成, 品牌廠會擔心 2022年下半年~2023年下半年 這12個月期間,產能出現缺口, 再度出現缺貨漲價潮, 下游可能在 2022年Q1 就開始先積極搶貨備料.

研調根據 電腦模型, 預測2022年Q1 會出現供過於求情況, 但品牌廠卻在下半年缺貨的預期心理下, 提前拉貨, 反而導致Q1仍然供貨繼續吃緊,報價不跌.

研調的電腦模型只計算到產線設備的成長速度, 沒有考慮到 人心在變, BOE 和 TCL 當上老大後, 和 以前跑腿當小弟時的 心態已經完全不同.

以前當小弟時,熱衷於打打殺殺,殺價搶單,爭搶地盤,妄想當老大....現在打下大片江山,當上老大後,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只想安穩賺錢就好,何必再去過那種殺價搶單的苦日子.


研調早先預估 大陸 5座10.5代新廠,年產能4500萬片65吋,加上台韓舊廠原有的1500萬片,每年總共 6000萬片65吋, 絕對無法在2025年前找到出海口,短期幾年內市場無法消耗數量這麼龐大的 65吋面板.....
但沒想到韓國退出,現在才發現,5座新廠還不夠用, 又想擴增新產線.
frank1253
說明面板製造是有know how的,惠科雖有重慶、滁州兩條線體的經驗,但是H4、H5爬坡依舊艱難。
kkkddd71
謝謝分享
惠科 股票沒有上市, 財務不透明, 2019年下半年要求員工放無薪假 ,去年初 瀕臨破產, 積欠設備 材料商大筆貨款,傳出惠科要出售.

惠科原本沒有面板技術, 找來一票群創人馬支援, 一路騙吃騙喝 ,搞出 四座 8.6代廠. 惠科和 BOE,TCL,INX 都有專利糾紛. 大陸媒體 曾報導惠科 首片點亮的慶功照片, 照片裡面的工廠 就像地下工廠一樣簡陋,根本不像現代化的高科技面板廠.

惠科去年底 找財務公司輔導, 想要在 A股 IPO 撈錢.

惠科不知從哪找到 幾千億可以 一口氣蓋出 4座新廠 , VA IPS OLED 都說能夠生產, 惠科說不定過陣子財務就暴雷, 又要出售給 TCL囉.

惠科金渝項目共有臺灣籍員工近140人

目前,惠科項目共有臺灣籍員工近140人,他們在光電顯示、面板設計、光學材料等領域擁有多年工作經歷,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
公司為臺灣青年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按照堅持一視同仁、同等待遇給予幫助。如,臺籍員工子女入學的問題,明確了惠科公司臺灣員工的子女就讀的公辦小學和初中,也可以自願選擇就讀民辦學校;在節假日當地相關部門及公司均會舉辦聯誼活動,針對優秀員工,組織其家屬來渝探親,開展交流考察活動。
frank1253
京東方戰略投資惠科2%股份,HKC應該已大到不能倒,也許BOE會收拾殘局吧!
YANG250
京東方2%買個將來收購惠科的門票。如果惠科自己倒,京東方收購完成,LCD市佔率一家就接近40%,報價就它說了算。
自刪
全球幾十座 LCD+OLED 面板廠,每年可出貨 2.3億平方米面板....
(研調所謂的 3億,4億平方米,是指規劃產能, 但因良率,稼動率,歲修...種種因素, 實際出貨約 2.3億平方米)

大家知道TV,MNT,NB/Tablet,Phone 分別用掉 幾% 產能面積?

TV 每年出貨約 2.2億台,用掉 75%
MNT 每年出貨約 1.4億台,用掉 10%
NB/Tablet 每年出貨約 1.6億台(因新冠暴增到 2億台) ,用掉 5%
手機 每年出貨約15億台((因新冠暴跌到 12億台),只用掉 5%.
其他 車載,工用,商用....

可見 TV 占比極高, TV的需求好壞,主宰了 面板產業的榮衰...近來台灣和大陸 聚焦在 IT (MNT+NB) ,其實有危險, 因為 IT 就只能消耗全球約 15%產能, 如果大家一頭熱把 TV產能調撥到 IT, 很容易就造成IT 供過於求.

大陸網友說 ,京東方打算把旗下 6座 8.5代廠產能 撥給 IT, 應該是誤傳, IT 市場吃不下這麼大產能.
i2s
有個問題: 32吋MNT 和 32吋FHD電視的LCD面板是否製程差不多? 記得去年是32吋TV面板報價比其它尺寸的明顯漲很大, 這部份算 "TV轉IT" 嗎?[不知][不知]
YANG250
友達跟群創都在走向提升附加價值但市場很小的系統車載工顯,期望這部分營收加倍加高毛利創造倍數獲利。而電視open cell,希望能大幅吃下mini led電視市場,一年700萬台,比oled電視市場大。


友達近15年來,不管大賺或大賠, 現金水位 都維持在 700~1000億之間,

但今年底的現金水位, 可能會到1500~1700億附近, 公司董事會 應該會把 超過1000億的部分,做適當處置.

幾種可能的處置方式, 高配息,減資, 提前還債,收購大型企業,回購昆山廠股權....至於擴大資本支出蓋新廠,可能不是友達董事會的選項.
frank1253
我看好像是1.7E美金, 如果沒有看錯, INX太會理財了。
orc
是我看錯數字,F兄才是正確的,不過這筆金額占總資產比例29.0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