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文]財經/金融類的中文好書怎麼越來越少?

INNOCE wrote:
你只要看看01的理財板就知道了
不是K線來K線去
就是量多量少
不然就是某某阿CAT, 阿DOG指標...(恕刪)

台灣的股票周轉率聽說是全世界第一名的,而絕大多數的散戶都使用技術分析

所以出版社投顧客之所好,也沒什麼不對~~
悠然~~
在外資、主力大買後,趕快上車,
在外資、主力開始賣後,趕快下車,
能做到這樣就很厲害了~~~

基本面能幹嘛? 半年報出來,就知道過去6個月牛吹的有多大
技術面能幹嘛? 看圖說故事,漲、跌都有理由解釋,真的有技術含量嗎?
籌碼面還比較有實用性
stevenchenabc wrote:
我想單單因為一本書就...(恕刪)


在下買財經/金融書的唯一重點就是可不可以從裡面發現新東西, 軼事或是投資技巧都好
或是跟原本的認知相衝突, 但是又蠻有道理的東西(這個部份很主觀, 我承認)

譬如說, 在學校的時候, 學校老師教你的是效率市場理論(EMH)
所以你被告知技術分析是沒有用的
但是出社會以後, 技術分析大家都在用, 用技術分析好像可以判斷市場--->與原來的認知相衝突
那為什麼呢? 所以有人去探討市場的無效率性,
行為財務學才會在過去10年那麼紅~~
或是乾脆有大師現身說法他用技術分析賺了多少多少錢(ex. 陳進郎的股市大贏家)
但是也有書去檢定技術分析的有效性(ex. 讓證據說話的技術分析(上)(下)冊, 寰宇出版)
(作者用拔靴抽樣去測試技術分析, 結果是通通沒用)

上面只是舉個例子~~

選書的標準就是看有沒有辦法帶來新的體驗(投資軼事), 或是新的投資觀念與技巧

畢竟巴菲特愛買可口可樂或是吉列刮鬍刀的故事已經講到爛了
還有誰不知道成交量放大的時候股票通常會上漲?(PS: 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 各種說法都有......)
wtkao wrote:
在外資、主力大買後,...(恕刪)


這就是標準的"把消息面當作基本面"的散戶想法

很多散戶常跟著消息面操作
卻老是追高殺低
而他們常把消息面誤認為基本面
所以就以為基本分析無用
卻不認為問題其實是自己沒學好..

這樣的人常一頭栽進技術分析的世界裡
以為圖形和指標可以幫助他們提早發現"主力"的動向
結果卻是........

在這裡還是別批評技術分析
免的引起無謂的筆戰
哈哈


zagato wrote:


在下買財經/金融...(恕刪)


感謝回覆!!!!!!!!!!!!!!!!!!!!!!!!!!!!!!!!!!!!

這一派好像是叫做經濟物理學
方法與一般基本面或技術面的截然不同
國內研究這個的人很少很少

我是先看Minority Game 之後才發現sornette
他的書真的很硬 看不懂 Orz~~
很深澳的知識跟賺錢沒有必然的關係阿
如果靠著這些知識可以賺錢
那經濟學的教授應該是最富有的一群人
當年LTCM的事情也不會發生
不過這兩三年不好的書一大堆是真的

我個人是相信「技術分析無用論」。

如果「技術分析無用論」是真的,且變成常識。

這會破壞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也會讓很多人飯碗不保,所以自然會有非常多的阻力.....

甚至用很多方法、管道讓「技術分析有用」深植人心,以保護很多金融業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利益。

從這個論壇每天討論的內容來看,深信技術分析有用者佔大多數。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因為所謂部落客,也是造神然後出來開講座撈一筆而已。

我感覺你的求知慾跟綠角大大類似,不過他是自己去買原文書來讀。

在一個散戶跟笨蛋這麼多的市場裡面,也沒什麼好不開心的,你看主力跟外資獵火雞獵的多開心。你可以書照樣去Amazon買來看,但是別驚醒了火雞。 大家狩獵愉快。
讀完高深理論後
注意一個重點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不同了

別人都白痴 自己最聰明
就是失敗者的心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