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量化篩選出候選人,再質化分析,前者是財務數字,後者是產業,競爭優劣勢,經營者與趨勢。財務穩健代表渡過不景氣的能力較高,但是無法抵擋人謀不臧,也無法抵擋產業變遷與競爭。沒有那種百分之百把握的投資,任何的分析篩選都只是用來提高把握而已,10次的決策可以成功8次,進而提高到9次,那就是進步了。
liou7364 wrote:從量化進入到質化才是真正的踏入了價值投資的門檻也才能夠真正抱緊好股 "" ----- >我想是初學者我最難到的境界,好像降龍18掌的最後一招。..(恕刪) 試著學習評價 你就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了
ejan1969 wrote:先量化篩選出候選人,...(恕刪) 量化 = 數據質化 = 經驗假設我們做一個實驗台灣100這100家公司來分析財務(量化)以及產業跟執行長(質化)一開始一定要分析很久很久, 假設第一家要10天, 第二家需要9天依此類推, 堅持的把這100家都分析完之後, 相信你一定會知道絕竅在哪邊的...因為很多資料都跑到腦子了, 經驗就是這樣得來的不過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當然我還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