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否再施一次當年的「德政」?

某黨在中國為何沒實施 耕者有其田, 住者有其屋?
反而跑來台灣才實施?

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那些當權者在中國都是大地主,
怎麼可能實施這些政策砸自己的腳?

加上失去中國某些原因就是貧富差距太大,
土地兼併嚴重才讓共黨有機可乘.
大頭一聲令下, 有影響的則是日據時代以來的民望士紳, 可以藉機掃除其勢力.
而跟大頭跑來這島嶼的落難貴族, 身上可能有些稀世珍寶, 但就是沒土地, 所以沒差.

時至今日, 如果再來一次, 第一個跳出來罵人的應該是連爺爺吧!
政府要做的是制度與競爭機會上的公平正義,
不是去掠奪某一群人。
小心最後達不成均富,反而是均貧,那才真的會起革命...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住者有其屋
受雇者有其股
立法不配合,什麼都是空談啊~
所以, 立委大家當, 立委民代同性質者終身不得累積兩任
這樣才有可能可以修修過時不適用的法律, 終止長年利益集中在特定政黨身上
不然能量累積最後一定是改朝換到才能暫時不見, 百年後又要來一次
"耕者有其田" 是給學生洗腦看的.

股民要 "裝靜自瀆" "處騙不驚"

bow0831 wrote:
大家討論一下:

有鑑於現今社會的大部份資源都集中在少部份人的現象,這現象很類似於政府播遷來台時的狀況,當時政府實施了「耕者有其田」的德政,達到了均富的效果。(恕刪)


以為在玩大富翁, 沒事可以用個均富卡嗎

播遷來台是含蓄的說法, 其實就是國民政府在大陸輸光光, 跑路來台灣. 既然是跑路, 最多也只能帶著黃金鈔票來台灣, 土地房產自然是帶不來的. 所以當年耕著有其田, 分的是台灣人的土地, 自然是分不到統治階級的土地, 對統治者當然不痛不癢. 要是國民政府那麼佛心, 怎麼在大陸的時候不要來個耕者有其田呢??

如今的統治階級, 哪個不是房子田產一堆, 三代公務員還可以財產幾百億. 再來一次耕者有其田?? 又不是頭殼壞去, 那會革了自己的命啊
談論 耕者有其田 一定要佐以學術論文
才不會淪為樣板。

例如:
黃樹仁的《臺灣農村土地改革再省思》論文。



同學的漁民伯父有在問:為何當年沒有---漁者有其船?





德政?

請洽561號法律,580釋憲案......

乾脆共產就好啦.....
耕者有其田也不是平白無故的拿走土地


徵收方面,補償地主70%為政府發行的實物土地債券(分十年均等償付,並加給年息4%),30%為公營事業股票(一次給付臺灣水泥、臺灣紙業、臺灣工礦、臺灣農林公司的股票)


但當時每個地主的處理方式不同,造成有些人變成"受害者",要記得,當時這些土地都是農地,最多就是租給佃農


耕者有其田所釋放出來的四大公司股票,因中小地主普遍不信任與接受股票與債權之價值,對國營企業也沒有信心,紛紛出售政府給予補償之國營企業股票,台灣五大家族則趁機以低價購入晉身為工業資本家...部分地主則是把所獲得的政府補償投資於工業生產,成為台灣日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原來的大地主也搖身一變為財團,例如鹿港辜家掌有台泥,後發展成和信、中信兩大集團,便是顯例



不是說房價看跌? 窒息量 ?

現在如果政府用市場價格徵收,也許很多地主也不反對
要再一次"耕者有其田"不可能
但是
我認為從現在開始修改法律
將土地永久所有權,改成土地使用權
比較實際

將土地永久所有權,改成土地使用權
除了避免囤積外
也便於都是計畫的更新


skistosais wrote:
談論 耕者有其田 .同學的漁民伯父有在問:為何當年沒有---漁者有其船?..(恕刪)


因為漁船不容易成為壟斷對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