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郵局 , 聽到一位中年婦人對郵局的櫃檯講說 , 她不對金錢感
興趣 , 錢只要夠用就好了 , 不需要去追求高檔奢華的享受 ..
櫃員半開玩笑地講 , 她自己很需要賺錢養家 , 維持家計.
就好像很多人生的重要議題 , 像是面對挫折 , 感情 , 教養等等問題 ,
都是要在我們離開學校後自己慢慢去體會 , 面對的.
而其中人對金錢的看法 , 就會有很大的程度影響我們的一生 , 甚或是
自己的家人以及下一個世代.
我個人就認為 , 人的一生有 5 樣東西比錢更重要 , 在生活上如果考量這些
事情與 '錢' 出現衝突的話 , 就應該盡可能的縮減對金錢層面的考量.
那就是 , 智慧 , 健康 , 與家人的關係 , 時間 , 以及 尊嚴.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把精力花在想賺錢上面 , 但是我認為 , 累積見識
, 經驗以及對事情的決斷力 , 遠比累積財富還要重要 , 因為人生會有
很多的關卡是用錢無法解決的 , 但是智慧的存在與否是卻往往是解題的
關鍵.
像是最近鬧得很大的 台灣藝人之子在 美國因為開玩笑過火 , 演變為
危害校區安全的事件 , 問題就在於家長對於西方社會的價值觀並不了解 ,
讓小孩一直無法用正確的態度融入陌生的環境 , 才會讓同學心生戒懼 ,
才會當小孩失控的出現言語的暴力時 , 被校方嚴厲的處理.
而出事後又大張旗鼓的要花大錢請 2 個大牌的律師打官司 , 更是把問題渲染
得更難以收拾.
我自己就常常無法理解 , 為何家長要用盡一切方法把子女送到國外念書 ,
家長自己本身真的很了解西方的文化跟價值觀嗎 ?
如果自己都不瞭解 美國 , 那把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孩送到遙遠的國度受教育
. 自己生活 , 自己去適應新世界 , 好嗎 ?
昨天晚餐去吃了一家牛肉麵的老攤 , 老闆是五年級生 , 眼睛一直盯著桌上
的手機追劇 , 我們坐下來後還在決定要點的餐點時 , 在隔壁攤幫忙的年輕兒子
就走過來子指責他老爸為何沒有積極地招呼客人.
還有也聽到相同年紀的人提到 , 自己需要照顧年老的父親 , 兄弟又因為
連自己生活都很拮据 , 當然無法分擔照顧長輩的工作 , 所有的責任都落在
自己肩上.
自己的事業又因為體力已經漸流失 , 難以持續 , 辛苦拉拔大的兒子又因為
高學歷 , 有自己的想法 , 都不願意接續家中的事業.
等於一個人要照顧包含自己的三個世代 , 對生活充滿無奈.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 , 資訊爆炸 , 新思維隨時都會出現以及更替的年代 ,
所以累積金錢也必需同步的增長智能 , 才能應對 , 以重要性而言 , 智慧
的價值遠高於財富的規模.
前一陣子在泡湯的時候 , 聽到一群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談他花了 15 萬到北歐
旅遊 , 炫耀之餘 , 當然也鼓吹別人一定要去走走 ..
但是有人問說 , 北歐國家有沒有農業時 , 這位先生想了一下 , 就隨口說
當地都是冰天雪地 , 經濟都是靠觀光的收入 , 沒有農業云云.
其實他完全講錯了 , 北歐的農畜業都很發達 , 用溫室栽培蔬果其實比熱帶
國家還有競爭力 , 因為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農藥來殺蟲害.
最近幾年很常在各個場合聽到別人在聊出國旅遊 , 好像這一生就一定要去
越多的國家 , 人生就活的比別人更精彩.
但是我的思維是 , 就算我們身處在全世界最美的景緻前面 , 我們所保留下
來的也只是一場體驗而已 , 對我們的見識與判斷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相對的是 , 當你手上看的是一本質量皆是世界等級的外文雜誌 , 你所經歷
的習知卻可能與全世界第一流的經營者或是領導完全的相同.
換言之 , 我們應該把時間用來閱聽真正有用的國際新知 , 而不是虛擲
在旅遊上面 , 對我們生命的向上才會有更多的幫助.
幾天前看到一位網友分享一個理財的經驗 , 就是把自己一間房子向銀行貸款
台幣 3,000 萬 , 全數兌換成美金 , 買 美國的公債.
這樣的安排 , 在現在的時間點看起來是很安穩的佈置 , 但是如果把時間拉
長來看的話 , 其實風險很高.
問題就在於他所擁有的房地產 , 現在的不動產投報率其實就等同於銀行核貸
的利率, 那就是 1.8 % 的年報酬率.
轉個方向來看 , 3,000 萬的房子 , 就需要每個月 45,000 的消耗 , 在現在
這個時間點對收入優渥的家庭還算在可付擔的範圍.
但是如果利率調升到 3 % 的話 , 就有很大的不同 , 不僅借款的利息要調高 ,
房地產的價格也會下跌 , 加上連動匯率 , 債卷的風險 , 其潛藏的風險不可
謂不大.
30 年前 , 台灣人突然發現自己的國家富裕了 , 漸漸不再願意多付出勞力或是
犧牲自己的假日來賺更多的錢 , 慢慢的 , 來台的投資減少了 , 假期變多了
, 勞工懂得跟雇主計較了 , 產業以及比較積極的人也離開 台灣到國外發展.
而現在的 中國大陸 , 也發生相同的現象 , 只是他們轉變的更會快速 , 更
讓人措手不及 , 也更凸顯累積智能 , 面對變局的重要性.
中午去吃了一家小巧的日本料理店 , 店東是年輕人 , 家人也都在一起幫忙 ,
店雖小 , 但是料理用心 , 價格也合理 , 好玩的是今天發現他們的菜單都是
用電腦選字印出的 , 護貝後貼上魔鬼氈 , 就可以隨意的黏貼在牆上 , 也設計
了幾個選項 , 可以推薦 , 可以告示 , 頗有創意.
現在全世界最火紅的話題 , 就是如何讓電子商務的營運成本降下來 , 而最為
難以解決的問題 , 就是物流過程中最花錢的 ' 最後一哩路 '.
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 , 提到 中國的網路銷售 , 現在已經透過無人機 , 把客戶
訂購的商品 , 投遞到偏遠地區的代理人所設置的接收站 , 然後再由代理人送達
到客戶端簽收.
如此不僅大幅的減低運送的成本 ( 運送困難的偏遠區域 ) , 也可以製造話題 ,
提高網站的知名度 , 以及服務偏鄉的客戶.
最近看了好幾個介紹 台灣年輕人再 日本 , 韓國 , 越南以及中國異地打拼的
報導 , 多強調在國外工作多是每周工作 6 天 , 每天工時要 12 個小時 , 但
是因為人已經在國外拼鬥 , 再苦都要撐下去.
反觀 台灣有很多的服務業 , 長期以來都在缺工的狀況 , 在 台灣工作的人為何
不轉個心態 , 用在異地拼鬥的精神 , 在用遠比別人更積極 , 敬業的態度來面對
自己的工作 , 相信一段時間下來 , 在職場上自然會有更好的際遇.
今天一早被貓咪的叫聲吵醒 , 就想要去咖啡的名店 ' 米朗琪 ' 吃早餐 , 經
網路查詢後發現他們早上 7:30 就開門了.
招牌的早餐含服務費後是 198 , 分量不多 , 但是用的食材很優選 , 再加上
餐廳所營造的氣氛 , 以及服務人員的積極與敬業 , 讓人覺得很超值.
不過我卻發現客人有很大的比例是退休的中老年人 , 年輕的上班族大概很難
在上班前的早上吃一頓悠閒的歐式早餐.
昨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發文 , 提到對身邊的人開始有老化現象的厭惡 ..
我們當然都害怕自己變老 , 但是除了設法讓自己健康 , 維持標準體型以外 ,
我認為讓自己的思維以及觀念可以一直的創新 , 並持續的更新 , 也是讓別人
感覺到我們鮮活 ' 存在感 ' 的好方法.
之前有機會跟親友聊天 , 由於對方的工作是在球場負責開除草車除草 , 我就
提到現在全球的高爾夫球運動已經漸漸地退燒 , 打球的人口越來越少.
但是對方卻認為球場的生意還很好 , 客戶還常常要排隊 ..
對此我就聯想到 , 如果期望自己能常保年輕亮麗 , 不變老 , 就要持續的讓自己
有新的想法 , 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生活的方式.
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把自己關心 , 或是有興趣的事情盡量的寬廣以及深度的延伸化.
幾天前聽到一位老婦人 , 告訴記者 , 她不要再把票投給連任的 柯市長 , 原因
是市長取消了老人津貼的福利.
這個現象也說明了 , 當一個人所掛慮的事情牽扯的越 ' 自我 ' , 或是越狹隘短
淺的話 , 那就是很明顯的老化現象.
相反的是 , 如果我們閱讀規格越寬廣 , 思維越是深遠 , 那我們的想法就會更有
彈性 , 也更有可能會產生創新或是革新的作法 , 改變現況 , 跳脫困局.
今天看到一位 40 歲的中年人上網請益 , 因為他發現過去長期以來就只知道把錢
存在銀行的定存 , 最近才發現有 ' 定存股 ' 的概念 , 可以讓自己的年收益增加
到5-6 % 左右 , 希望網友能幫忙找到一個不需要去關注 , 有可以有長期穩定收益
的投資模式.
其實我們應該有的基本認知就是 , 長期收益的利益率是由央行所制定 , 而如果
要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 就會有相對的風險.
定存股的選擇就是一門大學問 , 要考量該產業的未來展望 , 該標的在市場的優勢
, 經營團隊的能力以及面對競爭的規劃 , 股利的發放政策 , 股東的動向 , 外資
介入的程度 , 全球經濟的展望 , 還有經營者的誠信.
所以我的作法是把有興趣投資的股票列入追蹤 , 長期的觀察股價的變化 , 把介入
的時間點拉長 , 既然要長期持有 , 就不要急於一時的買進 , 要告訴自己 , 股票
的收益就是一年 5 % , 如果該標的的波動超過 10 % 的話 , 我們就可以花 2 年
的時間來等待最好的進場時機.
至於何時是最好的時機 , 其實我們只要長期觀察一支股票超過 2 年的時間 , 就
很自然的會知道多少的價格是超跌 , 多少的價位是高點.
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在買進股票以後 , 不會去掛念股價的高低 , 可以淡定 , 可以
自在無懼 , 可以睡得很安穩.
昨天天氣很熱 , 無法出門騎腳踏車 , 就改去游泳消暑 , 但也發現自己的體力變
差了 , 需要多加留意 ..
而智力的增長也是相同的道理 , 需要持續的自我督促 , 要求自己不斷的閱聽這
一個世界 , 才能跟得上時代的銳變 , 沒有捷徑 , 也不是花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的
修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