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初學者 wrote:寫年利息3.75%,實際拿到去算才2.67%,我看別人繳完,每年再算價值就覺得怪,那種看看就好。給你看兩年的差異。不是我的…...(恕刪) 借款(年)利率 = 3.75% , 您把他當成利率....也是啦, 都是"利率", 意思應該是差不多的
這種事沒有絕對你如果覺得少的利息換到的保障C/P值OK那就適合你就像有人喜歡開轎車有人喜歡SUV沒有一定哪個比較好通常八成的人會說分開比較好但最後花錢的人還是你自己,不是嗎?我還是看了一下內容個人認為少掉的利率換保障C/P值不高預算拆成儲蓄躉繳+失能險理論上比較會是雙贏的局面
Wang S.C. wrote:借款(年)利率 =...(恕刪) 反正有那張的人不關心,就這樣放下去,有印象他說是3%的,我只是提醒沒那麼多,反正都繳完了,討論這個也沒用,每年這個利息也勝過臺幣定存,所以我不會叫他解約拿回。
ches712 wrote:感謝您的建議確實是...你有看到我提到的「保障」 並不是說其他網友都刻意無視於保障,而是對他們來說儲蓄險就是拿來獲益而非保障。依照常人的習慣而言,自然會將保障部分排除在外。(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下意識必然會先用習慣來做)再者,前面有些回覆也有提到所衍生性的問題以及保障內容。扣除掉二~六級殘扶金還算堪用外,其他保障我看幫助甚微。而因為他本身就是儲蓄險的關係,後面多半也會解約;那時若有體況,我想要再投保多半不易。最後,與其討論該保單內容,我比較好奇的是怎麼你會想要考慮該張險種?而非將投資與保障分開呢?
cdfkt wrote:並不是說其他網友都刻...(恕刪) 應該說在醫療險方面,我覺是足夠了,本身沒保失能險這方面,恰巧很多躉繳型保單都停賣了,又剛好剩這份保單又有多份失能險種,才進而考慮。我也明瞭投資與保障要分開,但現在儲蓄險種好像頗少的了。總結!還是考慮中
ches712 wrote:應該說在醫療險方面,我覺是足夠了,本身沒保失能險這方面,恰巧很多躉繳型保單都停賣了,又剛好剩這份保單又有多份失能險種,才進而考慮。 由於不清楚你的保單內容,所以先不討論醫療險的部分。但是若以失能險來說,50個月就只是4年多而已,依照長期照護狀態而論,我是覺得偏少。當然,若你覺得50個月足夠也可以,但是建議先考量到長時間的長期照護狀態。至少給付期間越長,絕對會對你越有利。你若本身只缺少失能險,而想要補足該保障缺口;那建議參考下列方式:一、用原有的保單加購失能險附約一般來說我建議選用第一種方式就好。理由無他,因為這樣可以免去主約的保費。(除非它們家的失能險讓你很不滿意 OR 你不喜歡原先業務)但要注意一下,可能有下列情況無法加購附約。1.該保險公司並無販售失能險附約2.原先的保單主約繳費期間已滿3.受投保規則限制,無法加購附約二、另外投保失能險種若是上述三點無法加購附約,或者是你的年齡>=50歲的時候我會建議第二種方式。倘若是>=50歲的情況,那我建議投保終身失能險吧。由於保單繁多,我挑一張與你原先考慮的保障較為接近的一張給你參考。假設投保5萬額度,其理賠內容如下:1.一~六級殘,殘廢理賠金為250萬(終身僅限一次)2.一~六級殘,第一~十五年,每年殘扶金為60萬3.一~六級殘,第十六~三十年,每年殘扶金為90萬4.一~六級殘,第三十一~五十年,每年殘扶金為120萬(保證給付15年,若提前身故則以2%貼現一次給付)這張的優點在於下列四點:1.一~六級殘廢金不因殘廢等級不同而打折2.一~六級殘扶金不因殘廢等級不同而打折3.殘扶金會遞增4.一~十一級殘廢豁免保費而這張的缺點就如同上面所列,僅理賠一~六級殘的情況,並不會理賠七~十一級殘。依照個人的原則而言,該張並沒有特別讓我喜歡。畢竟保障範圍越廣,對保戶來說越有利。而該張僅限於一~六級殘,無疑是限縮了保障範圍。但是看在他殘廢理賠金不因殘廢等級而打折...也還算在情理之中。(畢竟食指或拇指缺失就屬於11級殘,那這樣會誘發非常高的道德風險)而單就一~六級殘的長期照護狀況,這張確實強。不妨可以考慮投保該張,在另外投保儲蓄險會更好。況且將儲蓄險另外投保,也不用擔心為了保留保障而導致無法解約的窘境。而最後的結果也將如你所期望,有儲蓄險、亦有保障。何不考慮看看呢?否則兩者相連的情況下,後面很有可能導致進退兩難的局面罷了。看了上述幾段的回覆,希望能讓您了解保險規劃方向,畢竟購買保險最重要的用意,就是將無法承受的經濟損害轉嫁給保險公司。要提供保險方案給您參考,請再私訊告知詳細生日與性別,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也歡迎私訊詢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