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友達今天外資和投信都是 買超, 散戶 看到群創大跌,恐慌性大賣友達,害友達跟著一起被殺低.

友達 Q3 每月TV業務只有 72億, 但 10月營收比 Q3的月平均, 一口氣少了 26億.
友達 Q3 的每月 TV 出貨面積約 110萬平方米, 10月出貨面積少了約7萬平方米.
看來三星也是對 友達 大砍價和砍單.
友達 10月份的 TV售價可能也跌 30%, 只是友達TV比重很低,營收還能撐在 304億之上,
馬刺迷
如果連友達TV面板的報價也跌30%,這樣算是轉型成功嗎?一直強調高端,獨家供應的供應商。跌個30%算很嚴重。
pqaf
AUO TV 售價可能 8~9月只有小跌,遞延到10月被客戶一口氣砍30%. 其他家TV現貨售價在 8~9月已經先跌20%,10月再多跌30%,跌到現金成本附近.
我氣候績效又吊車尾 排名倒數第5
2021-11-10 02:11

友達在水資源、綠能及節電的努力有目共賭,並且成立子公司積極拓展相關業務。期待政府政策讓友達過去的努力開花結果。
pqaf
台積電在南部廣設新廠,高薪求才, 彩晶和群創在南部會不會補不到新人? 台灣少子化,人才跟不上 半導體廠的擴產速度.
napoleon0014
問過了,自動化無人工廠估少2-3成人力,先調新竹下來支援
聯發科10月營收跌破400億元,月減21.91%, 創6個月低

瑞昱10月營收,月減 7.76%,終止連五月創高

聯詠Q4營收預期降 6%, 副董王守仁:晶圓 產能依舊緊張、面板明年Q1有望回穩

台積電10月營收 月減11.9%

聯電 10 月營收,月增 2.1%,續創單月新高紀錄

聯發科是台灣 IC 設計龍頭廠, TV 和 IT 螢幕晶片全球市佔超過7成, 手機晶片出貨也 直追高通, 晶片一直喊缺貨 喊漲的情況下,聯發科 10月營收竟會短少這麼多, 產業鏈overbooking 泡沫是否破了?

指標性的大客戶營收大減, 上游的半導體代工廠, 理當會受影響.
pqaf
IC 業者說好的供不應求 ,缺貨很嚴重,硬是要漲價才給貨, 月營收卻是大減, 大家都在玩拱豬,魷魚遊戲,沒說實話?
i2s
"台積電之前就明說有人囤貨了"... 這個 "有人" 直指以前某個面板業抓耙仔, 我看這位有案底的抓耙仔不知又跑到美國放什麼毒, 美國政府中立一刀切全面清查, 抓耙仔卻耍賴不坑聲!
瞧阿坨坨把(群創)說成(流沙)...
咱面板的股友還不是會被非面板的人說成跳進流沙...
每個人對每隻股票都有他的評價...非面板的股友肯定對面板股評價不高~
友達的股民對群創的評價不高也是想當然爾~
同樣的, 我對友達的評價也就比群創高1塊錢,我就會開溜了...只是市場沒給我面子而已~
市場有給面板股面子?!所以你認為別人跳進流沙...還有另一些人認為你也是跳進流沙呢~
***************************************************************************************************
我又不是沒持有友達&被老闆坑過...持有群創還被斷頭呢~
現在的評價可是因為兩年多前換上新的領導人,才讓人耳目一新的...
還是提醒各位友達的忠實股民(本來因為我是利益關係人=不該美言自己持有的股票, 既然有人貶損群創,那我就稍微辯解幾下):
1.別忘了, 這兩年群創可是配息比友達多了0.2元...&別提更早之前的總體配息...換了領導就是不記前嫌的&即便今年EPS不如友達,明年的配息還是會參考友達的配息.
2.各位真的認為現在友達比群創高出3元是合理?!就這兩季而言...友達也不過比群創多賺個不到1元&群創的會計淨值還比友達高4元~
3.等TV面板又開始大賺...群創可是握有10.5代廠的高效產能+舊世代廠的轉型,其盈利率再過兩年都將超越友達的舊世代了吧!
1+2+3=還是本著我的看法奉勸各位友達的忠實股民們...趕快棄械投降吧!&趁現在有2.9元的價差換到群創,等價差縮到1元再換回來呆著~哈!
Enosisi
SIO 10.5才不可能貢獻效益給群創…群創只是增加了一個報價貴又無法拒絕的內部供應商而已
JU3844
我覺得每個人持股的理由都不一樣,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股價的差距一定有它的理由,不要叫人換什麼股,因為盈虧自負,若覺得好多買便是......
富采 股價70多塊, 就是 要拿出 這種成績單才像話... 富采 股本小,淨利少, 友達雖有持股, 但每季財報 可分到權益有限, 友達是為了明年以後的 uLED的錢景, 才緊咬著 富采.

===================

蘋果甜 富采Q3純益大增85% 每股賺1.91元

富采 (3714-TW) 今 (10) 日公告第三季財報,在蘋果新品拉貨升溫下,單季純益 12.96 億元,較上季大增 85%,每股純益 1.91 元,前三季每股已賺 2.56 元。

富采第三季營收 103.29 億元,季增 10.3%,毛利率 24.78%,季增 2.03 個百分點,營益率 10.22%,季增 3.44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12.96 億元,季增 85.14%,每股純益 1.91 元。

富采前三季營收 265.72 億元,毛利率 21.18%,營益率 5.12%;稅後純益 17.37 億元,每股純益 2.56 元。

蘋果第五代 12.9 吋 iPad Pro 首度導入 Mini LED 面板,每台採用超過 1 萬顆 Mini LED,隨著 iPad 拉貨動能升溫,富采第二季以來營收逐月創高,單季營運轉盈,上半年也同步轉正,EPS 為 0.65 元。

在蘋單挹注下,富采第三季營收首度衝破百億元大關,隨著新品 MacBook Pro 放量出貨,採用的 Mini LED 顆粒數也將較 iPad Pro 產品大幅增加,產品毛利也大幅優於傳統 LED 晶粒,將顯著推升富采獲利動能。

富采表示,目前大客戶拉貨進度均維持先前預期。因應客戶需求,富采計畫第四季到明年首季,擴充 2 成 Mini LED 產能,明年透過移轉中國 LED 產能,全年目標擴產幅度上看 5 成。
ambitiously
Google顯示3714是晶元光電?[不知]
MiPiace
富采前身是晶電,跟友達的隆達合併,才改名富采。
雙十一 看電視3-7年循環發酵如何

疫情期間大家狂用電視 應該加速不少

友達Q4成本估240 群創估230

利息 折舊 材料成本 加班費 廠商應該不會厚著臉皮提漲價
10.5代廠大尺寸切割率高92%左右, (人事,材料) 現金成本低,但有2000億設備要攤提折舊, 單片 65吋面板的(含折舊)總計生產成本非常高...要先熬過7年折舊期,才會出頭天.

大陸業者10.5代再過5年,8.5/8.6代廠剩3~4年,就完成大部分LCD設備折舊, 到時大陸業者的 現金成本比台灣低,又沒有折舊壓力下,台灣LCD業者就真的走投無路了.
台灣業者還剩 3~5年的時間, 要趕緊轉換跑道到 次世代 micro LED產品,不要等 大陸業者 5年後LCD 鋪天蓋地滅絕台灣.

京東方未來 5年每年折舊費用要 1500億台幣, 友達卻只有300億, 但 5年後,京東方折舊高峰逐漸下降後,報價就可以砍到更低, 賣到比現金成本 高一些就好,台灣業者現金成本(人事)很高,就像韓國日本一樣,得退出 LCD產業.

日韓技術好,折舊輕, 就是人事成本太高,只能退出LCD市場.
microspore
不過這的確是個警訊,提醒投資人 在新廠折舊還處於高峰,陸廠就把自己玩殘,那在折舊完成後,又會玩出什麼花樣 的確耐人尋味
microspore
這幾年 大陸的體質也顯現出虛胖的情形,還有沒有本錢持續亂搞,我想也是本樓會一直關注的議題
這名老共網友寫的很專業,比機構專業還專業,雖然是寫BOE,但還是有許多彎彎面板廠值得參考的。耐心看完它,對自己投資的產業會有助益的。
======================
到底有沒有萬億的京東方?未來5年是最好的京東方?
來自雪球修改於昨天17:55 勒布朗詹姆斯瓊斯

要弄清楚京東方能不能達到萬億市值?最核心的焦點就是京東方的業績未來到底在一個什麼區間波動?14年到20年京東方業績在15億~75億劇烈波動,強週期無疑。21年到25年如果京東方的業績在100億-500億劇烈波動,京東方是強週期還是弱週期還是成長?
這裡可能有很多人會說業績漲了,股價又不一定會漲,這裡我引用老唐的文章來說明一下。(下面說的很簡單,想詳細閱讀的可以去看老唐的《價值投資實戰手冊》36頁)為了澄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假設一個荒誕的例子 :如果有家經營上很賺錢的企業,它的股價就是不漲甚至一直跌,完全沒有“接盤俠”接手,結果會如何?比如我們拿瀘州老窯這家企業的數據來看 。選它的原因,除了因為老唐相對熟悉它之外,還有這麼 三點原因。
其一,瀘州老窯上市比較早,至今有 24 年,相比、海康威視、格力電器、洋河股份,數據更豐富,更利於展示。
其二,若拿老唐最熟悉的貴州 茅台說事兒,容易引起“茅台是獨一無二的頂級企業,沒有代表性”的疑惑 瀘州老窯這家企業,產品競爭對手多,企業經營動盪大,在上市公司中並不算頂好的,最多算是中等偏上,有代表性。
其三,因為瀘州老窯股價波動比較大 。上市至今,僅腰斬以上的跌幅至少有 7次以上,平均每三年腰斬一次,堪稱完美的“過山車”。
瀘州老害 1994 日上市,上市當日開盤價9 元,全年最低5.7元,最高價格 21.2元. 假設你在 1994 月投入 20 萬元,在20 元的天價位置買人 1萬股,買人後 一個月時間內,股價就跌至 10.50元,這 20 元的買人價夠爛了吧。現在來假設,你買人後持有不動至今,既沒有在 76.6 元的大頂逃掉,也沒有在 3. 1元抄到大底。 簡單說,就是你完全忘記了股價的波動,滿倉經歷了所有的腰斬 。你所做的,只是在每年收到分紅時,直接按照當時的股價“無腦”買人。

如果再假設股價不漲一直跌,買入後遇到一個長達24年的超級大熊市,,瀘州老害今天的股價不是 60. 86 元,而是 1元左右。

所以可以看到吧,未來京東方的核心只有一個:企業的盈利增長。這裡還有個重點分紅,瀘州老窖,基本每年利潤的50%都用來分紅了,京東方在2020年的年報也披露未來的分紅計劃,整體是提高分紅的,2020年以前的京東方分紅確實太少,如果未來5年京東方的分紅能保持在30-50%這就是個加分,因為京東方本身的投資太差了亂花錢,如果分紅比例不提高甚至不分紅都被上市公司揮霍掉了,就需要降低它的持倉比例了。
重點來了,未來的京東方利潤到底怎麼算?
京東方的主營業務是顯示事業,其他業務佔比非常的小,顯示業務基本上營收佔比都在97%以上,所以其他業務佔時不討論了。那麼顯示事業主要分為2大陣營,LCD和 OLED,(少數股東權益未來會收回來,就一起討論了)2021年上半年,LCD和OLED的營收分別大概為900億和150億,LCD和OLED的利潤分別大概為190億和-25億
LCD是周期,隨著B9和B17的滿產擴產,未來京東方LCD可增長的產能面積非常小了,營收和利潤會隨著面板價格的周期漲跌而行。柔性OLED是爆發成長期,未來3年是重要的時間窗口,京東方的OLED產能已經提前建設完成,等待銷量的爆發。MINILED是下一個利潤增長點,但現階段佔比太小,上半年營收2.73億,需要持續觀察。

2021年半年報收益總額163.85億,少數股東收益36.52億主要是合肥B9 京東方佔股 8.33%,武漢B17京東方佔股比例23.08%。三季度回購了武漢B17 24.06%的股權。未來合肥B8和武漢B17這2條現金奶牛應該會陸續回購增厚京東方的利潤。
下面我們來拆解未來5年 京東方LCD 、OLED 、MINILED的利潤。
一、 LCD未來5年利潤具體分析
影響未來5年京東方LCD利潤,有4點。折舊、面板價格、成本、產品線的調整
1.1 產品線的調整
先看一張2020年京東方各產品線的營收佔比

很多人看京東方就說TV面板價格,TV面板價格就反映了京東方的利潤水平,但TV佔比京東方其實並不高,但TV價格下降了,這個下降趨勢是怎麼傳導到IT和手機產品線的呢?從而影響京東方整體的利潤呢?
這裡我先做一個屏幕的科普知識,TFT是屏幕的一個構成組件,不管是液晶顯示LCD還是AMOLED都會用到。
TFT的技術分類:
1.高溫多晶矽 HTPS
(夏普)(熊貓成都線和南京線都有IGZO)
其中非晶矽 a-Si 是現在的主流,價格便宜技術成熟,LTPS主要應用在高端小尺寸上工藝複雜,成本比a-Si 高不少,IGZO應用就更少了,產能也少。
當我們點評屏幕時還要繼續分析進一步。
液晶顯示屏LCD:
1.TN ( TN-TFT-LCD)
2. IPS (IPS-TFT-LCD)
3 VA (VA-TFT-LCD)
當我們討論LCD屏幕的時候,既要看它的TFT類型,也要看它的液晶排列方式。
幾種TFT類型的優劣:
HTPS:只能做最大1英寸的大小,無法做手機顯示器,不談論。
LTPS:只能做較小型的尺寸,一旦做大尺寸良品率就極低;性能很強。
a-Si :性能最低,但是能做任意尺寸的屏幕。
IGZO:性能比LTPS低一個檔次,比非晶矽a-Si高一個檔次,適合填補LTPS在大尺寸方面的市場空檔,比如:平板電腦、電腦顯示器。
幾種TFT液晶排列方式的優劣
1.TN 響應快、遊戲電競的好選擇,缺點可視角度小是其一,畫面色彩還會稍有泛白,顯示色彩表現三款中最差。所以現在主要的應用是顯示器的電競屏和電競筆記本。
2.VA屏:高對比度,黑色更純粹
VA屏同樣擁有大範圍的可視角度,但相比IPS屏還是稍差一些。畫面表現相比之下更加柔和。由於存在對比度更高的優勢,所以在顯示黑色場景時會更加純粹。缺點是響應速度比較慢,功耗也相對更高些。
因為VA的優點特別適合電視,所以最初的電視都是VA屏,也是現今產能最大成本最低的面板類型,所以現在最便宜的電視,顯示器和筆記本都是大部分都是用的VA屏。但VA液晶模式會產生按壓水波紋,不適合做觸屏手機。所以大量應用的便宜觸屏都是IPS屏。
3.IPS屏:視角廣、色準強 圖像工作的首選
理論可視角度高達178°是IPS的特點,可視角度廣即使斜著瀏覽內容也不會出現屏幕泛白、變色的情況。對於擁有廣視角和更高色彩表現的IPS屏來說,相比另外兩款更適合視頻、圖片處理工作者使用。
不足:由於IPS是採用平面轉換技術的LCD屏幕,屬於TFT-LCD的一種,所以本質還是LCD。對手機圈了解的朋友肯定都知道LCD屏常伴隨著漏光現象,而同樣需要背光燈提昇亮度的IPS自然也不例外,在普通價位的IPS屏產品中很容易出現漏光現象。對比度低,在顯示黑色場景時黑不全。

所以未來各產品線的價格關係
①電視
電視最開始使用的就是VA-asi-LCD的屏幕,這也是目前整個面板製造中,產能最大成本最低的一款產品。但隨著大陸廠商開始大量投產IPS屏幕,IPS屏幕在電視的應用中也是逐年提高。電視屏幕相比IT 和手機,產品標準化程度最高,主要是產品尺寸的選擇,而且各大面板廠商對下游電視廠商都是長期供貨不存在認證和產品適應問題,一旦面板出現供求失衡,週期非常劇烈,TV面板比較像豬週期,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相比IT和手機,TV面板行情好的時候毛利率大幅高於IT和手機,行情差的時候又出現大幅虧損,妥妥的強週期。但對於很多廠商來說想要轉換產線結構也是個比較困難的事情相比TV,IT和手機的下游廠商份額更集中,而且IT和手機的產品定制化程度更高,需要對接廠商合作開發,比如蘋果MacBook PRO 13.3和DELL XPS 13雖然都是13.3寸的屏幕,但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異,根本不是標準化通用產品,所以你想要打進蘋果的供應鏈,要花錢砸錢搞研發到達蘋果的技術要求,然後蘋果會要你小批量供貨,我們知道產量越大成本越便宜,這個時候你要么低價虧損供應同品質產品或者強研發提高產品品質給相同的價格,打敗蘋果的第一供應商然後份額擴大開始賺錢,京東方就是這樣做的,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很多廠商連應付TV的周期活下去都很困難,還想轉換產線結構弱化週期?
那麼TV面板週期是怎麼影響IT面板價格的呢?按照標準化程度來說,TV>顯示器>筆記本>手機
當TV面板價格開始下降,且毛利率低於IT的時候,部分廠商就會先轉產顯示器加大標準化顯示器的供應量,導致標準化的低端顯示器開始降價,這樣中高端定制化的顯示器也必需降低價格,縮小與低端顯示器的價格差,維持住自己的銷量。
筆記本也同樣面臨這樣的一個過程,但筆記本的定制化程度很高,導致價格傳導更弱。所以毛利率更高。
而手機基本不受TV週期的影響,毛利率常年穩定且低。
所以電視面板未來會隨著京東方和TCL的產能擴大變成弱週期嗎?會有改善,但幅度不大,因為標準化的TV面板,工藝成熟,一旦價格上漲毛利率大幅提升,基本不用準備就能快速提升稼動率,先開工生產再來銷售,和豬週期類似,豬價高的時候會有大量人投入豬的養殖,最後導致供大於求,價格下跌 。
②顯示器
顯示器不僅下游廠商更集中,而且細分產品線也更豐富需要定制化生產,比如游戲的曲面屏,比如電競的電競屏,比如設計和視頻剪輯的專業屏幕,而且顯示器IPS面板的比例比TV高不少,所以想轉產顯示器,還需要有IPS面板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所以沒錢的台灣廠商增加投資把VA線改成了IPS線轉產IT,而產能不夠的TCL直接建一條IPS 8代線來專門生產IT產品。
③筆記本
筆記本下游更集中,TOP3 佔比65%,TOP5佔比80%。而且筆記本屏幕的要求更高,每款產品都有多種定制方案,比如輕薄本要求耗電少,屏幕薄,陽光下能看的更清楚,邊框窄等等,遊戲本,娛樂本,編程工作本,視屏剪輯本,需求多種多樣各不相同,需要專門的產線定制化生產,而且相對來說筆記本的價格更高,屏幕更好價格也更好。技術要求高,相對顯示器和電視競爭對手更少,毛利率所以最高,最穩定。
④手機LCD asi屏幕
手機的LCD屏幕需求和筆記本類似,為什麼產品毛利一直很低呢?手機屏幕的價格從高到底是
柔性OLED>硬屏OLED>IPS-LTPS-LCD>IPS-asi-LCD
因為這幾年硬屏OLED的產能瘋狂增加,導致硬屏OLED的價格大幅降價,2019年的時候甚至比LTPS都便宜30%,除了三星沒有看到一家賺錢的。硬屏OLED的價格下跌, 導致LTPS屏幕下跌,那麼更低端的asi屏幕價格肯定也漲不上去,只能維持低毛利率生產 。
⑤平板電腦
情況和手機類似,但OLED和LTPS都是尺寸越大,製作難度越高,導致成本越高,這樣平板電腦的LTPS的價格不會壓的那麼低,所以平板電腦毛利率相比手機高不少,而且平板基本是蘋果一家獨大技術要求相當的高一般廠商根本做不了,價格也相對會好不少。
1.2 成本端的下降

我們看到2017年~2020年TV的成本是快速下降的,這一方面是京東方高帶線逐漸滿產,攤薄了折舊和攤銷,還有一方面是上游逐漸國產化,成本下降,所以成本下降能帶來的利潤增加不好估算,因為京東方的成本降了,TCL、惠科、群創、友達也降低了,假設原來週期價格從10元降到成本5元附近大家就收手了價格回升,現在大家成本都降了,週期就從10元降到成本3元附近大家才收手。
1.3 面板價格

我們看2016年來TV面板各尺寸的價格變換曲線,長期來看就是周期波動穩定下降,未來5年甚至未來1年面板價格我是沒有能力預測的,而各面板機構預測的價格走勢也基本是馬後砲上漲或者下跌以後找出來的理由,預測及其不靠譜。面板價格未來價格肯定是周期波動的導致了京東方了利潤肯定大幅波動的,14年到20年京東方業績在15億~75億劇烈波動,強週期無疑。21年到25年如果京東方的業績在100億-500億劇烈波動,京東方是強週期還是弱週期還是成長?
1.4 LCD折舊大幅減少
下面這張圖是LCD產線具體的轉固時間和轉固金額

這裡要說明一下,2017年前的年報披露的每年產線的具體轉固金額,非常詳細,但2018年開始只披露重大金額的產線轉固狀況,截止2021年半年報,京東方LCD產線除了武漢B17的三期還有120億左右沒有轉固已經全部轉固了,武漢B17 Q3已經滿產且擴產到了136K的產能了,所以21年下半年B17應該會全部轉固。這裡要說明一下,轉固折舊是按月來計提的,比如B5 2014年下半年轉固190億,假設是14年8月B5轉固,然麼B5的190億折舊到期就是21年7月。所以可以看到京東方LCD產線來說,21年是LCD折舊的頂峰後面逐年減少,熊貓南京線的具體折舊,每年的折舊是22億,但熊貓的設備折舊年限是8-15年,如果是8年就是24到期,如果是10年就是26年到期。熊貓成都的折舊數據找不到,但投資金額和南京差不多,折舊金額也就按22億算了 。
下面是年報半年報披露的折舊具體金額(包括了LCD和OLED產線)

所以到2025年LCD產線大概會有150億的折舊到期,到28年還有B17 50億的折舊到期,我們假設未來LCD面板的價格一直震盪下行,到2025年來到了今年面板價格的波峰, 且收回了B9和B17的股權, 那麼 2025年上半年京東方LCD產線的淨利潤是多少呢?190億+75億=265億,全年光LCD產線的淨利潤就不低於400億,再加上OLED和MINILED. 巔峰 500~700億的利潤 萬億的市值還是有點希望的吧 。
1.5 LCD產線利潤總結
①.繼續增加IT的營收佔比,並且搶占IT高端高毛利產品線,提升IT的毛利率。TV端週期不可避免,但利用2條10代線的成本優勢,佔領大尺寸高清TV市場,京東方“5080”大屏戰略未來3年實現65”+市佔50%,90”+市佔80%。來弱化TV端的周期性。 有多少吹牛成分不談,但這個策略是對的。
②利用面板龍頭的地位,降本增效,提高國產供應商的份額,降低成本。
③折舊的逐年到期減少,大幅增厚LCD產線的淨利潤。到2025年大概150億。
過去5年京東方淨利潤最低的是2019年19億,當時京東方TCL和惠科的多條8代線10代線建成投產,導致供應大幅增加,未來看只有一條TCL的產線增加,未來LCD的競爭格局對比19年20年還是好不少的 。所以雖然面板未來可能還是強週期,但京東方的淨利潤會在100-500億波動。
二、OLED未來5年利潤具體分析
OLED分柔性OLED和硬屏OLED ,硬屏OLED產能大幅過剩,價格基本和LTPS-LCD屏幕一樣,不到柔性OLED屏幕的一半。在手機領域,硬屏OLED需求下降,產能大幅過剩,大家就只能去開發筆記本,平板,車載等下游應用來消化產能。而柔性OLED,目前在手機領域正迎來爆發 。目前京東方的OLED有3條線,每條線的投資額是465億,3條線的總投資額是1395億,過去15年10條LCD產線的投資額是2580億,就知道OLED對未來的京東方是多麼的重要。是未來5年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京東方目前的OLED都是柔性OLED產線,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三星和LG。未來5年是柔性OLED的爆發期,2020年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才使用柔性OLED屏幕,而2021年大量的2500元檔的手機開始使用柔性OLED屏幕,因為現在的手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且常年沒有什麼大的爆點出現,未來中低端手機吸引消費者購買的爆點就是曲面的屏幕這個曾經只能在高端旗艦機型見到的屏幕。今年最先推出2500元曲面屏的榮耀50的大賣也印證了這一點,看著榮耀50的大賣,OPPO和VIVO及小米也隨後推出了同價位的曲面屏開始競爭。今年的旗艦手機,除了小米,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走量機型用國產京東方的柔性OLED,而只在旗艦機型超大款上使用三星的屏幕。隨著蘋果採用更高端的LTPO柔性OLED屏幕,在柔性OLED大爆發的這幾年,三星和LG的產能卻要大幅降低,大大利於京東方的OLED的銷量爆發。機構預測,三星的產能起碼要到2023年才能回到2020年的產能巔峰。
柔性OLED需求爆發,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產能下降,大大的利好。簡單講講為什麼三星和LG的產能會下降,簡單的說就是在同一個像素中集成了 LTPS 和 Oxide 兩種 TFT 器件,Oxide 是底柵結構,LTPS 是頂柵結構。這種新工藝結合了 LTPS TFT 工藝驅動能力強和 Oxide TFT 工藝漏電小功耗低的優點。這兩種工藝的非常複雜,良率的提升都很困難,原來的柔性OLED良率就是85%,現在還有在這個基礎上加一道複雜的工藝,就算Oxide 的工藝能爬升到80%的良率,整體良率也只有60%多,所以三星和LG的產能都會下降不少。LG現在比較困難,柔性OLED這塊基本只有蘋果這個客戶,國內廠商高端的用三星,中端的用京東方,只能緊跟蘋果的步伐了。
那麼我們來算算京東方未來如果3條線滿產,一年的淨利潤大概多少錢呢?如果按照6.5英寸的手機屏幕來算,一塊手機屏幕的面積大概是0.012㎡,京東方三條OLED線都是6代線,6代線玻璃基板的尺寸是
1.5*1.85=2.775㎡,一塊基板切割成N塊手機屏幕,邊邊角角肯定會有不少浪費,切割效率一般在90%左右,我們按照80%算,京東方的OLED的良率是85%,那麼一塊基本可以生產的手機屏幕數為2.775/0.012*0.8*0.85=157。京東方的月產能是48K,那麼一年一條產線的的產能大概就是9000萬片,未來如果3條線滿產滿銷,大概能提供2.7億片的產能,假設未來柔性OLED價格降到均價400元每片,(21年H1 綿陽線營收71.2億,銷售1250萬片,均價570元/片) 3條線滿產滿銷的京東方OLED營收是1080億元,利潤參考三星21年Q2的業績,二季度顯示屏面板部門營收為6.87萬億韓元(約合59.72億美元),同比增長2.2%;營業利潤1.28萬億韓元(約合11.13億美元),營業利潤率18.6%,這其中還包括了利潤率更低的硬屏OLED,和少部分的LCD產品。所以三星柔性OLED的淨利潤率絕對是高於15%的。所以假設柔性OLED的淨利潤率為10%的話,未來京東方柔性 OLED的淨利潤巔峰大概就是100億元。不過這裡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未來的旗艦機型肯定是用LTPO屏幕的,雖然說京東方說可以量產LTPO屏幕了,但目前並沒有看到一款京東方的LTPO的量產機型上市,只有繼續觀察。因為生產LTPO屏幕,是在原有的OLED產線上進行改造,投資不是太大,主要的難點是技術。京東方如果能突破LTPO屏幕的量產難題,實現供貨,未來的OLED的淨利潤可能會再上一個大台階。如果突破不了,巔峰大概就是100億左右 。機構預測2025年柔性OLED的滲透率是32.5%,假設手機屏幕出貨量為20億片,柔性屏的需求為6.5億片,京東方想滿產滿銷感覺還是比較困難的。

三、MINILED的未來前景
miniled目前直顯的成本太高太高了,短期成本下降到消費電子能接受的價格區間比較困難,主要的市場可能就是高端商顯市場,就不討論了。這裡只討論會爆發和普及較快的MINILED 背光產品。MINILED背光的LCD電視對比OLED性能上基本差不多了,這裡推薦大家去看看B站的先看評測的華為V75評測這個視屏,把MINILED的基礎知識講的非常的通俗易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M4y1V7du?spm_id_from=333.999.0.0
現在的miniled背光,各種技術百花齊放,並沒有主流的路徑出來,未來還相當的不明朗,但京東方基本主流技術都開始跟進了,合肥京東方:新建,年產平板顯示控制基板——MIni LED。可以看到華為V75的PCB基的背光模組,成本大概1萬元左右,是整個電視中最貴的器件,未來隨著成本的下降,就算背光模組的價格降的3000元,加上LCD面板OC,一台 MINILED電視的就能產生5000元的營收,現在京東方的TV面板出貨大概是6000萬片,未來做到500萬台~1000萬台的MINILED電視模組整體出貨,營收就是250~500億,如果再加上IT和車載,這塊的營收也有希望衝擊1000億。
王文淵: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不適合靠風力、太陽能
16:192021-11-11
工商 譚淑珍

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11日當面向總統蔡英文直陳,各種能源都有優缺點,在能源使用結構上應該要考慮有所改變,並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布吉諾(Jacopo Buongiorno)表示,台灣土地面積非常小,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更不合適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等綠能

工總11日舉辦工業節大會,蔡英文受邀出席。王文淵致詞時先是讚揚今年至今台灣經濟與產業都有相當好表現,進出口規模都創新高,要歸功蔡總統卓越領導、執政團隊努力、產業先進奮鬥與打拼,面對全球節能減碳趨勢,期望產業發展,應該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

王文淵接著話鋒一轉指出,而循環經濟是目前產業節能減碳最有效方式,這點經部的部分主管也有同感,但在能源使用結構上也應該要考慮有所改變,事實上,各種能源都有其優缺點,如風電雖屬於綠能,但也有低頻噪音等另類污染,造成海陸生態的嚴重影響,這在歐美地區,都已經發生,也正在移除一部分風力發電機。

王文淵引述MIT核工系教授布吉諾表示,台灣土地面積非常小,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更不合適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等綠能,值得我們三思。

王文淵還說,在推動能源使用結構的改變時,也要考慮到成本的問題。至於碳稅,據聞台灣某些團體建議每噸徵收10美元,但是參考鄰近國家,像日本每噸預定微收2.61美元、新加坡徵3.71美元,台灣要保有國際競爭力,實在沒有條件比他們徵收的更高。

針對疫情,王文淵表示,全球疫情蔓延將近兩年,台灣在政府與國人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疫情,因此,建議防疫優先、安全無虞前提下,應逐步放鬆邊境管制,讓商務往來以及人員流動正常化,台商也可順利返鄉過年。

最後,王文淵也呼籲產業界,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節能減碳,並帶動供應鏈,希望2050年達到碳中和願景。
...................
多年前 看到美國 核工系排名 的指標之一 就是看收到多少清大核工系學生如 MIT , Wisconsin -Madison , Berkley
對清大畢業生 操作核能 還蠻有信心的
工研院:明年面板和被動元件單價可能下滑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1年11月11日電)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今天預估,明年顯示面板和被動元件平均單價可能下滑,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力拚持平或可能小幅衰退。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天上午舉行「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零組件與顯示器場次,展望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零組件研究部經理董鍾明預估,明年終端產品成長力道減緩,零組件需求再成長難度高。

他預期明年顯示面板和被動元件將面臨平均單價下滑的可能性;至於晶片載板市場需求仍旺,指標性台廠新產能開出後可續帶動成長;整體來看,董鍾明預估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力拚持平或可能小幅衰退。

展望明年終端產品市況,董鍾明預期,明年伺服器、智慧型手機、汽車終端需求可望持續成長,不過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大電視等終端需求可能出現衰退。

展望明年零組件單價走勢,董鍾明表示,今年下半年包括ABF載板和超高層數電路板仍有供不應求問題,但大部分零組件產品供需吃緊狀況已有舒緩,包括積層陶瓷電容(MLCC)等被動元件和電視面板等產品,平均單價已下跌,他預期明年由缺貨漲價帶動的零組件產業產值成長,將告一段落。

觀察供應鏈,董鍾明表示,由於今年零組件長短料問題嚴重,終端廠商缺料,加上中國不定期限電壓力,廠商擔憂停工風險,因此國際品牌大廠與台灣廠商合作新建產線,確保產能供應。
test2916
這次報價落底蠻快的,然後疫情好像又爆發了,覺得未來很難說
i2s
"平均單價可能下滑" 我的解讀是: 友達明年股價的高點可能就在 35元上下, 如果轉型很有成效, 那股價就往上推進.[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