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奇景光電嘎空噴漲後 4天回跌38.8% 16.5 跌至11.88 美元
導致 國內驅動4雄 也大跌 當然雙虎也受拖累 這波是天鈺噴出發動的
跌破月線22.55 收22.4 21.55 有強力支撐
封關時 有好價錢可買些 賭一下法說行情
聯詠去年Q4營收略減4.71%

聯詠 12 月兩大產品線表現分歧,驅動 IC 受消費性需求趨緩,業績約 82.97 億元,月減 3.55%,SOC 則達 35.85 億元,月增 3.43%

==================

晶圓代工廠聯電 (2303-TW) 今 (6) 日公告去年 12 月營收 202.8 億元,月增 3.14%

瑞昱昨公告去年第4季受客戶年底盤點影響,營收273.69億元,季減5.47%

=====================

聯電調漲代工價,並擴增新產能下, 月營收只小增 3%.

很多主流IC 已從 8吋晶圓, 轉向切割量大 的12吋晶圓生產. 全球瘋狂擴建12吋新廠.
持續一年多的半導體產能問題,逐漸解決...幾家外資陸續調降 半導體類股目標價.

我手上碩果僅存的幾張力積電,已跌破 70元,來不及 換成面板股.
陀螺不打轉
酸民嘴真臭,動不動就噴人,這麼不看好,還一直來這逛,身體真老實
pqaf
我得盡快找個賣點 ,賣 積 求 友[笑到噴淚]
最近 疫情 又成熱門新聞...

這個網站不錯, 長期追蹤 台灣現時疫苗庫存量...

COVID-19疫苗台灣資料與推估

原來,台灣還有20%人口, 460萬人 沒打疫苗....一半是12歲以下兒童, 另一半是不願意施打.

23歲~49歲,不在前10類者的 229 萬成年人,接種順位最低. 我還是順位最低的少數一群人,幸好我也打完兩劑 BNT了.

台灣目前有1800萬人還沒打第三劑,
mRNA 疫苗庫存數 ,只剩下幾百萬劑,

全省單日最高施打紀錄,一天就可消耗掉近 40萬劑疫苗(9月30日武肺疫苗接種劑次達到39萬3483劑)
islandhuang
郭董的BNT只剩一百多萬未到, 接下來的第三劑是否只剩高端可以選?
顯示器驅動IC廠瑞鼎將於7日以每股308元掛牌上市。為兩岸AMOLED顯示驅動 IC龍頭

台灣面板龍頭友達2003年佈局投資成立瑞鼎科技,專注LCD面板驅動IC,但經營成績不佳,友達因此邀黃裕國跨刀救火,當時他任佳世達總經理,2014年他上任後,主導瑞鼎跨入AMOLED驅動IC,由於AMOLED還在發展初期,當時同業幾乎沒有人看好。

瑞鼎科技已經是7成以上非蘋智慧穿戴AMOLED驅動IC供應商,筆電平板市佔率也達6%。目前瑞鼎不僅是AMOLED面板大廠三星驅動IC供應商,驅動IC也打入三星折疊手機供應鏈中。

黃裕國表示,AMOLED良率關鍵是要用演算法補償,為此驅動IC必須跟AMOLET面板商密切合作,才能掌握各面板廠商需要改善的點在哪裡,讓新品開發早一步掌握客戶需求,解決面板設計或生產上的挑戰。

IC設計今年大豐收,瑞鼎營收也奔新高,前11月EPS超過45元,獲利也創新高。「今年是百年一遇的狀況」黃裕國表示,隨晶片漲價又缺貨,今年需求持續高於供給,讓驅動IC毛利率也從過去10~20%一口氣直奔42%,為解決缺貨問題,除台灣三大晶圓代工廠,也新增中國晶圓代工龍頭12吋廠產能做奧援。

在新供應商加入下,去年2成AMOLED驅動IC已經轉往12吋廠投產,2022年首季12吋廠產能將擴大,預計可取得總產能會比去年增加50%,法人估該部分比例將貢獻營收有1~2成成長動能。

展望未來,黃裕國看好AMOLED跟車載工控驅動IC成長性,目前除提高長單包產能比例,2022~2023年拉高12吋廠下單比例,2022年首季也會反應晶圓代工價格8~10%漲幅,將成本盡力反映出去。
富采Q4營收季減4.6%

富采2021年第四季受到消費型產品需求下滑,但Mini LED拉貨動能仍強,與車用均可相對持穩高檔,Mini LED與高階紅光部分持續滿載,公司估第四季營收相較第三季不會超過二位數字的下滑,實績僅下滑4.6%,表現優於預期。

展望今年,市場看好Mini LED需求仍強勁,富采公司也預計2022年第二季有Mini LED新產能將到位,將再提升Mini LED產能約5成,挹注今年營運成長動能。據悉,公司不排除持續增加Mini LED產能搶市。預估2022年Mini LED佔產能比重將提升到3-4成。

富采2021年第三季營運續揚,單季營收103.29億元,季增10.3%;毛利率24.8%,季增2個百分點;稅後淨利12.96億元,季增約85.2%,每股盈餘1.91元。2021年前三季每股盈餘2.56元。

================

富采去年股價龜了一年,最近好像開始虎虎生風.

友達的關聯企業,富采和瑞鼎 ,都大賺錢,股價飛漲...友達卻還在盤...

群創固定每月 9號公布前一個月營收, 遇假日就提前.
友達 每月沒有固定同一天公布, 建議友達應該參考 群創 作法, 改成固定每月 8號公布前一個月營收, 遇假日就提前.
frank1253
有什麼好急的,該噴的時候,就會噴了。
frank1253
倒是蠻擔心疫情的, 餐飲旅遊業, 真的是挫勒等了, 希望這次可以平安渡過。
看有沒有機會買到 20 以下..
恆爸
呵呵,那要能填息,成本才會在20元以下,不填息,現在買成本還是22!
股海菜鳥
這2天補了點金融...友達...我還是手先綁緊吧
升息行情 外資出電子 買金融 印象中 索羅斯 進出的麥格理證券 尾盤昨天收購金融
以昨天 玉山金最後一盤為例 28.5有5000張賣盤 收28.55 5500張設價28.55全吃 收28.55

本月 天下文章 屬金融
金融 文章請教 000

友達再洗一下籌碼 正常
版上還沒看到有人講 "友達好爛.我要賣掉"
看來還跌不夠多

多買一點等業績公布吧
能打敗金融股殖利率的個股
我相信名單上一定有友達
remhom
只能說邏輯不對,現在的時間點還要跌回去16~17,還想著可以漲回30?最好是2022的EPS可以勝過2021年,空手的說說還可以理解,持有的人還這樣說,完全想不通~唯一能解釋的就是你持有太少
remhom
如果真的聰明,友達前波16.3附近,您就該進場了,那時候盤了1~2個月,閉著眼睛都可以進場,不用等
群創去年營收成長近三成
工商時報 / 袁顥庭/台北報導2022.01.07

在缺料影響之下,群創(3481)第四季出貨有所滑落,合併營收約799億元、季減14.1%。累計2021年全年合併營收約3501億元,仍繳出年成長29.7%的搶眼表現。

群創公佈2021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為265億元,較上月減少0.3%,年減1.8%。12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1,211萬片,較上月增加1.9%,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961萬片,與上月增加6.0%。

群創2021年第四季自結合併營收為799億元,年增2.4%,與前一季相比減少14.1%。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3,602萬片,前一季相比減少5.1%,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8,213萬片,與前一季相比減少3.6%。

群創2021年全年自結合併營收為3,501億元,與2020年全年營收2,699億元相比增加29.7%。大尺寸面板全年合併出貨量共計1.48億片,年成長11.0%,中小尺寸面板全年合併出貨量共計3.32億片,年增13.7%。
群創光電 今天公佈2021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65億元,較上月減少0.3%較去年同期減少1.8%

群創光電2021年12月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1,211萬片,較上月增加1.9%;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961萬片,與上月增加6.0%。

群創光電2021年第四季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與2021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相比減少14.1%。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3,602萬片,與2021年第三季出貨量3,795萬片相比減少5.1%;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8,213萬片,與2021年第三季出貨量8,521萬片相比減少3.6%。

群創光電2021年全年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501億元,與2020年全年營收2,699億元相比增加29.7%。大尺寸全年合併出貨量共計1億4,838萬片,與2020全年出貨量1億3,370萬片相比增加11.0%;中小尺寸方面,全年合併出貨量共計3億3,158萬片,與2020年全年出貨量2億9,170萬片相比增加13.7%。

====================

群創柱柱總 和 洪董 最近都不出來講話, 外界可預期 群創Q4 業績沒什麼亮點.
群創Q4業績 深受到 小尺寸(24"~40") 電視大跌影響, 季營收和友達差距拉大到 120億.

群創 10月底公布Q3業績, 同時公布預估,第四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將季減 5%、平均價格則季減 7-9%,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也將季減 7-9%。

對照實際業績,大尺寸出貨季減 5.1%, 符合公司預期. 營收衰退 14.1%, 也是符合公司2個月前的預期. 只有小尺寸(10吋以下的車載,平板和手機... )出貨量略優於預期.

可見公司派早在10月底,老早 就已經清楚掌握 一整季訂單的出貨量 和 報價數字. 甚至第四季的 淨利EPS, 內部高層的電腦,早就算出來有底了. , 我們外界小散戶,資訊不對稱,只能各憑本事去猜.

群創高層 這次誠信不錯, Q4 公司展望和實際表現 完成符合. 不像Q3 有點落差.

等到2月份,法說會時, 雙喵的高層 早就已算出Q1 的財報數字, 到時候法說會,看他們願意透露幾分給外界知道.

彭董 大張旗鼓去大飯店開法說會,推測 友達Q4和Q1 業績可能不錯, 彭董才會這麼囂張.
全力逃跑的說
大股東與人為善, 借券避稅收利息. 又不想讓股價漲太高, 真是台股清流.
琮翔个
過去獲利不好,有時還賠錢,又借很多錢,提減資銀行團會給壓力,現在情況不同了,可以制定減資計畫的,每年減30-50億,連續計畫10年,股本變小,借券賣壓也少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