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AUO 
Q2 營收 628.8億, 比 Q1 815.3億, 少了 186.5億...季減22.9%

Q2 出貨面積只有 491.9萬平方米 ,,較2022年第一季減少18.7%



INX
2022年第一季整體出貨面積662萬平方公尺
Q2 營收 579億元,與2022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相比減少17.1%。

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3,245萬片,與2022年第一季出貨量3,493萬片相比減少7.1%
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8,427萬片,與2022年第一季出貨量6,684萬片相比增加26.1%。

==================

兩家營收 相差 50億, 友達營收多出 9%.
出貨面積群創可能比 友達多25%. (面積: 友達 492 vs 群創 616 )

群創 出貨面積雖多很多,但營收較少, 不過 低階材料成本比較便宜,

友達走中高階市場, 群創走中低階市場, 友達大降 TV 和 NB 產線稼動率, 群創仍趁機搶攻市占率,
Q2 就看誰的本業毛利率表現比較好?
參考!參考....
下面連結文章3最後一段話,就是台企的生命力的來源,雖然有點空洞,但要想永續經營就必須如此思考。
【因為面板雙虎這幾年透過轉型企圖找出新藍海,未來面板應用差異化只要越來越愈大,中國一定玩不下去了;屆時,台廠的競爭力擺脫標準品的價格宿命可期。】
========
【面板溫水煮青蛙1】友達下週法說法人神預言 一張表秒懂面板景氣是否落底

【面板溫水煮青蛙2】疫情榮景無法複製 台系面板廠轉型浮現?專家這樣看

【面板溫水煮青蛙3】友達、群創股東看過來 面板雙虎下半年投資攻略全公開
阿陀陀
友達是不是轉型可期,0728法說會或可看出端睨,要是Q2 EPS為正,那就證明正在朝正確方向前進了
pqaf wrote:
AUO Q2 營收 628...(恕刪)


三星暫停拉貨時間恐延長 面板廠Q3虧定了

由於庫存去化狀況不如預期,三星VD(影像顯示器事業部)採購通知供應商持續暫停拉貨,恢復拉貨的時間未定,還要再觀察終端銷售狀況。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先前三星已把第三季電視面板採購量下修到600萬片,隨著暫停拉貨時間延長,不排除再下修採購量,第三季面板價格跌勢難止,面板廠虧損成定局。

三星執行長在6月下旬親自下令,通知供應商到7月底將暫停零組件拉貨。轉眼一個月過去了,傳由財務長督軍、嚴格管控進料和出貨、緊盯銷售狀況,不過庫存消化狀況不如預期,三星近日又通知供應商,持續暫停拉貨。至於何時恢復拉貨?三星也沒給出明確的時間點,僅表示要觀察市場銷售和庫存水位的變化。

供應鏈透露,三星VD對於第三季的銷售預測不理想,除了再次暫停拉貨之外,也針對全球市場銷售狀況和庫存做詳細的評估,估計第三季採購量可能還會再下修約20%。三星內部對於最後採購數量和訂單分配都正在討論當中。

謝勤益表示,三星6月宣布暫停拉貨之後,就下修第三季的採購數量,從先前的800萬片下修到600萬片,下調幅度高達25%。如今暫停拉貨時間延長,面板廠也頻頻詢問第三季採購的預測是否有所變化,600萬片的訂單不可能在9月一個月拉完,如果8月持續凍結拉貨,可能也意味著第三季採購數量會再次下修。

謝勤益直言,第三季終端市場需求很差,先前亞馬遜發動Prime Day大促銷,32吋液晶電視只要49美元、50吋液晶電視也來到99美元的歷史低點,知名品牌筆電價格殺到300美元,但是買氣仍無法明顯拉升。現在三星財務長是緊盯銷售,只有終端通路賣出(sell through),才會回頭拉貨,所以如果銷售量持續低迷,恐怕就看不到大規模的回補庫存需求。

雖然電視面板價格已經跌破現金成本,面板廠也大幅度調降產能利用率,不過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看來到10月面板價格仍難以止跌。

特別是55吋、65吋、75吋等大尺寸電視面板庫存壓力大,單月仍有雙位數的跌幅。
leftsurvivor
减產是看陸廠,不是台廠。好不容易逮到机会,對岸应該不会放過這個割喉戰的机会。誰会贏?应該不好說. . . . . . . . . .
陀螺不打轉
對岸不會放過這機會?上面的都沒在看新聞嗎?一堆人停供房貸,造成銀行沒有現金流入,你說這些銀行會不會晴天收傘?如果真的不放過機會,也 很簡單,增產麻~努力增產麻,但新聞就不是這麼報的麻,都不看新聞。
jones.lee wrote:
群創、友達與京東方積極搶攻「晶片封裝」,尋求面板業另一春


景氣雜音為何英特爾、高通敢漲價?他點出關鍵原因 聯發科有望跟進

半導體進入修正周期,本周科技廠重頭戲就是市值三哥聯發科(2454)法說會展望,雖然市場看壞手機晶片需求,但外資分析師出身、有「聯發科王子」稱號的騰旭投資投資長的程正樺表示,市況再壞英特爾、高通等大廠都喊出漲價,且手機晶片僅剩高通、聯發科兩家獨大,高通不降價反漲價,其實給了聯發科喘息和跟進的空間


手機市場雖低迷,但在新機拉貨,加上新台幣走貶,聯發科今年第2季營收 1557.3 億元,季增 9.12%,年增 23.94%,累計上半年營收 2984.41 億元,年增 27.71%,聯發科第2季營收達財測上緣,連兩季改寫新高紀錄。不過,隨著客戶庫存調整,市場多預期,聯發科今年訂出的營收年增20%,恐難達標。

但程正樺指出,手機晶片市場只剩下高通、聯發科兩家獨大,已是恐怖平衡,加上兩家都已採用台積電製程,且Apple 自研的5G數據晶片延遲,將續用高通產品,高通短期內已無後顧之憂,因此高通近期價格喊漲,其實也等於告訴聯發科,不會採價格流血戰,換言之,聯發科晶片產品也有漲價空間。

程正樺表示,後續聯發科觀察點就是看高通要不要殺價。雖然手機市場衰退已逾3年,中國市場也持續放緩,但聯發科透過4G轉5G、單價增加,仍繳出年成長成績。

今年聯發科問題在於客戶有庫存壓力,但既然高通反而喊話要漲價,其實就是給了聯發科喘息的機會,此外,原定2023年要開出的Apple 5G數據晶片已經延遲,等於高通在5G數據晶片仍能獨大,同樣也給了聯發科另一個空間,有利於撐過半年庫存修正週期。

消費電子市況低迷,但為何英特爾、高通等一掛國際半導體大廠晶片價格不降反漲,下游品牌端有苦難言,因為部份新興國家市場貨幣貶值已達8~10%,成本變高外,還要面對為清庫存,競爭品牌場降價促銷的夾殺,但由於這些主晶片已是壟斷市場,下游終端品牌廠也只能苦吞

程正樺分析,現在是IC設計產業正在清庫存,但不久後又有新的晶片要進來了,由於市場需求實在太爛,廠商以另一個角度思考,反正降價賣不動,就告訴客戶明年要漲價,現在就快點把貨拉走,先度過這波景氣修正,至於明年漲價的細節,明年再說。(陳俐妏/台北報導)

....................
三星 電視也沒降多少 可能 另一招 大家減產 減夠了 市場缺貨了 明年復產 大家再漲價 細節,明年再說
我的LCD 反正也關了 也不怕 猜忌
消費電子需求降 車用獨紅
2022-07-24 05:45 聯合報/ 記者
馬瑞璿

李孟珊
/台北報導


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降溫,手機、PC等終端應用持續修正,車用市場卻成為景氣最後一根頂梁柱,在上游八吋、十二吋晶圓代工產能鬆動之際,車用晶片由於市況依舊熱絡,相關業者紛紛趁機取得產能,車用面板也傳出需求強勁,成為面板廠少數穩定出貨產品。

受通膨、升息影響,終端需求降溫,一般消費大眾、企業在電子產品採購上全面縮手,PC品牌廠對下半年營運採取謹慎態度,多數業者展望轉為保守,但受惠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已發展國家為綠能規畫積極補助國民購買電動車,確立電動車產業未來數年高度成長地位,在景氣走下坡之際,意外成為亮眼指標。

不僅相關晶片需求大幅增加,面板產業也感受到車用市場需求不墜。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終端品牌持續進行庫存調節,不僅造成面板需求疲軟,也導致面板報價持續下探,面板廠運營壓力劇增,預估第三季稼動率將滑落至七成,較第二季大幅減少近七・三個百分點。

面板上游材料供應商指出,下半年會很辛苦,而在六個月之後,景氣可望回溫,雖非立刻反彈,但會慢慢回來。」雖然消費性電子面板需求明顯下滑,但汽車面板拉貨力道卻是依舊強勁,與消費電子出貨態勢成強烈對比。

現在的汽車走向電子化、自駕化,汽車內裝舉凡中控螢幕、儀錶板都全面採用LCD螢幕,且螢幕尺寸也持續擴大、規格逐步升級,法人指出,車用面板產品價格較消費性面板產品穩定許多,挹注面板廠下半年營運。
多頭報馬
友達應該努力耕耘車用市場,因為在3C產品中不論是位置與價值,面板很容易被提起檢討,因而受到砍價的壓力。而在車用零組件中,價格壓力相對較小,也應該較不會被檢討。
jones.lee wrote:
群創、友達與京東方積極搶攻「晶片封裝」,尋求面板業另一春


別了吧, 省得最後把封裝搞得跟面板一樣烏煙瘴氣, 民不聊生..
pqaf wrote:
AUO Q2 營收 ...(恕刪)

認錯回補!外資週買超聯電7.66萬張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外資6月賣超台股逾2200億元,聯電(2303)慘遭賣超31.15萬張、排名第1。不過,觀察外資動向可發現,外資已認錯回補,聯電成為本週外資週買超第1名、買進張數達7.66萬張,聯電股價也從最低36.75元來到22日收盤價42.45元。

隨投資氣氛好轉,三大法人同步對台股站在買方,投信持續回補台股、週買超50.22億元,更是連續第五週力挺台股,自營商週買超5.53億元,至於外資週買超13.69億元,終止連六賣的窘境,三大法人合計賣買超台股69.44億元。

觀察外資週買超前10名為聯電、友達(2409)、群創(3481)、長榮航(2618)、長榮(2603)、元大金(2885)、開發金(2883)、宏碁(2353)、仁寶(2324)、華通(2313);除聯電買超張數高達7.66萬張外,友達、群創、長榮航與長榮,外資買超張數也都在5萬張以上。

有趣的是,外資6月大賣金融股,直至上週都還維持賣超,但本週開始買進元大金、開發金,且買超張數都在3萬張以上。
自由小山
減資日前還有停止交易日,可以交易的時間大概就22個交易日左右了
黨又在帶風向了,對岸缺的是人不是錢,
國師要帶風向整鴻海,還不如要黨想辦法去處理梁孟松
對岸面板業可以在短短幾年追上來,要好好感謝陳立宜等人的帶槍投靠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2722W0106
鴻海入股紫光「恐成吞噬台灣力量」!謝金河籲:經濟部務必嚴加把關
2022/07/22 12:17:45

鴻海入股紫光「恐成吞噬台灣力量」!謝金河籲:經濟部務必嚴加把關
謝金河分析表示,鴻海透過子公司入股紫光,最後可能形成吞噬台灣的力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財經中心/林孟蓉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日前斥資人民幣53.8億(約新台幣238億元)併購中國紫光,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不過後續經濟部表示,由於鴻海沒有先向經濟部投審會報備,因此將祭出處分,最高可開罰2500萬元。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如果台灣業者透過迂迴手段,把中國半導體產業養大,最後將形成吞噬台灣的力量,他也警告「走錯一步路,台灣可能全盤皆輸!」。

鴻海(2317)14日公告透過旗下子公司入股中國紫光,不過卻出現「投資事實在前」的情況,直至19日才向經濟部遞交申請文件,根據規定,在鴻海後續提出申請並獲得核准前,須先行改正,後續會處以罰鍰,可開罰金額為5萬元至2500萬元。對此,鴻海發言人昨(21)日表示,會配合投審會進度,向外界說明投資紫光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同時強調,主要是看好紫光的主業,符合鴻海集團未來發展。




謝金河表示,號稱最懂鴻海的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對此持正面看法,認為跨界併購是必要選擇。最早投靠紫光的DRAM教父高啓全也認為藉由投資紫光,鴻海有獲得接觸紫光旗下團隊的機會。不過,謝金河對此提出隱憂,他提到,2015年紫光董事長趙偉國先斥資195億入股力成25%股權,那時南茂董事長鄭世杰努力為紫光奔走,趙偉國擺出土豪架勢,也點名要併矽品、日月光,甚至放話要併聯發科、台積電。當時除了台積電沒有回應外,大多數的公司都相當心動。

謝金河接著說,那時候的聯發科正與展訊、海思力拼中國手機晶片市場,也想透過紫光的力量搶占中國市場。對於趙偉國喊話,聯發科並不排斥,被趙偉國點名的矽品,也想引入紫光抵抗日月光逼宮經營權的壓力。那個時候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都認為與其打不過,何不加入對方陣營。

謝金河說,2015年是馬政府進入看守的階段,那個時候的財經首長,像央行總裁彭淮南認為這是不錯的想法,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認為若是合意的併購,是可行的,財政部長曾盛和認為兩岸合作可以擴大市場。不過在這個時候,反服貿示威抗爭剛落幕,由成大教授李忠憲領軍的246位大學教授公開站出來反對,還有民間團體沃草推出很多說帖,到了年底,政黨輪替已經成熟了,這場紫光併購大戲才落幕。讓謝金河說「試想,今天如果聯發科有紫光的股權?聯發科能有今天?」。



回到現今,謝金河透露,紫光背負2000多億人民幣債務破產重組,新的入主集團邀請鴻海入股,這是在挑戰美中科技戰最敏感的核心「打根的作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想藉鴻海找到出海口,而鴻海希望在電動車產業得到更多連結,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謝金河表示,假如2015年趙偉國攻陷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台灣今天會如何?兩岸會不會戰爭他不敢預測,但可以篤定的說,兩岸產業最激烈的戰場一定是半導體!如果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起來,千億美元出口值瞬間消失,台灣將變成逆差國家,台灣的產業也將一敗塗地。

謝金河認為,過去20年來,中國挾國家之力,補貼的產業,從太陽能,面板,到Led,全都變成「慘」業。這次美中角力,半導體是主戰場,美國正在國會審理的晶片法案,有一條最直接的規範:10年內不得在中國投資。最後,謝金河也發出警訊,「如果台灣的業者透過迂迴手段,把中國半導體產業養大,最後將形成吞噬台灣的力量,在兩岸有戰爭風險,仍處在敵對狀態下,請經濟部務必嚴加把關」。
s2474
看來老謝很期待鴻海擊倒台積
誰是台灣半導體最該警戒的陸企?業者:這一個不講話的比較恐怖
【陳良榕專欄】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曾放話要挖走台灣人才,如今一椿中企違法挖角案又讓台灣警鈴大作,誰會是台灣半導體業最該當心的下一人?
文 陳良榕 天下雜誌749期
發布時間:2022-05-30
5月下旬,調查局破獲新北市一家以台灣人頭登記,來台挖角工程師的中國IC設計公司。

媒體焦點,多集中在該公司曾任安徽省人大代表的幕後老闆。但我一看到這人的名字:朱一明,心中就「噹」的一響,警鈴大作。

這正是當前中國半導體業,最值得台灣注意、警惕的名字。

朱一明是當今的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國家隊、合肥長鑫存儲董事長兼執行長,也是A股上市的世界第三大NOR Flash(NOR快閃記憶體)公司兆易創新創辦人。

半導體業者一說到現年不到50歲的朱一明,都把他與同屬清華幫的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相比。他是1989年考進清華,比趙偉國小4屆,念的是物理系。

幾年前,趙偉國掀起的「紫光風暴」,讓台灣不少業者都心有餘悸。

在新疆炒房地產起家的他,竟橫空殺出成為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掌門人,在中國、美國、台灣大肆併購。「你不對大陸開放投資,我只能去台灣挖人,」趙偉國的一席話,更引起台灣朝野騷動。

2015年底,《天下》在W飯店訪問趙偉國時,他大剌剌地直球對決所有尖銳問題,還抱怨一下,中國政府最會忽悠(騙)企業,讓我聽得目瞪口呆。

但紫光已在去年破產重整,大手筆投資的記憶體項目,逐一喊停。取而代之的是從未在媒體曝光的朱一明。

幾個與他或其團隊接觸過的台灣業者,對朱一明一片好評,「他沒有狼性」、「很重朋友」、「懂技術」。總之,就是被稱為「半導體土豪」的趙偉國的對照組。

他留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但還沒拿到博士,就到矽谷工作,後來在清華校友的資助下,回中國創立記憶體設計公司。一位與他熟悉的大廠高層主管表示,朱一明走美式作風,創業初期常背著背包在上海擠地鐵。

低調領導人吃下蘋果
趙偉國震撼台灣的幾個月後,2016年8月,兆易創新在A股上市。正逢中國科技股熱潮,連續17天漲停板,市值竟超過老牌同業旺宏、華邦,讓朱一明大吃一驚,「公司怎麼值這麼多錢?」

兆易創新更在去年成為蘋果耳機AirPods的NOR Flash獨家供應商,擠下台灣的華邦。

它是第一家打入蘋果熱門產品的中國IC設計公司,象徵中國半導體業實力大進。

但消息一傳出,讓熟悉蘋果供應鏈的業者有點錯愕。

蘋果相當重視供應商的供貨能量。蘋果手機、耳機一個月動輒賣上千萬台,常要在短時間急速拉大出貨量,竟捨棄擁有自家12吋晶圓廠的華邦、旺宏,而選一家得東拼西湊搶產能的純IC設計公司?

不久,答案揭曉。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揭露,2016年,蘋果執行長庫克與中國簽下密約,承諾未來投資2750億美元發展中國供應鏈,以換取在中國市場不受打壓。

蘋果加持之下,兆易創新去年業績爆衝,營收大增89%,達85.1億人民幣,獲利23.4億人民幣,已與台灣第四大IC設計公司奇景相近。


NOR Flash屬於門檻較低的利基型記憶體,三星、美光等大廠均已退出。兆易切入之後,已在短短幾年擠下美國的飛索半導體(Span-sion),與華邦、旺宏三足鼎立。

一位旺宏主管承認,過去幾年旺宏敵不過兆易的價格戰,才將重心轉移到車用市場。

接下來,朱一明進軍主流市場,在2018年接管合肥長鑫,再度做出亮眼成果。

技術成長已威脅台廠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長鑫的17奈米DRAM的良率已達四成,今年可望量產,雖與三星、美光有一段距離,但已對台灣的南亞、華邦、力積電等二線廠構成威脅。

中國推動半導體進口替代的三大國家隊——負責晶圓代工的中芯、負責NAND Flash(NAND快閃記憶體)的長江存儲,均已站穩腳步。唯有最難的DRA M領域,過去幾年始終在空轉階段。



為什麼朱一明可以讓這個「不可能任務」,露出一線曙光?

「他比前面幾個手腕好太多了,」一位台灣同業指出。例如,前任挖來的前華亞科資深副總經理劉大維,雖非朱一明的班底,但他依舊重用,「待之以禮、授之以權」。

一位去過合肥長鑫總部的外資分析師印象深刻,高階主管辦公室的白板畫滿密密麻麻的線路圖,顯示主管親力親為,務實風氣與其他國營半導體廠大不同。

而且,人才濟濟的技術團隊許多出自史丹佛、柏克萊等美國名校,「他們都是最好的實驗室裡面最好的人,都可以待在矽谷的。」

這些人卻選了偏僻的內陸省會合肥,挑戰勝算渺茫的DRAM,「有點(愛國)情懷,才會選這條路
,」這位分析師感嘆,他只有幾年前造訪華為時,感受過類似的使命感與拚戰精神。



也如同華為,在中美科技戰日益劇烈的當下,朱一明轉趨低調,近兩年從未出現在公開場合。比起當年轟轟烈烈的「趙偉國旋風」,簡直恍如隔世。

然而,朱一明背後代表的一批更務實、更國際化的中國半導體新秀,卻更值得注意。

「來一個不講話的比較恐怖,」一位台灣資深業者總結。(責任編輯:賴品潔)
........................
投資「中國紫光」引投審會關注 鴻海對此回應了!

張家豪·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2年7月21日 週四 下午4:18
鴻海(2317)投資中國紫光集團一事,引起外界與投審會高度關切;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對此表示,已於19日向投審會正式遞件,將配合投審會進度,進行後續說明,「這樣的一個投資案,對產業與集團本身,都是有利的發展,鴻海會在審議中大力說明」,巫俊毅強調說。


巫俊毅指出,這個投資案主要是透過鴻海子公司,於中國上海掛牌的工業富聯,以自有資金透過第三方基金所做出的一個投資決定;巫俊毅強調,目前「新紫光」集團,主業為IC設計、交換機、路由器與伺服器等產業,這些都符合鴻海集團發展所需,所以才會做出投資決定。

至於市場認為鴻海投資中國紫光,涉及關鍵技術引起投審會高度關注,巫俊毅強調,鴻海已經在19日正式向投審會遞件申請,並且會配合投審會行政進度,進行後續必要的說明。

而投審會接下來是否會有駁回或罰款等對應處置,鴻海會有甚麼應對,巫俊毅則指出,「我們認為會是一個正向的發展」,新紫光所涉及的四大主業,都是有利於鴻海集團發展,「我們在審議過程中會大力說明,這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審核:呂俊儀)
...........
行業非常競爭 不進則退 尤其要跨領域 鴻海 花點錢 投資新紫光 似木已成舟 最多可罰至2500萬
................
IC設計大廠千億賣美商「對股東好的事只有往下走」 營運巔峰卻被併慧榮創辦人告白
frank1253
我只看到了一個重點,長鑫良率4成,就可以量產了,厲害了,我的國![這我不行],還是我對這個產業不了解,17 nano DRAM 良率4成就可以賺錢了,就跟鋰電池的隔離膜一樣。
陀螺不打轉
應該說目前是做一賠一,年底前有望做到良率5成以上,就能量產。良率6成,還要能低價搶市,這個背後的奶水很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