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af wrote:
友達每股擬配息 0.8...(恕刪)
LCD行业3月报:3月TV面板价格全面回升 有望重返现金成本水平
行情&业绩回顾:2023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上涨3.90%,1月全球主要LCD厂商大尺寸LCD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行情回顾:2023年2月至今面板(申万)指数上涨3.90%,分别跑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4.68、8.55、8.46pct;其中京东方A、TCL科技、深天马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分别上涨2.26%、1.90%、13.79%、5.03%、6.78%。估值方面,截至3月10日A股面板行业总市值4642.48亿元,整体PB(LF)为1.32x,处于近五年的26.6%分位。
业绩回顾:根据Omdia数据,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37.22亿美元,环比下降23.21%,同比下降43.03%,其中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友达、群创、LG大尺寸LCD面板月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0.79%、43.84%、15.44%、47.77%、52.00%、43.24%。中国主要LCD厂商(深天马A、TCL科技、京东方A、彩虹股份、龙腾光电、友达、群创光电、瀚宇彩晶)3Q22营收1189.63亿元,环比下降5.27%,同比下降25.55%;归母净利润-83.25亿元,环比下降725%,同比下降142%;毛利率同比下降26.61pct、环比下降7.64pct至0.99%,净利率同比下降19.33pct、环比下降6.19pct至-7.0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小9.47天、环比减小4.67天至49.38天,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4.47天、环比下降1.14天至55.10天。
价格&成本:3月TV面板价格有望全面回升并重返现金成本水平电视:根据Omdia数据,2023年2月32、43、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为31、52、78、90、121美元/片,环比增长0.0%、0.0%、4.0%、3.4%、4.3%;Omdia预计3月32、43、50、55、65英寸LCD TV面板价格为32、54、81、93、126美元/片,环比增长3.2%、3.8%、3.8%、3.3%、4.1%。2月下旬以来国内二线电视厂商开始回补库存,叠加国内618、北美亚马逊Prime Day促销拉动,3月起电视面板价格有望全面回升并重返现金成本水位。根据WitsView数据,2022年四季度32、55、43、6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低于现金成本9.56%、13.30%、13.18%、23.60%。
笔记本:根据Omdia数据,2023年2月10.1英寸(平板电脑)、14英寸(笔记本电脑)、23.8英寸(显示器)LCD IT面板价格环比变动0.0%、0.0%、-0.2%至20.7、26.0、46.1美元/片;Omdia预计3月10.1、14、23.8英寸LCD IT面板价格将环比持平。根据WitsView数据,2022年四季度14、15.6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为26.03、25.83美元,现金成本为16.97、17.86美元,价格分别高出现金成本53.37%、44.63%。
供给&需求: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7.76%,其中TV、Monitor、NoteBook、Tablet出货面积均同比下降供给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2年增长3.08%,其中1Q23、2Q23、3Q23、4Q23产能分别环比增长0.37%、1.35%、1.33%、0.61%;预计2024年全球大尺寸LCD产能面积较2023年增长2.66%,其中1Q24、2Q24、3Q24、4Q24产能分别环比增长0.62%、0.09%、0.49%、1.01%。
需求方面,2023年1月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7.76%,其中全球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2.44%,全球LCD显示器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41.58%,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55.57%,全球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21.35%。
我们认为,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逐步强化。
投资建议:LCD面板产业链重点推荐京东方A、TCL科技、三利谱我们看好京东方A、TCL科技等国内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逐步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同时,随着LCD景气度逐步筑底回暖,三利谱等上游偏光片厂商有望实现业绩逐步回升。
2023-03-15 15:21能源圈
TCL中環1月19日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中環領先收購鑫芯半導體,以加強半導體矽片製造領域的競爭優勢。
▲鑫芯半導體掌握先進G12半導體矽片技術、產線、以及設備,TCL中環主打G12光伏矽片。 半導體矽片與光伏矽片技術與設備有重合,收購有望實現1+1>2的作用
同日,TCL中環發佈公告,預計2022年凈利潤6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60%。
3月1日,TCL中環再發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作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而這一行為,通常是被視為公司對自身在市場上發展頗為看好的信號。
TCL中環對半導體矽片的加碼,是老玩家對新銳勢力的認可,也是矽片巨頭欲重塑市場格局的大動作。
收購背後的深意
TCL中環耗資77.57億人民幣收購的鑫芯半導體,如果光看表面成績,並不光鮮:2022年前10個月,虧損超5億元, 近年來都處於高強度支出階段。
但鑫芯半導體產能和優勢被中環看好。 TCL中環曾談到,當前,鑫芯半導體已建成廠房及配套設施可滿足60萬片/月的產能,設備產能仍在爬坡上量階段,與此同時,還已實現12英寸半導體矽片量產, 隨著未來產能規模持續提升,業績有望實現快速釋放。
TCL中環在重摻方向上擁有強悍的產品競爭力,收購鑫芯半導體則可補齊高端輕摻片的短板。 TCL中環的產品將涵蓋輕摻和重摻全尺寸矽片,有望為中國積體電路企業提供齊全的基礎材料,進而擺脫中國晶元被“卡脖子”困局。
▲2021年,美國聯合日本、韓國、歐洲、中國臺灣地區等地的64家企業成立美國半導體聯盟,幾乎覆蓋了全球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欲佔據晶元領域的“壟斷性”
而對鑫芯半導體而言,產能和業績雙雙爬坡,正需要資本支援,與TCL中環交易也是一拍即合。
早在1958年,TCL中環就開始布局半導體業務,到現在已經有64年的發展歷史。 TCL中環一直沒有減緩對半導體業務板塊的投入,半導體也一直是TCL中環業務營收中重要一極。
2018年,中環領先半導體矽單晶產業化專案——積體電路用半導體矽材料產業基地在內蒙古落地;
2018-2020年,揚州中環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中環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等半導體公司相繼成立;
2021年,在半導體材料業務上,TCL中環營收達到了15.38億元,同比增長79.9%;
2023年,中環領先徐州基地揭牌,加速中環領先整體收入規模及12英寸半導體矽片產量均躍升至行業領先地位,更快速地佔領12英寸半導體矽片市場先發優勢
此次收購,可以讓TCL中環在保持光伏業務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再度強化其在半導體方面的優勢,開創半導體+光伏雙發展格局,佔據更大市場份額。
協鑫與中環的緣分
TCL中環收購的鑫芯半導體的持股方中,有眾多協鑫系的企業身影。 其實,協鑫與中環早有諸多聯繫。
2019年,隆基推出166mm矽片,緊接著中環發佈210mm矽片,在尺寸上產生顯著分歧。
▲2019-2021年,以隆基為代表的182陣營和以天合、中環、東方日升等企業為代表的210陣營之間博弈不斷
中環得到電池廠商通威股份、愛旭科技、元件廠商東方日升、天合光能,以及半導體同行保利協鑫的支援,保利協鑫宣佈為中環股份提供上游多晶矽料與切片服務,並圍繞中環股份的210mm矽片,改造切片機,相容中環股份的產能。 中環股份則為協鑫提供一部分單晶矽片。
此前,雙方就已經共同參股了不少矽片公司。 如中環股份持股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0%股份,保利協鑫持有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30%股份。
協鑫和中環已經在單晶用多晶矽料生產、加工、光伏電站等領域建立起全面合作,大力推動大尺寸矽片產能提升。
在業內天合創新210矩形矽片(G12R),東方日超低碳 210 Hyper-ion 伏曦元件產品推出之後,協鑫和中環作為G12產品的上游撬動者, 均在擴產大尺寸矽片。 TCL中環收購協鑫參股的鑫芯半導體,或將形成協同作用,影響光伏產業格局的改變。 同時,在全球晶元製造企業不斷擴張的市場背景下,作為晶元製造的關鍵原材料,國內半導體矽片的也迎來發展的重要節點。 下一輪矽片洗牌,一觸即發。
...............................
如果 TCL 鑫芯半導體12吋 芯片 由目前10萬片 擴至60萬片 全部投產 10奈米級 不可小看
這個 李東生 野心遠不止於此 老美也許早就注意了
中央社
2023年3月20日 週一 下午8:10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中2023年3月20日電)為擴大新世代面板技術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競爭力,面板廠友達光電 (2409) 董事長彭(雙)浪今天表示,將積極整合與上游LED廠富采 (3714) 的供應鏈關係。
因富采董事長李秉傑已在法人說明會公開宣布,將在今年退休,市場盛傳彭(雙)浪將接任董事長,甚至可能將富采納入友達集團。彭(雙)浪今天在2023智慧友達展表示,因李秉傑將不參加今年的富采董事選舉,自己目前擔任富采副董事長,將會召集董事會召開。
彭(雙)浪目前專任友達董事長,並負責集團的策略規劃及整合,將執行長的工作交棒給總經理柯富仁,由於友達轉投資富采,鎖定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市場,兩家公司的關係備受矚目。
彭(雙)浪說明,友達在2012年投資微發光二極體,目前已近商業生產模式,而微發光二極體最重視上下游的緊密游整合,友達對富采持股從5.4%到17.5%,已是最大股東,遠超過第2大股東的持股2%。
他解釋,因為看到微發光二極體上游材料的重要性,所以投資富采,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讓集團在微發光二極體產業領先,也希望富采能在微發光二極體產品獲利。
提及美國制裁中國,他直言,從過去30、40年全球化的經驗,不管從公司經營,成本控制,或到消費者能享受到相對便宜的物價都很有幫助;但若因美中衝突,而回到不經濟的生產模式,成本一定會上升,消費者也無法享受便宜的商品,再加上綠色通膨,淨零碳排已是必須達成目標,對總體經濟及消費市場都會造成衝擊。
俄烏戰爭結果很難說,因造成原物料、糧食上漲,也是通貨膨脹很大的助力,如果不解決,通貨膨脹率要回到2%至3%附近很難,尤其原物料、能源短缺,是造成歐洲消費市場低迷主因。
「以前肥料想買多少就買多少,但俄烏戰爭爆發後就不行了,我必須拿出地契證明土地有多大,才能換算這一年可使用多少肥料,現在買肥料也變成配給制。」彭双浪搖頭說道。
===============
IT 報價都在現金成本附近 甚至以上,漲幅雖小,但實際上現金流入較多.
TV報價是已經跌到18層地獄,現在只爬到第 9層地獄,仍低於現金成本, 出貨越多,虧損越慘.
友達堅守現金成本以上生產, 稼動率低到只剩5成, 全年營收剩 2500億, 去年營業現金流入僅有270億,
群創以現金成本以下衝量出貨, 削價競爭下, 出貨量雖大,全年營收卻只有2200億, 營業現金流出 20億,
股本約 770億~956億, 兩者 營業現金流差了290億.
各廠 2月TV 出貨, 群創從去年12月已開始衝量塞貨, 2月出貨年增.
對此,持有該債券的顧問機構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研究主管Jerome Legras對瑞士政府的決定相當不滿,直言此決定錯誤定義債券持有人與股東的層次,更不符合當初發行債券的共識。
主導瑞銀收購瑞信案的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總裁Marlene Amstad正面回應此事,他強調,當局是秉持著瑞信大到不能倒的框架處理此事,才會觸發此條件。
=====================
經營高層和 分析師, 員工, 坐享讓人稱羨的高薪福利, 公司 經營不擅, 把公司掏空, 員工有優渥資遣費可拿, 股東仍可拿回 32億美金等值的瑞銀股票當 慰問費.
借錢170億美金 給公司的債劵持有人, 竟只能拿到一堆廢紙, 比 股東和員工還不如. 瑞士政府 真的比 中共更狠,輾壓韭菜.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