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三星 子公司SDC營...(恕刪)

雙虎變病貓 這檔面板股有亮點逆勢攻頂

台股今日在權王台積電(2330)重登500關鼓舞下,電子權值股穩軍心,指數強彈逾百點,重返15,500關,盤面上熱點四起,面板雙虎卻悶悶不樂,友達(2409)Q1仍虧百億,法說後成提款機,今日偕群創(3481)放量大跌約3%,拖累上市光電股類指在台股中敬陪末座,惟上櫃光電股受到電子紙大廠元太(8069)亮燈漲停鼓舞,帶動類指強彈6%,榮登上櫃類指漲幅之冠,形成強烈對比。

友達(2409)昨日法說會公布Q1財報,稅後淨損約109.1億元,每股淨損約1.42元,不僅連4季虧損,也出現連3季大虧百億元窘境,董事長表示,隨著中國618檔期拉貨、歐美備貨潮,電視面板需求逐季往上,消費性IT需求已經反轉,商務型產品需求還是偏弱,整體來看第二季出貨看增20%以上,今年可望逐季好轉,惟連3日遭外資提款,今日在利空轟炸下帶量下殺3%,17元整數關卡告急,跌落半年線及2個月新低、成交量放大至逾7萬張。

群創(3481)日前公布財報第一季毛損率改善約8個百分點,本業虧損大幅縮小至86.1億元,稅後淨損約77.69億元,每股淨損約0.82元,並對第二季市況釋出價量齊揚看法,昨遭外資翻空賣超逾萬張,今日同步下挫近3%,改寫2個月新低,成交量亦放大至逾6萬張。

同為面板股的電子紙大廠元太(8069)受惠電子貨架標籤ESL解決方案大廠SES-Imagotag第1季銷售強勁,並宣布與Walmart合作,可望加速大型通路商導入ESL,供應鏈樂透,在投信連5買點火下,今日跳空鎖漲停,成交量放大至1.7萬張,飛上半年線與季線。

根據TrendForce資料顯示,面板廠持續調控產能及拉貨動能回溫,4月份電視面板價格喊漲,單月平均漲幅約5~10%。5月價格續看漲,電視面板價格有望回到現金成本之上,面板廠第二季有望單月轉盈。惟目前一、二線品牌廠議價力不同,面板價格走勢也分歧,下半年面板價格漲勢能否延續,端看大廠給說法。
BOE 和 TCL 的財報

經營活動現金流, 幾乎不受報價漲跌影響,

報價殺到 材料成本,
AUO Q1 經營活動現金流出 100億台幣.

BOE 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只少個 3成 , Q1 仍有 101 億人民幣現金流入.
TCL 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只少個 4成 , Q1 仍有 45 億人民幣現金流入.

全都是 會計學奇蹟 ,靠政府搬錢輸血, 這兩家公司 大可繼續用材料成本 銷售.玩死台灣的面板廠.

中電彩虹 的經營活動現金流 就幾乎為0, 還是比台廠好.
多頭報馬
這陸廠補貼的是人民幣,可以無限印鈔,無限補貼。但是出口賺取美金,也可以無限流入,還可以讓中共政府無限補貼俄羅斯等等友國,多爽呀!還可以大賺美元,用來打擊美帝,真解氣 !呵呵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BOE 把賺錢的 IT面板 算入母公司利潤,把 虧損的 OLED和 TV 算到 地方政府少數股東頭上

BOE 當然都賺錢囉. 因為不只拿了高額 經常性和非經常性補貼, 還把虧得要死的爛帳都算到 少數股東頭上.


firingmsf
但法人投資者不是白痴,虧的時候欠越多賺的時候也要拿越多來補,而且地方政府財政堪憂,財報不透明就算帳面上都賺錢,對外募資能力還是很差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488618

台灣今年首季GDP-3.02% 創14年新低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主計總處今(28)日公布第一季GDP概估統計,2023年首季GDP -3.02%,,不僅比先前的預測數字表現還差,更連續2個月陷入衰退情況,並創下2009年、14年以來低點。

受到出口不如預期,主計總處2月已下修第1季經濟成長率至-1.2%,今年經濟成長率則下修至2.12%,惟財政部公布第1季出口僅997.5億美元、年減19.2%,遠低於主計總處預測,加上資本形成也不如預期,拖累第1季GDP表現。

===================

3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1分,較上月增加1分,燈號續呈藍燈
信心面指標略有改善,且內需相對熱絡,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擴增。

====================

友達Q2業績終於要年成長, 可以幫忙改善一點台灣 出口總額 和 GDP.

央行利率政策,又要 放任炒房,救台灣 GDP嗎 ?
多頭報馬
我們這些個炒股票的,雖然也沒有很好,不過至少是投資生產事業。[sorry][汗]
懶人國
不是解封。遊玩。買東西吃東西。生意興隆嗎?
台商西進中國30年 引領供應鏈「出走潮」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2023年4月30日 週日 上午7:43

[NOWnews今日新聞]在美中關係緊張升溫之下,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狀態,台灣企業紛紛減少對中國投資,逐漸撤離中國,尋找成本更低、地緣政治風險更小的生產基地。台商在1990年代進軍中國,但30年過去後,反而成為轉移供應鏈的最前線,富士康、廣達等廠商逐漸轉向越南、印度以及泰國等國家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蘋果公司的台灣供應商正引領新的去中潮,著眼於成本更低、地緣政治風險更小的生產基地,例如越南和印度。電子產品製造商廣達電腦是蘋果MacBook的最大代工廠,本月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在越南北部的南定市(Nam Dinh)建造第一家越南工廠。當時廣達集團海外董事會主席黃健堂在簽約儀式中表示,「我們決心完成這個項目,也希望新廠盡快啟動。」

報導指出,在中國人力成本升高之下,各個製造商早已醞釀多年,做出將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地區的多元化舉措。而華盛頓和北京貿易戰及科技戰,加快產線去中腳步,台商前進越南的投資計畫,反映出他們的美國客戶對中國風險的厭惡。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達電因疫情封鎖被迫關閉一間擁有4萬名工人的工廠,導致供應鏈被切斷,廣達電腦無法生產其主力產品MacBook Pro,交貨延遲了兩個多月,並打亂了蘋果的計畫。如今廣達電腦向越南擴軍顯示出其真正百拖對中國的長期依賴。

報導指出,富士康也正擴大在越南北江省的投資。當地媒體在去年時報導,富士康計劃再投資3億美元並僱用3萬名員工,今年2月則簽署了一份合約,租用45公頃的場地,租期到2057年。預計到2025年,其約30%的生產將會在中國境外完成。

iPhone產量排名第二的和碩也在越南沿海城市海防市進行大量投資,而排名第四的緯創資通也計劃明年設立個人電腦工廠。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河內辦事處的萩原良太郎(Ryotaro Hagiwara)指出,台灣在越南的FDI項目數量同比增長 87%,越南北部已成為蘋果產品的新生產基地。報導指出,越南除了因地理優勢之外,低廉的勞動成本也是吸引力之一。根據JETRO數據,當地製造業工人平均月薪為277美元,比起中國平均水平607美元少了一半

除了越南外,蘋果的台灣供應商對於印度的投資也在增加。富士康在印度金奈市組裝iPhone 14s,目前已經在南部的卡納塔卡省(Karnataka)和泰倫加納省(Telangana)取得了新工廠的土地,準備擴大其在印度的生產線。

TrendForce預測,到2028年,30%至35%的iPhone將會在中國境外生產。分析師Mia Huang表示,有鑒於印度對進口智慧型手機徵收高額關稅,本地生產對於滿足印度需求至關重要。

印刷電路板也在發生變化,一名台灣電子業高階主管表示,生產基地正在從武漢轉移到泰國,預計泰國的印刷電路板產量將超過中國。原先中國生產印刷電路板的產量佔全球一半,但在3月、4月,蘋果供應商欣興電子和華通電腦紛紛宣佈進軍泰國。

今年第一季台灣企業在境外的直接投資,有90%以上流向中國以外的地區,其中對東南亞和印度的投資同比增長將近5倍,對中國的投資則下降約10%。報導指出,隨著中國開放,台商在1990年代開始進軍中國,並在中國轉變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但30年過去,台灣轉而成為全球供應鏈從中國轉移的最前沿。
........
部分 汽車 產業鏈 似移至泰國 部份個人電腦產業鏈移至越南 印度也開始佈局
中國 騰籠換鳥 搞電動車 嗎
比亞迪、華為都找上門!一條絕緣線搭上電動車大咖 董座:29年來我只想「把線做好」


專做大廠嫌麻煩的事 找到高階線材新藍海 風青靠一條絕緣線 搭上電動車大咖

2023/01/12 20:32:53
財訊雙週刊 文/游筱燕

風青董事長陳福得10年前在市場上跌了一大跤,讓他差點站不起來,而今研發出世界少有的完全絕緣線,切進新能源領域,他準備再度高飛。

一家資本額4億元的漆包線小廠風青實業,如何讓比亞迪、華為紛紛找上門、尋求共同研發方案?根據《財訊》報導,故事的主角是陳福得,10年前他發現傳統漆包線的毛利愈來愈低,毅然投入上億元轉向半導體封裝銅導線,卻因不熟悉客戶而跌一大跤,每個月虧損500萬元,連續燒了5年,差點站不起來。

浴火重生 比昔日更有底氣
陳福得創業風青至今29年,前半段時期他積極在台灣、中國市場拚搏,後半段則因半導體投資失利,讓他垂頭喪氣,不願面對媒體。但這次陳福得說:「現在的我,比32歲創業那年更看得到產業前景,更有底氣和信心。」

《財訊》報導指出,陳福得是台南七股人,家中務農、生活困苦,父母為了給小孩更好環境,在他求學時期舉家搬到高雄;父親在華美電子當守衛,母親則在華美的餐廳當廚師,一家人就在員工餐廳打地鋪度日。退伍之後,陳福得進到華美當廠務,負責規畫生產排程,也因工作勤快被派任過業務。

華美主要生產變壓器,而變壓器的兩大材料為漆包線和矽鋼片,應用原理是矽鋼片上的矽,透過漆包線導電產生磁場。當時矽鋼片的用途有兩種,一是用在電子,另一則用於電機,但南部的矽鋼片不是跟日本買,就是向北部大廠如春源鋼鐵採購,常常供貨不及,華美因此常受矽鋼片缺貨所擾。


《財訊》報導指出,陳福得看準矽鋼片商機,32歲自立門戶,找大學同學、挖角台北高階技術工一起創業。起初向春源鋼鐵買鋼捲,自己沖壓再裁切成矽鋼片;為讓毛利更好,他還親赴日本,說服新日本製鐵直接供應鋼捲,同時拿下其鋼捲的南部代理權,用低於市場1元的價格打開生意,僅花6年,規模就做到全台最大。

跨足半導體 反而踢到鐵板
當時賺到好幾桶金的陳福得,想強化一貫化優勢、增強競爭力,屬意再往漆包線發展。1994年他獨資成立風青,主要業務是做漆包線,正是台商大舉西進的年代,3年後風青就去深圳設廠。由於比同業如大亞和榮星去得早,又碰上產品規模化及大量產的時代,順利供貨韓系家用電器大廠,營業額在10年後、2006年達到高峰約28億元,在業界小有名氣。

根據《財訊》報導,顛峰時刻,陳福得嗅到產業即將面臨的紅海廝殺,2011年,看好台灣半導體的蓬勃商機,與成功大學產學合作,擬進攻原由日本、德國供貨的封裝銅導線及LED製程用的精細高階銅導線,打算用漆包線本業去扶植高科技線材事業,在還沒有客戶的情況下,就貿然投資1億元買設備。

陳福得表示,雖然有取得矽品、日月光、南茂的試樣,終究無法順利打入科技廠供應鏈,再加上漆包線本業連續幾年因銅價下跌,造成營收下降,陳福得蠟燭兩頭燒,最後他忍痛收掉半導體事業,「過去創業的成功讓我得意忘形,切記不熟悉的產業不要碰!」

風青的營運陷入低潮,陳福得能只能積極轉型。《財訊》報導指出,3年前,中國1家磁性元件製造商為因應5G世代來臨,需消化高溫高頻高壓的完全絕緣線FIW(Full Insulation Wire)龐大訂單,但當時全球超過九成市場被德國商益利素勒寡占,迫使廠商只好積極在市場上尋找替代公司,因而找上漆包線出色的風青。

風青副總經理陳信宇解釋,FIW完全絕緣線技術門檻高,等於是漆包線形狀,卻有了絕緣線功用,因此工序上必須塗附多層高分子絕緣漆,而層跟層之間還不能互相滲透,為一體成形的技術。

陳福得緊抓住機會,「雖然剛開始我不會做,但我願意陪著客戶一直改,改上百次也沒關係,這些都會成為我的寶貴經驗值。」風青採行「248客戶服務」制度,「2」小時回應客戶,「4」小時提優化方案,「8」小時執行方案的客戶關係服務。陳福得舉例,有一次風青在規格上出錯,客戶高層一怒之下想換供應商,沒想到客戶自家工程師卻跳出來說:「可以換,但是換了別家,研發時間會多3倍,」高層經評估後只好作罷。

陳福得表示,風青專做大廠不願做、別人嫌客製麻煩的;經過多次的磨合,風青獲得終端客戶認證。目前全世界只有6家通過155度FIW加強絕緣線的UL認證,風青是其一

後來,《財訊》分析,比亞迪在設計下一代的電動車時,考量到訊號的傳輸不能漏接、不能延遲,更需耐高溫、耐高壓;也要確保在快速充電下能讓大電流快速通過,不起眼的磁性元件用線材成了關鍵,也主動找上風青。據了解,比亞迪要做的,是一種特殊的自黏絞線,把1000多條比頭髮還細的銅線,絞合成特殊形狀,而且每一條都要用絕緣層塗布。

完全絕緣線技術 通過認證
不過,風青的產品送樣認證後,卻一直沒有下文。直到2022年6月中國解除封城,比亞迪迅速訪廠、認證生產線,隔月便開始出貨;日前,風青又通過了第2種規格的認證,開啟了轉型新機會。

根據《財訊》報導,風青致力成為新能源線材方案最齊全的生產廠,產品包括FIW完全絕緣線、鐵氟龍線、膜包利茲線、絞合線、無骨架線圈等,除了積極取得線材主絕緣及次絕緣系統的國際認證,也與多家中國大廠合作共同開發的產品成功打入華為、蘋果供應鏈、德系和日系之新能源汽車、快充充電樁及儲能系統、美國Enphase Energy 的太陽能逆變器等。

不鏽鋼大廠唐榮前董事長鍾自強表示,以充電樁來說,因為快速充電時瞬間電流大幅上升,線材要做到均勻塗布、又能耐高溫不能燒起來;若運用在5G產品上,為避免訊號在纏繞複雜形狀的過程中散掉,會塗上特殊配方的黏膠,力求完美纏繞,才能精準收發訊號;甚至,膠水也要能挺過日曬雨淋並經過各種嚴厲環境測試,這些風青都能做到。
............
這故事蠻 勵志的
電動車 大戰 中德 將有一拚
vul34622
日本人 同樣的東西 研究的很透徹
jerry040161
以前也接觸很多日本人,真得很龜毛。但最近也看到好幾起日本企業造假訊息,感覺日本也開始墮落了
比亞迪4月新能源車銷量暴增98% 混動成長率高於純電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2023/05/02 11:10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周二(2 日)公布 4 月產銷數據,新能源車銷量暴增逾 98%,且混合動力車成長率高於純電車。

據《財聯社》報導,比亞迪新能源車 4 月銷量達到 210,295 輛,較去年同期激增 98.31%。其中乘用車銷量為 209,467 輛,驟增 98.59%;純電動銷量達 104,364 輛,大增 81.81%;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達 105,103 輛,大幅成長 118.64%。

中國五一連假降臨前,比亞迪公布第 1 季財報,營收約人民幣(下同)1,201.73 億元,較一年前增長 79.83%;淨利潤約 41.3 億元,暴增 410.89%。

去年比亞迪在新能源車市場「爆發」,擁有覆蓋多個價位段的新能源銷售冠軍車款,全年銷量衝上 186.25 萬輛,躍居全球銷量冠軍。


漢 EV、Atto3 等車型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也持續走高,帶動比亞迪上季海外累計銷量達到 3.87 萬輛,驟增 1,390%,成長率遠高於比亞迪在中國國內市場的新能源車銷量。

截至今年 3 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荷蘭、瑞典、德國、挪威、丹麥、澳洲、日本、泰國、印度、巴西、巴哈馬、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等全球 51 個國家和地區。

廣發證券表示,上海車展提振國內需求,多車型加速出海,打開獲利新格局。比亞迪車型陣容持續完善,且該車廠在 4 月後密集交車,中國國內本季電動車銷量有望較前季成長逾 20%。
.........
今天 電動車 及 車用 面板 超夯
歐美廠商 看來要提錢 來訂 太晚 都給比亞迪搶光了
pqaf wrote:
https://fi...(恕刪)

面板雙虎車用爆發 相關營收衝千億

友達(2409)、群創迎來面板報價止跌轉漲、價格邁向獲利水平之際,車用事業也傳來好消息。友達拿下全球十大車廠中,至少七至八成品牌訂單,並攜手高通推智慧座艙解決方案;群創通吃特斯拉、BMW、福特、保時捷等一線車廠大單。

法人看好,雙虎今年車用營收合計將達千億元,創新高,也意味台灣在車用顯示器領域邁向新里程碑。由於車用產品毛利率遠高於消費性產品,在面板報價止跌、車用事業爆發下,雙虎力拚重返榮耀。

隨著智慧車及自駕車的浪潮興起,車用顯示系統如何更智能化成為各家車廠兵家必爭之地,刺激車用面板需求大增,雙虎都看好今年車用事業爆發力強勁。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認為,智慧車及自駕車蓬勃發展,顯示器扮演車內人機互動的關鍵橋梁,友達今年車用業務隨著車廠需求穩定揚升,帶動旗下Mini LED背光及FIDM整合性顯示模組產品業務量增加。

友達是全球前三大車用面板供應商,全球十大車廠中,至少七至八成是友達的客戶,包含歐、美、日、韓、中各國車廠。友達顯示策略事業群資深副總陳建斌透露,友達車用顯示相關業務本季營收可望突破百億元,創新高,今年業績逐季成長態勢確立。

彭双浪指出,友達強攻「智慧座艙」應用,車用領域著重高度整合型產品,已成功獲得國際系統大廠獨家合作機會,合作營銷共同推出SoC版的智慧座艙方案。同時,友達也攜手高通推動新一代智慧座艙,提供顯示器與人機互動成為車廠提供智慧座艙體驗的差異化功能。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表示,近年車用營收占比以幾近倍數的速度增長,今年經營策略目標定位「不只是面板」,並結合子公司CarUX擴大車用事業能量,持續精進車載顯示解決方案,在大尺寸、曲面、異形尋求創新突破,推升高值化、利基化商品比重,藉此降低消費性市場低迷衝擊。

群創通吃特斯拉、BMW、福特、保時捷等一線大廠訂單,CarUX去年更拿下2022 BMW供應商創新獎,及美國通用汽車2021 GM供應商傑出貢獻獎,足證CarUX創新多元解決方案獲車廠肯定。

群創強調,CarUX持續在高階大型車用面板市場繳出成長佳績,2022年營收達399億元,年增58%,占群創營收比重持續提升,從2021年第4季的7.9%,躍升到2022年第4季的21.9%,年增14個百分點。三年來年複合成長高達30%。

大摩看多 PC景氣觸底反彈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2023年5月3日 週三 上午6:27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發布最新報告指出,PC代工與通路商將在本季結束前完成去化庫存,不僅如此,PC景氣觸底反彈的訊號已現,並將一路復甦至2025年。這是目前外資圈中,第一家看PC景氣將走長多的機構。


大摩在這篇名為「大中華科技硬體」的報告指出,美國超大規模企業的需求放緩,但最近開始看到中國大陸雲端的需求略微回升。英特爾日前也表示,PC市場今年可望銷售2.7億台,本季底客戶庫存去化有望達健康水準,伺服器需求雖然仍疲軟,但中國大陸市場首度出現復甦跡象,令人振奮。

在相關台系供應鏈,在PC方面,大摩看好廣達(2382),因為Chromebook / MacBook需求疲軟的利空已反映完畢,未來廣達將受惠於人工智慧(AI)伺服器的比重上升。

至於雲端產業及相關個股,大摩繼續看好能受惠於內容增長,或能順利轉型以緩衝需求短缺的個股,如嘉澤、金像電、技嘉、台達電及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

大摩對於這些個股都給予「優於大盤」的投資評價。至於目標價,廣達為105元、嘉澤為984元、金像電102元、技嘉138元、台達電368元。對於在深圳掛牌的FII,目標價則是人民幣15.5元。



對於今年全年,大摩仍維持之前的預測,也就是PC市場出貨量全年下降約 13%。目前庫存仍高於健康水準,但開始看到特定PC型號(Chromebook)與特定市場(美國)出現一些補貨需求,原因各不相同。

事實上,滙豐、麥格理、野村等證券也認為,PC產業由於受惠Windows消費型筆電的存貨周轉天數,將由135-155天一路下降至5、6月的110天,恢復到疫前水準。


此外,隨著美國消費者在PC類的支出仍居高檔,終端消費需求增溫,使得PC品牌廠自本季以來更加積極的釋單採購,將帶動第2季全球筆電出貨季增9%、第3季則升溫至17%。

*******************************************************************************************************************
請注意!Windows消費型筆電很有可能恢復到covid-19疫病前的消費水準。
多頭報馬
目前可以確定的訊息,是因為AI應用競爭的緣故,"網路伺服器"的銷量仍然再增。因此可以推論AI相關資源的取用,必定持續增加,也就是說終端使用者(亦即PC產品或智慧上網產品)必然有效的續增。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