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團」旗下子公司華映因負債418億,去年被法院宣告破產,原本計畫5月10日要進行一拍,不過現在突然宣布,因拍賣內容變更,已經停拍,引發外界揣測。
台灣金服主管接受電訪指出,台灣金服為執行單位,此案後續將待桃園地方法院進一步指示,再予以執行。
不動產研究分析師黃舒衛說,「它的這個工業不動產,它廠房大部分都是(為面板生產) 量身訂做,所以未來要改作,由其他品牌或者是其他產業,來接手相對來講會比較困難。」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分析,工業廠辦類物件的地點位於工業區,可利用性不夠多元,普遍為同一種類產業承接,便利其接續原廠辦的規畫
台灣房屋龍潭店長張華欽表示,目前龍潭和大溪釋出的大坪數工業土地稀少,大面積工業地市價落在每坪新台幣18萬元上下;不過這次華映被法拍的龍潭廠區,地坪約8萬多坪,一拍底價高達162.35億元,單看土地底價單價已約19.5萬元,略高於行情。
李嘉玶認為,除非有急著找廠房的業者,並對華映龍潭廠的規模(格局)也合意,才可能短期內成交。
==================
單看土地就價值150億,還有 8棟大型廠房 和 設備 .
說不定有識貨的人,願意開高價直接向債權人 買下,不用拍賣了.
· 來自雪球
TCL科技首席運營官王成:「建議成立產業聯盟,維護半導體顯示產業穩定發展。 在行業下行週期,中國企業需要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維護行業穩定發展。 產業聯盟要通過制定行業新規則,防止無序產能擴張與惡性競爭,平抑週期波動,推動行業儘快回到可持續發展軌道。 ”
京東方表示,所謂「會同行業夥伴,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
TCL和BOE 要不是吃錯藥了, 不然就是公司撐不下去快倒了,
兩家帶頭瘋狂擴產,盲目殺價搶單的龍頭公司竟然, 呼籲要仿照 OPEC, 成立產業聯盟,制定同業規範,禁止 無序擴張和惡性競爭.
大陸那兩家有沒有先去問過,郭董群創,同不同意配合控產拉價呢?
據傳,群創高層 4月突然轉念,群創老闆現在管很硬 ,價格不好的訂單不給出 搞得客戶跟供應商很亂
莫非, TCL ,BOE, INX 三家已經簽下 阿里不達密約,想要聯合控產,哄抬報價了.

不見棺材,不掉淚...TCL撐不下去了,現在才想要從良,認錯悔改,跪求同業給他一條活路
死到臨頭,才想呼籲同業不要 無序擴產,殺價搶單,惡性競爭
AUO 揮揮衣袖,打算學韓國三星LGD,逐步出清老舊LCD產能,AUO要轉作下世代 uLED.
大陸業者要煩惱 1兆人民幣蓋的新廠,只完成一半折舊,都還未回本,印度大軍又要來攪屎了.
2023-05-09 14:25:40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作者:周亮
5月9日,TCL科技(000100)首席運營官王成在2023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在多年發展中,TCL深耕超高清產業,並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成表示,2009年,TCL開始進入半導體顯示業務,已經先後佈局了9條面板生產線、5大模組基地,相關投入超過2600億元。TCL華星目前在不斷地完善大、中、小全尺寸的業務佈局,並在行業逆週期投資建設了廣州t9,這也是公司在廣州建設的超高清面板生產線,是全球設備最新、配置最高的IT顯示產品生產技術,並加快探索OLED和Micr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
同時,TCL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自立自強,近五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490億元。截至2022年底,TCL累計專利申請數超過10萬件、PCT專利申請累計超1.7萬件。TCL始終堅持全球化發展戰略,通過跨國併購、海外建廠等方式,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工業能力,搭建起全球化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王成表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仍面臨不確定性,超高清產業的未來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同心協力,共同克服。
一是建議成立產業聯盟,維護半導體顯示產業穩定發展。在行業下行週期,中國企業需要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維護行業穩定發展。產業聯盟要通過制定行業新規則,防止無序產能擴張與惡性競爭,平抑週期波動,推動行業盡快回到可持續發展軌道。
二是加大關鍵技術協同發展,共同維護產業鏈安全。中國雖已成為超高清產業大國,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關鍵材料和一些裝備還有賴進口。比如,核心顯示發光材料國產化率仍然不高,核心裝備國產化率目前還比較低,產業發展存在安全風險。未來,需要加大產學研合作,努力突破“卡脖子”限制,加速推進國產替代,維護產業鏈安全。
王成表示,展望未來,中國超高清產業已經形成完備且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正逐步走向全球、走向高端,未來還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周亮)
...........
中國的電動車 也是打成一團 只有比亞迪 賺大錢 淘汰賽是非常殘酷的
半夜都還在研發
pqaf wrote:
南柯夢碎· 來自雪球...(恕刪)
面板廠4月營收平穩 5月價量齊揚可期
面板廠營收出爐,面板價格調漲、出貨持平,4月營收表現平穩。友達公佈2023年4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185.6億元,較上月減少3.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群創4月自結合併營收為170億元,月減2.7%、年減17.4%。
電視面板價格自4月起漲,5月漲幅擴大,面板廠積極操作之下,6月可望續漲,IT面板價格也力拚反彈。集邦科技預估,第二季面板價格將有10~20%的漲幅。而且面板拉貨動能有所回升,面板雙虎預估第二季大尺寸面板出貨將有兩位數的增長,面板價量俱揚,面板廠5、6月營收看增,單月也可望回到損益兩平,單季虧損將大幅縮小。
市場看好面板營運走出谷底,9日面板族群股價反彈,友達上漲2.61%作收,收盤價17.7元、成交量放大到5萬多張,群創則是上漲1.12%、收盤價13.55元,彩晶上漲0.83%,收盤價12.1元。
友達4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185.6億元,較上月減少3.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4月份面板總出貨面積達164.2萬平方米,較3月份減少0.5%。
群創公佈2023年4月自結合併營收為170.32億元,較上月減少2.7%,較去年同期減少17.4%。4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1,011萬片,較上月減少0.1%,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2,289萬片,與上月相比增加15.6%。
彩晶公佈4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11.89億元,較上月增加5.3%,較去年同期減少14.2%。4月份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共計3,534萬片,較上月增加47.9%,大尺寸及自有品牌產品出貨量共計31.7萬片,較上月增加200.6%。
凌巨公告4月合併營收約7.64億元,相比前一個月增加0.08%、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91%。
第二季供應鏈庫存恢復正常,需求慢慢好轉,預期出貨量和面板價格都有所回升。彩晶和凌巨也預期今年營運有機會逐季成長。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電源管理IC致新(8081)今日舉行法說會暨公布第一季財報,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2.55億元,每股盈餘2.97元。致新第一季營收獲利均優於上季度,展望第二季,總經理吳錦川表示,上季度TV增加,預期第二季與上季相仿,筆電狀況還不明朗,本季可維持上季底水準;業績增加並非終端需求增加,只是客戶去庫存力道減弱,第二季仍持續去庫存,庫存金額會逐季下降。
致新去年第三季庫存天數194天、第四季180天,今年第一季191天較上季增加,吳錦川解釋,庫存天數公式是以全年度計算,單看庫存天數是增加,但致新第一季庫存金額是下降15.7%,而第一季毛利率較上季增加也因庫存提列減少,其庫存金額會逐季下降,庫存提列金額也會跟著下降。
至於庫存何時恢復到健康水準,他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久時間建立就需同等時間進行去化,每個產品別建立庫存時間長短不一,客戶去庫存力道減少,第二季仍持續去庫存,等庫存回到健康水準之後,提列也會是正常水準。
電源管理IC面對客戶降價壓力,吳錦川指出,每家電源管理IC廠均面臨相同問題,客戶希望價格回到疫情前水準,但通膨因素墊高生產成本,不可能回到疫情前水準,應以毛利率來看較為合理,各家IC設計廠應該都是守毛利率底線,等客戶庫存回到健康水位或終端需求起來,降價壓力才有機會減輕。
另外,針對DDR5電源管理IC市況,他認為,目前DDR4庫存還很多,DDR5價格比DDR4高太多,恐不利於DDR5導入,以過去DDR1至4經驗來看,新一代DDR需要4至5年之後,市占率才會突破50%,未來幾年DDR5電源管理IC的量會上升,但平均單價會下降,JEDEC協會會更新電源管理IC規格,致新會重新開案,送客戶重新認證。
法人預期致新本季單月營收與3月相差不遠,預估第二季合併營收在19至20.5億元,毛利率在36%至39%,營益率16%至19%。
致新第一季合併營收17.78億元,季增3.79%、年減30%;毛利率38.45%,季增3.28個百分點、年減10.39個百分點;營益率16.87%,季增0.56個百分點、年減13.19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2.55億元,季增67.3%、年減62.98%,每股盈餘2.97元。
致新第一季各產品類營收比重,面板約39%(上季比重36%)、PC約32%(35%)、TV約14%(11%)、馬達約4%(6%)、經銷商2%(3%)、其他9%(9%)。他表示,TV第一季需求有回溫,而面板比重增加也是增加在TV部分,螢幕及筆電用面板則沒有顯著增加,馬達狀況尚未恢復,客戶庫存相對其他產業仍高。
..............
總經理吳錦川 是前交大教授 中國面板廠 也應該有他的學生 現在應都是 主管了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蘋果(Apple)計畫2024年逐步將OLED螢幕導入iPad Pro、MacBook等產品,然而,PC市場買氣低迷,導致MacBook首季出貨量大減41%,且Q2似乎還會持續下滑,這讓身為蘋果OLED供應商的三星(Samsung)與LG Display(LGD)擔心,無法從蘋果OLED訂單中獲利,遲遲沒有啟動第8代OLED產線。
韓媒《The Elec》報導,MacBook規劃第8代OLED產線,但有知情人士透露,這2家面板商尚未就第8代OLED產線下單所需的關鍵設備。
必須花費數10億美元在無法確保獲利與穩定訂單的第8代OLED產線上,對於虧損嚴重的LGD來說無遺是個艱難的決定。
=================
apple 正積極研發 uLED,幾年後就會逐步導入所有產品線.
韓廠花上千億台幣,去幫 apple 的 過渡性OLED 蓋新廠, 需要三思,成本能否來得及回收.
TCL科技5月8日投资者关系记录表——华星相关要点:
目前,客户需求仍然大于现有稼动率下的供应。后续,会严格按照按需生产、动态控产策略,积极维护行业供需稳定。
Q3 主要面板厂盈利虽然恢复,但在依然实施动态控产的背景下,随着圣诞、黑五等年底备货旺季来临,价格依然维持上涨趋势。
==================
TCL 可能意思是, 目前客戶想多買一些低價面板建立庫存,超額下單, 但面板廠雖有閒置產能,卻不願完全配合客戶出貨, 面板廠擔心 客戶這個月超額下單,多買了低價品當存貨,下個月看到漲價,就不下單買貨,
雙喵 四月出貨沒有增加,是否也是因為不想在低價讓利給客戶備庫存, 看需生產, 請客戶在市場實際賣掉多少,就拉多少,不要趁低價超額下單,等這個月通路存貨確定賣掉後,再來拉貨,但那時報價會再漲一些.
這就像炒作蛋價,消費者聽聞漲價,趁一斤60元,會想趁便宜,多買幾斤雞蛋放冰箱 ,,蛋商也看準蛋價會一路漲上去, 蛋商明明有貨 卻不拿出來賣,限制消費者一次只能買2斤,請客人下周吃完再來買,但下周蛋價會變一斤80元.
Q3 TV報價回到現金成本後,TCL憑什麼? 有何把握,報價還能持續上漲? 其他競爭者不會採取擠壓式殺價競爭呢?
各大廠之間,有白紙黑字的公約或協議嗎? 有約束力嗎?
陳俐妏2023年5月9日 週二 下午4:46
無懼產業逆風,驅動IC龍頭廠聯詠(3034)首季業績超越財測,每股純益7.81元,優於預期。展望後市,三大產品帶動,加上OLED、VR新產品導入、高階產品增加、中國618促銷鋪貨,聯詠第二季營收穩健季增26%,雖然宏觀經濟有不確定性,不過聯詠第三季仍有機會持續往上。不同於產業保守看待,足見聯詠對下半年信心十足。
聯詠今年首季營收季增7.3%達240.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4.1%,超越上次法說會中提出首季營收介於222億至232億元預估區間,持平略增的看法。稅後淨利47.51億元,季增17.54%,每股純益7.81元。展望第二季,聯詠預估第二季營收穩健向上將在295億元至305億元間,季增22%至26%,毛利率將在38.5%至40.5%,營益率約在22.5%至24.5%
聯詠今年首季營收較去年第四季季增7.3%,主要是單晶片、大尺寸驅動IC急單回補,因此超越財測,且首季產品優化,NRE和存貨跌價回升,推升毛利率41.9%,增加1.36個百分點。以聯詠第二季三大產品線動能來看,OLED、VR產品出貨帶動,中小尺成長幅度最高,而大尺寸驅動IC次之,單晶片成長較小。
聯詠副董王守仁表示,產業經過三、四季調整後,終端客戶庫存水位已經恢復正常,第二季三大產品線成長,新產品將在第二季導入量產,業績應可持續往上。第三季仍有機會提升。展望下半年雖然通膨仍存、利率也在高水位,經濟變數還是多,讓市場能見度有限,但年底歐美傳統旺季還是可期待。
疫情期間驅動都有50%,但下滑程度也相當快,不過聯詠毛利率有守,主要是多元產品應用支撐毛利率韌性,加上銷售產品結構和嚴謹成本控管,第二季產品成本已經下降,帶動毛利率有相當水準。
就價格和技術趨勢來看,王守仁也指出,近期面板價格回升,TDDI平均單價應可漸趨穩定,且聯詠在OLED技術方面也續領先,OLED軟板取代硬板不變, 5G使用OLED滲透率提升,整體OLED 驅動IC出貨放量趨勢沒有改變。
...........
聯詠 法說 提到 強項是 幫客戶 Total solution
今年配息37元 法人報告 提到 明後年EPS也可維持 甚至達到40
1.OLED軟板取代硬板不變 5G使用OLED滲透率提升,整體OLED 驅動IC出貨放量趨勢沒有改變。是技術領導者
2.VR新產品導入、高階產品增加
3.三大產品線動能來看,OLED、VR產品出貨帶動,中小尺成長幅度最高,而大尺寸驅動IC次之,單晶片成長較小
工商時報 李書良 2023.05.11
在美國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制裁下,10日傳出,中國DRAM龍頭長鑫存儲沒有受美國出口管制,已獲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確認,可取得最新生產線設備供應,長鑫存儲接下來打算在上海IPO籌資擴張。大陸業內人士透露,長鑫存儲的技術落後美光八年,目前沒有迎頭趕上的跡象。
為了在記憶體晶片領域迎頭趕上,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支持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兩大業者,希望有朝一日能與韓國三星、SK海力士,甚至美光較勁。但去年底,美方將長江存儲列入貿易黑名單,限制其採購美國產品與服務,長江存儲的技術提升與量產能力因此受挫。中國為反擊美國制裁,今年4月宣布對美光在中國銷售產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據外媒10日報導,在美方強力作為下,中國半導體業界歷經數月的不確定狀態,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另一家記憶體大廠長鑫存儲被告知,其所需的晶片製造設備將不受美方的出口管制政策約束,美國設備製造商可以為長鑫的新生產線提供產品。
在未步上長江存儲的後塵下,長鑫存儲決定推動其已經延遲的擴張計畫。消息人士表示,即使當前記憶體市況不佳,長鑫存儲今年已設定極具野心的擴產目標,計劃採購更多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全年資本支出將加碼50億美元以上。
對於長鑫存儲從美方手下躲過一劫,中國業內人士指出,長鑫的技術落後美光約八年(即四個世代),也沒有明確超前的跡象。目前長鑫存儲是中國唯一能透過20奈米以下製程生產DRAM的業者。
..........
長鑫存儲 DRAM 美國設備 解禁了 目前長鑫存儲是中國唯一能透過20奈米以下製程生產DRAM的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