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奧運賽事Q2可望推升...(恕刪)

佳世達去年營收2039億元年減15% 今年將重返成長

佳世達 (2352-TW) 今 (4) 日公告去年 12 月 167.15 億元,月減 2.6%、年減 7.1%,第四季合併營收 510 億元,季增 1%,年減 9%;全年營收 2039 億元,年減 15%,不過,公司看好,今年可望重返成長。

佳世達表示,2023 年雖受庫存調整影響,較前年減少 15%,但下半年顯示器需求持續回溫,高附加價值的醫療事業更持續維持 20% 的年增長率,第四季符合季增預期,全年營收維持 2000 億元以上水準。

展望今年,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在最近一次法說上指出,今年會比去年好,但增幅多少比較難預估,因為升息、地緣政治等黑天鵝還是太多,「舊的不去、新的又來」,因此整體還是要保守,會持續優化產品及產能布局。
AI 題材火燙,推升相關概念股,不過緯穎董事長談到 AI 時指出,現在談 AI 產業發展還言之過早,AI 可以應用的領域太廣泛了,她認為 AI 股價被過度哄抬,還是得務實些

================

緯穎董事長以前是緯創業務部主管,轉調去緯穎, 靠緯穎掛牌上市, 賺了幾十億, 連她 都看不懂 AI 概念股在飆什麼
pqaf wrote:
AI 題材火燙,推升...(恕刪)

研調:LCD電視面板營運好轉 今年出貨面積看增

過去大型運動賽事確實是助刺激市場需求的議題,但因全球經濟展望仍不佳,LCD電視面板出貨量與面板廠的設定目標恐將有一段落差,TrendForce預估,今(2024)年LCD面板出貨約落在2.42億片,年成長率約3.4%;出貨面積則因產品尺寸放大,預估將有機會年增8.6%。

目前,由面板廠自訂的今年出貨目標來看,合計約2.51億片,LCD電視面板運營好轉,加上IT面板競爭激烈,故需仰賴電視面板去化產能,成為今年面板厰生產意願提升主因。此外,近期市場陸續傳出面板業可能出現新一波的併購機會,後續將持續觀察其對面板市場板塊產生的影響。

TrendForce表示,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在經歷長達半年產能稼動率的控制,LCD電視面板庫存水位於去年首季已回到健康水位。需求端則伴隨節慶促銷和漲價預期心理也開始浮現,並帶動電視面板價格自去年3月起開始轉漲,且部分尺寸於6月開始轉為獲利。雖去年第四季報價收到品牌終端銷售不如預期而開始轉跌,但在面板厰快速反應,減少生產的策略下,跌價幅度仍受到控制。

京東方(000725.SZ)因將加入40吋和60吋新品,寄望新品的加入能帶動出貨量成長,故將今年出貨目標設定為6,130萬片。華星光電(CSOT)T9雖產能將有所擴張,但該廠電視面板的生產占比相對有限,加上其除現有的最大尺寸98吋外,今年115吋也將進入放量階段,以出貨片數來說目標較為保守,約4,800萬片。惠科(HKC)除計劃大幅收斂32吋產能,希望透過新品40吋,以及高競爭力的產品85吋去化產能。另一方面,考量惠科計畫今年第一季底重新提交上市申請,因此出貨目標僅設定在3,800萬片,希望透過產能的節制與產品的轉換以維持穩定的運營。

彩虹光電(CHOT)過往聚焦在中小尺寸產品,自去年11月開始也加入超大尺寸的供給陣營,預估在產能限制下,自家的出貨目標為1,500萬片。

群創(3481)除持續耕耘其主力產品外,其55吋客戶出海口也有所擴張,因此將自家出貨目標設定在3,730萬片。友達(2409)除主力客戶加持,今年也將重啓與韓國第二大電視品牌的合作,在出貨量有望成長下,其出貨目標設定為1,640萬片。

至於夏普(Sharp)除廣州43吋因受惠訂單轉移,國際品牌客戶對其需求也有所增長。日本Gen10堺(Sakai)工廠在去年下旬開始加入32吋單切產品,今年也將加入32吋及65吋混切產品,以改善該廠產品競爭力,因此在出貨目標設定較為積極,約2,030萬片。
2024電視面板出貨估增3.4%
TrendForce:約2.42億片、面積因尺寸放大有望年增8.6%
04:102024/01/05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全球經濟展望仍不佳,TrendForce預估2024年電視面板出貨約2.42億片,年成長率約3.4%,出貨面積則因產品尺寸放大,預估將有機會年增8.6%。就供給面來看,面板廠期望增產電視面板去化產能,以面板廠自訂的2024年出貨目標來看,合計約2.51億片、年成長7.3%。


TrendForce表示,電視面板價格自2023年3月起開始轉漲,且部分尺寸於6月開始轉為獲利。雖然2023年第四季報價受到品牌終端銷售不如預期而開始轉跌,但在面板廠快速反應、減少生產的策略下,跌價幅度仍受到控制。目前電視面板營運好轉,加上IT面板競爭激烈,需仰賴電視面板去化產能,成為2024年面板廠生產意願提升的主因。

以各面板廠出貨計畫來看,龍頭京東方將加入40吋和60吋新品,寄望新品加入帶動出貨量成長,2024年出貨目標設定為6,130萬片、年增約9%。華星光電T9廠產能有所擴張,但該廠電視面板的生產占比相對有限,而且除現有的最大尺寸98吋外,2024年115吋將放量,以出貨片數來說目標較為保守,約4,800萬片、年增2%

惠科計劃大幅收斂32吋產能,希望透過40吋新品,以及高競爭力的85吋去化產能。另一方面,考量惠科預定2024年第一季底重新提交上市申請,因此出貨目標僅設定在3,800萬片,希望透過產能的節制與產品的轉換以維持穩定營運。彩虹光電過往聚焦在中小尺寸產品,自2023年11月開始也加入超大尺寸的供給陣營,在產能限制下,出貨目標為1,500萬片。

群創持續耕耘其主力產品外,其55吋客戶出海口也有所擴張,因此將出貨目標設定在3,730萬片、年成長4.2%友達除主力客戶加持,2024年也將重啟與韓國第二大電視品牌的合作,在出貨量有望成長下,其出貨目標設定為1,640萬片、年成長11.6%

夏普廣州廠43吋受惠訂單轉移,國際品牌客戶對其需求也有所增長。日本10代(土界)工廠在2023年下旬開始加入32吋單切產品,2024年也將加入32吋及65吋混切產品,以改善該廠產品競爭力,因此在出貨目標設定較為積極,約2,030萬片、年成長27.7%。
....
市場買單
julian0903
市面上60吋的電視幾乎看不到,尺寸是由55吋直接跳到65吋。多了個60吋的選擇總是好的。
pqaf wrote:
AI 題材火燙,推升...(恕刪)

石川地震、日本受災企業廠房相繼停工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1月1日遭遇規模7.6級的強震,導致位於附近的部分企業廠房受損、工廠相繼停工,且因水電、物流等基礎設施受損,因此預估要恢復正常生產恐需一段時間。
日經新聞4日報導,在石川地震受災區域擁有工廠的企業相繼進行停工,且因水電、物流等基礎設施受損,因此多數企業預估要恢復正常生產恐需一段時間。生產功率半導體的Sanken Electric表示,靠近震央的「石川Sanken」的生產據點(堀松工廠、志賀工廠、能登工廠)目前已確認廠房及生產設備部分受損,不過整體情況尚無法充分掌握,且因當地餘震不斷,加上道路中斷、通訊設施故障,確認作業費時。

液晶顯示器廠EIZO位於石川縣的印刷電路板生產子公司「EIZO MS」的2座工廠在4日停工,目前正針對廠房等詳細受損情況進行調查,復工時間未定;化學大廠瑞翁(Zeon)位於富山縣的2座工廠為了對所有製造設備進行檢查、已進行停工,復工時間未定;理光(Ricoh)旗下掃描器大廠PFU位於石川縣的據點在1月4-5日停工,關於3連休結束後的1月9日以後的生產、將視屆時情況再做判斷。日本下週一(8日)因國定假日「成人日」將放假一天。

讀賣新聞4日報導,日本鋼鐵業龍頭日本製鐵(Nippon Steel)位於新瀉縣上越市、生產不鏽鋼產品的生產據點已進行停工,目前正對設備進行檢查,完成檢查後、將重啟生產。

成膜設備商KOKUSAI ELECTRIC 4日宣布,受石川地震影響,導致半導體(晶片)設備生產、研發據點「富山事業所」的天花板、壁材、空調管道等部分受損,不過整體來說、未有重大損害,在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清潔、維修後,計劃自1月9日起陸續恢復正常運作。據日媒指出,KOKUSAI的客戶包含台灣台積電(2330)、美國英特爾(Intel)、南韓三星電子等全球半導體大廠。

中小尺寸面板廠Japan Display Inc(JDI)4日宣布,受石川地震影響,導致石川工廠(石川縣能美郡)發生管線受損、漏水等問題。JDI指出,石川工廠原本已因冬季休業而預計停工至1月8日,當前已在緊急體制下、成立工作小組,自1月2日上午起,開始進行復工作業,在確認安全無虞後、目標盡可能早日(1月9日)恢復生產。JDI另一座工廠鳥取工廠未受此次地震影響。

東芝(Toshiba)2日宣布,旗下加賀東芝電子(Kaga Toshiba Electronics)在地震發生後已進行停工,對製程、設備等進行檢查,復工時間未定。加賀東芝電子主要生產功率半導體等產品。

村田製作所(Murata)2日宣布,位於震央附近的工廠有「穴水村田製作所」和「Wakura村田製作所」,目前以確認員工安全為優先考量,關於廠房、設備的受損情況將在後續再行確認。上述兩座工廠主要從事樹脂多層基板「MetroCirc」等產品的生產、研發。
pqaf wrote:
AI 題材火燙,推升...(恕刪)

中國人不愛看電視 開機率跌破3成

根據一份智慧電視新趨勢研究報告,自2016年以來,中國的電視開機率由70%斷崖式下跌到2022年的不到30%。銷售數據顯示,2023年前3季,中國彩色電視銷量下跌13%,連續5年萎縮。

前瞻網報導,前瞻產業研究院3日發布「2024年中國智慧電視交互新趨勢報告」,作以上表示。

報告指出,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手機、平板等小螢幕行動裝置的崛起,衝擊電視使用率外,不佳的用戶體驗以及層出不迭的使用套路,也在推動著中國用戶遠離電視。

前瞻產業研究院調查顯示,消費者使用智慧電視頻率低的原因,排名第一是「使用投影機、手機、電腦、PAD等替代電視」,占86.07%;其次是「智慧電視App收費高」,占35.06%;「操作太複雜」、「廣告太多」、「應用較少,無法覆蓋使用要求」分居3至5名。

新浪科技去年10月在微博發起一項線上調查顯示,參與投票的4183名消費者當中,數月沒開電視的使用者多達2188人,占比為52.3%;偶爾陪家人看一次的達820人,占比19.6%。

調查顯示,每週開機1至3次的為524人,占比12.5%;每天開機1至2小時的高頻率用戶僅651人,占比15.6%。

陸媒快科技提到,現在開機看電視,除了忍受數十秒的開機廣告外,還需要打開相關的電視App,再選擇合適的節目或者頻道,一套流程下來需要1、2分鐘,令本來就不強的開機欲望消磨殆盡。

都市熱報提到,短影音的流行也是一個開機率下滑的重要因素,現在大家都喜歡快速消費訊息和娛樂內容。短影音平台提供的就是快速、多樣、還能互動的內容,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截至2022年末,中國大陸短影音用戶已達到10.12億人。

此外,中國開機率下滑,也直接衝擊電視機廠商的業績表現。

家電市場研究機構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23年前3季,中國大陸累計銷售彩色電視2162萬台,較2022年同期下滑13.02%;銷售額為人民幣727億元(約新台幣3177億元),年減5.46%。彩電市場已經連續5年萎縮。
s2474
每次都在想 他到底是指電視機 還是 有線電視系統 畢竟這兩個已經慢慢分家了 我看愛奇異 24分鐘七個廣告算基本 體驗也沒很差 可能是我常態3-4開 眼睛可以自動飄過去
firingmsf
跟你用什麼平台無關,在中國的一些廉價牌子內建開機廣告,你要看完一堆廣告才能後續操作,台灣法規不允許所以沒這種東西
傳出陸廠規劃春節後規劃另一波減產,讓我感覺到一場陽謀正進行中。陸廠想用極低稼動率把價格一次拉高,而且是暴利的高,然後再慢慢把量釋放出來,但應該是不會造成面板價跌的量,價格就定錨在這裡,之後易漲難跌。研調之前以設計產能判斷面板供需的模式可以丟到垃圾桶了,生產100賠100,還是要生產50賺100,小孩子都知道答案。
jerry040161
希望26聰明一點
julian0903
這是今天雙虎大漲的原因嗎?
傳上游屏廠計畫 春節後 再度大幅下調產能計劃

ChannelGate視博合聚 2024-01-05

最新消息,上游屏廠端再度傳來減產控制產能的消息,而且確定為春節後即可執行。目前上游的說法是,由於第四季度顯示器銷售遠低於預期,而且整體12月份更是創了顯示器面板需求的新低,因此為了確保後續的面板市場價格的穩定,決定繼續執行減產,而且3- 4月的產能控制已經規劃到歷史新低,繼續減少顯示器面板的出貨量以穩定最近一直下跌的面板價格行情。

== == == == == == == == == == == ==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全球經濟不景氣,消費疲弱,只剩剛性需求, 兩岸面板廠虧損了10年,既然已經取得壟斷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當然有能力來自救...

2月春節放假2周, 稼動率剩不到 50%, 3~4月繼續下猛藥,稼動率壓更低, 不信報價不起來..

友達Q1 TV產線滿產,真的太對不起同業的犧牲奉獻了.
Eric Lin1106
想必陸廠也不會計較友達這點產能,而且前面10幾年陸廠內捲、外捲,差點搞死友達、群創,再說,友達也撼動不了大局。
華南證 盤中分析 節錄
1.繼蘋果遭外資降評後,Intel轉投資的ADAS系統開發商Mobileye也釋出一線客戶庫存過剩問題、股價重挫,智慧型手機、車用電子市場同遭利空衝擊

2.TrendForce預估,今(2024)年LCD面板出貨面積則因產品尺寸放大,預估將有機會年增8.6%。主因IT面板競爭激烈,故需仰賴電視面板去化產能,加上今年仍有新一波產業整併,激勵台股面板產業鏈延續落後補漲:群創(3481)、友達(2409)、彩晶(6116)、力特(3051)、元太(8069)、友輝(4933)、光耀(3666)、明基材(8215)
Eric Lin1106
我的達運被放生了,還有中光電咧,友達好,子公司達運也會很補吧。
jerry040161
現在友達好,是靠減產撐出來的,所以只有面板自己好吧...
pqaf wrote:
傳上游屏廠計畫 春節...(恕刪)


《國際產業》打破神話! 華為5奈米筆電晶片 台積電的

彭博社報導,在拆解後發現,華為最新款筆記型電腦採用台積電(2330)製造的晶片,粉碎了有關於中國實現另一項技術突破的傳言。

加拿大半導體產業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在為彭博社進行拆解後發現,華為擎雲L540筆記型電腦採用台積電在2020年生產的5奈米晶片,約莫在當時,美國對華為祭出制裁,斷開了華為與台積電之間的供應關係。

這項發現也打臉了華為本地晶片製造合作夥伴中芯國際也許在製造技術方面已經實現飛躍式進展的臆測。

去年8月,華為發布先進的5G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採用的即是中芯製造的7奈米處理器,這讓中國科技圈為之振奮,但也引發許多人質疑拜登政府圍堵華為和中國晶片產業的天羅地網出現漏洞,以及此類封殺行動最終可能徒勞無功。

在最新的拆解中,TechInsights發現一款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打造的Kirin 9006C處理器。該處理器約莫在2020年第三季進行組裝和封裝。產業專家此前推測中芯已經開發出繞過美國制裁的替代方案,並已實現5奈米這個重大里程碑,成為這個「中國之光」在短短幾個月內第二次取得的重大勝利。

彭博社表示,華為和台積電都沒有對這個發現發表評論。

2023年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取得的重大進展,鞏固了華為作為中國擺脫西方技術並創造國內替代技術的「掌旗官」角色。中國消費者在去年第四季搶購此款智慧手機,使華為營收重返1000億美元重大關卡,同時也削弱了蘋果iPhone在高階市場的主導地位。若真的成功打進5奈米領域,這對華為來說是如同飛躍式的巨大進展,意味著該公司朝目前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又跨進一步。

目前尚不清楚華為如何採購到3年前的處理器,只知道自美國開始切斷其在全球零件與設備供應鏈以來,華為便一直不斷在儲備重要的半導體。雖然華為自2019年就被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但直到2020年當美國升級管制時,台積電才停止接受華為的訂單。過去這幾年,華為在晶片研究與備貨方面投入了龐大資金,同時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在國內打造自家的供應與製造網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