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中國A股今日「千股跌停」登微博熱搜!股民崩潰:亡國徵兆

台股今(5)日兔年封關,人工智慧(AI)概念股強勢,終場上漲91.82點,收在單日最高18059.93點,重返萬八關卡,成交值新台幣3277.25億元。反觀中國股市跌跌不休,中國A股今天開盤沒多久就迎來千股跌停,讓不少股民崩潰直呼「亡國徵兆」。

中國A股今日開盤後不久就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討論如「#A股千股跌停」、「#A股開盤跌破2700點」等,不少中國股民崩潰喊,「這個國家廢了」、「亡國徵兆」、「實在不行就關了吧!」、「看個股這已經是A股三十多年跌幅最大,最慘的一天,史無前例的全面股災和暴跌。兩千多檔股票跌停和接近跌停,5349隻個股,下跌中位數居然高達9.61%,這簡直嚇死人。」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2月5日,低開的A股早盤出現大幅下挫,三大股指均跌超2.3% ,兩市超5200檔股票下跌。滬指最大跌幅2.62%,深成指最大跌幅3.39%,創指最大跌幅2.77%。

A股直直落 中國股民湧向印度使館「求救」

================

陸股尾盤有拉高一些.
產業大老 透露 2024 經濟會比 2023 更艱辛...陸股 和 大陸房市 持續走跌,有符合 經濟基本面展望.

2024悲觀的經濟展望下,
大陸面板龍頭, 靠其壟斷全球市場的絕對優勢, 想藉由控產,緊抓剛需市場, 想扭轉自己命運, 不想和其他產業同流合汙,一起沉淪
s2474
我也覺得現在漲報價便宜中國了
jerry040161
就是中國在控產,不然報價怎麼會漲?
華為力拚AI晶片 衝擊Mate 60熱門旗艦手機產能
2024.02.06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賴宇萍】隨著美國對中國大陸的AI晶片出口管制更趨嚴格,大陸國內對華為AI晶片的需求急遽飆升,消息人士透露,華為已放緩旗艦手機Mate 60系列的生產,轉而以生產AI晶片為優先。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華為在同一設施中生產昇騰(Ascend)AI晶片與Mate 60採用的麒麟晶片。可是低良率問題持續影響華為的晶片產量。

在全球各國力拼成為AI強國之際,大陸政府與民間也在努力提升運算能力,對華為昇騰系列晶片的需求也不斷飆升。路透社報導中指出,輝達掌控了全球90%的AI晶片市場,可是在美國去年10月發布最新禁令之後,大陸客戶被迫轉向國內其他晶片,也迫使華為在龐大的需求壓力下只能優先生產AI晶片。

路透社先前報導指出,儘管輝達推出專為大陸研發的3款晶片,其中效能最強大的H20顯示卡,在關鍵領域的規格,也不如華為的昇騰910B。

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優先生產的是昇騰晶片,而非麒麟晶片,因此Mate 60智慧手機的生產也跟著放緩。其實Mate 60手機一直缺貨,潛在買家在網路上抱怨,預訂訂單需要等上1個月的時間。據了解,華為在努力提升晶片良率、滿足客戶需求之際,也希望這種生產安排不會是長期狀況。
華為被美國制裁,沒辦法用 5奈米生產 AI 晶片, 那怎麼不用 12奈米生產呢?

手機晶片因為牽扯到 20Wh 小電池的續航力,必須盡可能用到 3~5奈米的省電製程..

但AI server 可以裝大型空調散熱, 與其先進製程被美國掐住,沒有進展..不如退而求其次,改用5年前的舊製程,良率極高, 生產較耗電的晶片, 耗費多一倍的電力,多一倍的散熱成本,也是能達成 AI 夢.

一台電動車裝上 50~100 kWh 的超大電池, 是手機電池的 2500~5000倍.
車用AI 晶片 遠比起電動馬達,車燈,空調省電,
5瓦 和 10瓦的晶片, 對這麼大的電池續航力影響甚微.
華為的的車用AI 晶片也可考慮用成熟的12奈米舊製程.
jerry040161
這個..AI運算的效能,不只是耗電問題而已啊.....其他記憶體、網路都需要考慮進來,新製程帶來的好處,不是只有省電而已
vul34622
華為以前是台積電5奈米第一個客戶 CoWos也是 現在用4年前的7奈米昇騰910B 還幸虧 中芯搞出來了7奈米
《半導體》聯詠瞄準AI契機 副董王守仁點名2024可期待產品

時報資訊
2024年2月6日 週二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聯詠(3034)今(6)日舉辦法人說明會,AI(人工智能)題材為法說會必考題,副董事長王守仁表示,看好AI將帶動PC/NB、手機等換機潮,邊緣也需要導入AI,都是聯詠的機會;另外,他也點名OLED TDDI、TV SOC等產品是聯詠在2024年可以期待的。

展望2024年,王守仁表示,供應鏈庫存經過一年多調整,現在已經慢慢回到正常,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總體經濟、地緣政治對終端消費的影響,有鑑於市場變化快速,聯詠也只能密切的做觀察。

以聯詠今年產品表現來說,王守仁表示,看好OLED TDDI成長動能不差;TV SOC(系統單晶面)在新產品、客戶加入下,也有不錯機會;另外,PC/NB的換機需求在AI功能加入下,有利於高階產品會提升,上述機會對聯詠都是成長契機。

王守仁表示,針對AI在PC/ NB、手機的應用上,相關趨勢將可刺激換機潮,且顯示器規格會提升,將對聯詠有利,不僅如此,邊緣也需要導入AI。至於高速傳輸介面,是聯詠公司的核心技術之一,不會缺席;他也透露,聯詠今年ASIC上,營收會有些成長

高階製程六奈米部分,王守仁表示,六奈米是聯詠目前投片的最先進製程,至今佔比不高,主要用在智慧影像與顯示產品。

面對大陸的OLED DDIC價格競爭,王守仁表示,面對低階產品確實會有價格競爭狀態,聯詠也將持續強化產品附加價值、差異化,以及優化的產品組合,以強化客戶產品競爭力。
聯詠副董事長王守仁表示,首季終端需求包括:電視、顯示器、NB、手機 、VR和車用都有下滑
目前電視單晶片略降、中小尺寸驅動IC減少,手機庫存回補告一段落,廠商還在觀察年後需求,目前TDDI出貨將會下滑, OLED約持平,車用客戶在進行庫存調整。

聯詠去年第四季營收271.52億元,毛利率 41.48%,稅後淨利52.27億元,季減16.30%,年增31.79%,每股盈餘8.76元,
去年全年營收1104億元,年增0.43%,淨利233,17億元,年減16.63%,每股盈餘38.32元

展望今年因手機需求衰退、車用庫存調整,首季營收預估季減或達11.4%,毛利率或降至38.5% (Q4 41.5%)

==================

聯詠預告 第一季 手機和 TV IT 面板 相關IC訂單減少, 營收和毛利率都會再減少一些.
jerry040161
這很好啊,產能調控,面板價格上漲,雙貓搞不好賺更多,至於驅動IC.....
markcfwu
台灣面板廠陸續關廠的趨勢不變,以後會不再有生產面板的工廠,直接跟對岸買open cell來組裝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跟太陽能的現況類似,因為在台灣生產面板的成本效益太低了
金融時報:中芯設上海新產線 欲量產華為高階5奈米晶片
2024/2/6 17:27(2/6 17:59 更新)

(中央社香港6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儘管美國全力圍堵中國半導體國家隊,中芯國際仍在上海成功設立新的半導體生產線,將量產華為下一代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即華為設計的5奈米晶片。

2名消息人士透露,中芯國際(SMIC)的目標是利用現有的美國與荷蘭製造設備來生產5奈米晶片。這條產線將生產由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HiSilicon)設計的5奈米麒麟晶片,並將用於新版高階智慧型手機。

去年10月,美國拜登政府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收緊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限制。美國也長期與荷蘭和日本合作,阻止中國取得最新的晶片生產工具。為此,北京政府一直大力投資,盼能建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

儘管5奈米晶片仍較目前最先進的3奈米晶片落後一代,但中國此舉表明,美國實施出口管制之際,中國半導體產業仍未停止進步。

華為去年8月推出配備7奈米處理器的Mate 60 Pro高階智慧型手機,讓業界和分析人士大感驚訝。根據產業數據供應商Canalys,這款廣受歡迎的旗艦手機讓華為去年第4季在中國的出貨量大增近50%。

消息人士表示,一旦達成智慧型手機的生產目標,華為最強大的人工智慧(AI)處理器昇騰(Ascend)920也將交由中芯以5奈米製程生產。

中芯也已提高現有的7奈米產能,以生產更多麒麟晶片和人工智慧繪圖處理器(GPU)。華為的7奈米Ascend 910b晶片被分析師和產業專家認為是輝達(Nvidia)AI處理器之外極具潛力的選項。

然而,3名與中國晶片國家隊關係密切的人士透露,中芯代工晶片的價格較台積電同等級的5奈米和7奈米晶片高出4到5成,現階段良率也不到台積電的1/3。

中國半導體產業專家傅勒(Douglas Fuller)認為,「華為和中芯是否只是想向北京政府展現它們有能力做到?如果錢不是考量重點,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譯者:施施/核稿:楊昭彥)1130206
輝達股價再創新高!市值超過英特爾、AMD、博通、高通四家總和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2 月 06 日
輝達股價再創新高!市值超過英特爾、AMD、博通、高通四家總和


人工智慧市場發展及應用需求的提升,直接拉升了對輝達 (NVIDIA) H100、A100 等高性能 GPU 的需求,不但推升了輝達的業績,也推動他股價不斷創下新高。現階段公司的市值比英特爾、AMD、博通、與高通的總和還高,也使得「兆元男」創辦人黃仁勳身價再繼續前進。


在本週一美國股市收盤時,輝達股價就創下了新高,收盤時來到每股 693.32 美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時的 661.6 美元,上漲 31.72 美元,漲幅為 4.79%。股價大漲並創下新高,也讓輝達的市值也有明顯提升。以星期一收盤時的每股股價計算,輝達的市值為 1.7125 兆美元


這樣的市值有多高?以在週一美國股市收盤時,處理器龍頭英特爾的市值為 1,808.32 億美元,處理器大廠 AMD 的市值為 2,815.19 億美元,手機處理器龍頭高通的市值為 1,607.37 億美元,以及網通晶片大廠博通市值為 5,819.46 億美元來計算,輝達同日的市值是英特爾市值的 9.47 倍,AMD 的 6.08 倍,高通的 10.65 倍,博通的 2.94 倍,甚至比這 4 家公司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5,075 億美元。

此外,就目前輝達市值來觀察,也超過了社交媒體平台 Meta 的 1.712 兆美元,距電商巨頭亞馬遜的 1.769 兆美元也已並不遙遠。尤其,外資目前對於輝達的股價普遍看好,包括高盛和美銀都看好產業對 AI 晶片需求增加,將輝達目標價上調至 800 美元的情況下,輝達股價再往上提升也似乎指日可待
2024年全球車用面板顯示技術與尺寸同步升級
2024.02.07 03:00 工商時報 TrendForce集邦科技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3年受全球車市需求降低影響,車用面板需求較原先預期些微調降,預計將達2.03億片水準,年成長3.6%。展望2024年,在全球汽車需求仍可維持小幅增長的預期下,車用面板出貨量預計可達2.09億片,年成長3.0%。至2025~2026年後,隨著車款推陳出新,除了搭載率已高的中控螢幕和儀表板之外,更有機會搭載更多車用面板,包括後照鏡和副駕駛座顯示螢幕等,帶動車用面板出貨量的年成長率維持約8~9%


TrendForce進一步表示,面板廠轉向投入車用市場的緣由,起因於傳統消費性電子需求在疫後明顯萎縮,市場趨近飽和導致大規模增長的難再現。車用面板市場需求相對較穩定,進入供應鏈可確保未來數年的訂單穩定,且車用面板數量成長潛力大,未來伴隨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將可釋放車內駕駛者與乘客的眼球,存在對面板的潛在需求,故成為面板廠搶進車用面板市場的理由之一。此外,車用面板規格持續提升,如何更好的整合提供給車廠完備的解決方案是關鍵,面板廠可藉此嘗試轉型為Tier 1供應商,直接與車廠對話,並提供包含面板與系統相關的整體解決方案。

●車用面板規格往大尺寸邁進

近年伴隨全球車市逐步回溫,加上車用電子化程度提高,車用面板的發展開始增溫,面板廠在規格提升上不遺餘力。從尺寸上看,早期的車用面板尺寸多半是10吋以下,近年則開始往10吋以上發展,像是12.3、14吋,甚至20吋以上產品。為擴大螢幕面積,面板廠多半可提供拼接的做法,或超寬單片屏的作法,讓未來整體車用面板尺寸可達到Pillar to Pillar的程度。此外,因應螢幕尺寸放大,或超寬屏的顯示與觸控功能整合,目前車用面板新案多半會考慮採用TDDI架構,藉此節省外掛觸控模組的成本,同時可讓面板視效明顯提升。

除了尺寸放大之外,顯示技術已逐漸從a-Si LCD面板轉往LTPS LCD面板發展,特別是高解析度的較大尺寸面板,LTPS LCD面板的成本效益更明顯,同時更具省電效果,在汽車市場趨勢朝向電動化,車用面板朝向大尺寸化發展下,LTPS LCD面板較a-Si LCD面板更具備發展優勢。此外,近年AMOLED面板也開始逐漸向車用面板市場發展,未來在高階車款上,AMOLED面板有機會占據一定地位。


●從友達合併BHTC看車用面板市場趨勢

友達去年宣布將合併德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BHTC)100%股權,加速朝車用Tier 1供應商轉型,顯示出面板廠在車用需求的浪潮下,緊抓提升企業附加價值的機會。據TrendForce了解,友達近年積極強調雙軸轉型,提倡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以及強化垂直整合,故可看到友達在業務範疇上除了既有的顯示器面板之外,也積極開拓包括系統解決方案、智慧製造、健康醫療照護與綠能等相關領域,其中車用相關產品就包括既有的車用面板,以及強調系統整合的FIDM Plus一體化顯示方案。

對此,友達將直接取得進入BHTC相關客戶供應鏈的門票,將可快速擴大並強化友達在車用市場的布局。再者,BHTC本身即具備車廠Tier 1供應商的角色,專精於車內空調,車用人機介面等系統的提供與整合,對作為專業面板廠的友達而言,可幫助其跨入系統整合領域,有助於取得車廠信賴。同時,BHTC在全球各重要區域都有工廠布局,等於直接縮短取得車規工廠認證曠日廢時的時程,並可加速在各區域市場與當地車廠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面板廠作為Tier 2供應商,較難直接探詢車廠的想法,但當具備Tier 1供應商的資源後,將增加與車廠直接接觸的機會,尤其是瞭解車廠中長期5~7年後的車款與規格想法,對現階段對應資源的預先規劃與準備有極大幫助。TrendForce表示,除了友達,群創旗下之群豐駿承接早期統寶光電留下的車用面板業務資源;京東方合併精電成立京東方精電;天馬與華安鑫創合資成立天華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雖僅著墨中國汽車的相關業務,但都可顯示出面板廠正積極朝向下游Tier 1供應商轉型與整合。
群創光電 今天公佈2024年1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65億元,
較上月減少11.6%,較去年同期增加31.0%

群創光電2024年1月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827萬片,較上月減少6.2%;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359萬片,較上月減少14.8%。

================

群創有 響應龍頭BOE的號召, 減產維權..
群創Q4 財報似乎要 拖到 2/15 以後公布了.
NB代工市場投入深水炸彈 廣達主帥親赴聯想搶單
李立達/台北
2024-02-07



地緣政治重新打亂了產業秩序。供應鏈傳出,廣達主帥親自出馬,副董事長梁次震1月親自前往全球NB龍頭廠聯想(Lenovo)總部洽談訂單

據了解,廣達2024年重慶廠代工聯想NB、5G通訊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出貨量有望擴大,對已經穩定多年的NB代工版圖,投下一枚深水炸彈。


廣達並非聯想主要NB代工廠,出貨比重偏低,DIGITIMES Research統計,2023年第4季,廣達對聯想出貨僅21.5萬台,聯想當季出貨為998萬台,廣達出貨佔比僅2.15%

此次梁次震親自出馬洽談訂單,傳比重將增加,然出貨相較前3大聯寶、仁寶、緯創仍低,然後續影響值得觀察。廣達對上述傳聞,不予置評。

值得關注的是,NB不僅產品發展成熟,委外代工產業也相對穩定,廣達此波大動作,由主帥親自出征,代表2意義:一為地緣政治正在改變產業秩序,二為NB復甦並不明顯,以至於各家仍然競爭激烈,套句中國流行語:內捲依舊嚴重。

NB代工訂單版圖近年穩定,ODM各擁其主,聯想主要代工廠為聯寶、仁寶、緯創。惠普(HP)為廣達、仁寶、英業達;戴爾(Dell)代工廠為仁寶、緯創。宏碁為廣達、仁寶。華碩為廣達、和碩、英業達。蘋果(Apple)為廣達、鴻海。

緯創總經理林建勳日前表示,NB產業穩定且成熟,客戶與供應商關係也很固定,主要因為NB代工的價錢透明,也很合理,客戶不會因為1~2美元之差就換供應商,好處是,價格競爭變小,然壞處是,也搶不到別人訂單。

業界分析,此次廣達大動作出擊,與聯想洽單,主因有二,一為產業景氣未完全復甦,如廣達日前內部信透露的訊息,經濟大環境2024年並未變好,「期望景氣今年會自行復甦,完全不切實際」,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因應地緣政治引發的市場新常態。

中美從2018年啟動的貿易戰延伸迄今,已成科技、國防、經濟的全面對抗,過去並未被關稅波及的NB品牌,也在進行分散生產,在泰國、越南、墨西哥等地擴大產能,在整體出貨規模成長有限下,也意味在中國生產的產能減少。

中國重慶、成都是NB組裝生產重鎮,也成為此波品牌廠分散生產衝擊最明顯的地區。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供應鏈外移不僅將讓當地用工人數減少,也同樣代表稅收與地方經濟萎縮,在過去經濟持續快速成長時,影響不明顯,然如今經濟放緩,影響更明顯。

供應鏈分析,過去中國地方政府積極招商,廠商享有土地、廠房等購置、租稅等各種優惠,如今情勢翻轉,廠商也會承受直接壓力。

惠普在2023年曾發出聲明,即使在東南亞與墨西哥等地擴充產能,然中國仍是全球供應鏈非常重要的一環,且堅定致力於重慶業務。

有ODM指出,中國目前仍是最大的NB組裝生產地區,佔比高達9成,然也有ODM指出,20年前NB供應鏈遷至上海、昆山等華東地區,10年前遷至重慶、成都等華西地區,如今又遷移到東南亞,也許短期內看不出遷移變化,東南亞尚未建立起供應鏈,然將是遲早的事。

零組件廠分析,地緣政治正在改變NB供應鏈,因為各家因應客戶需求,在不同地區設廠,一旦設廠,就需要訂單,在整體市場規模未明顯成長下,如何餵飽各廠產能?已有零組件廠不惜殺價搶單,未來可能會更嚴重。

地緣政治的另一影響是,不只全球市場分為中國與非中國2大塊,電子供應鏈也被分成2塊。

蘋果是最明顯案例,中國近年都是蘋果第3大營收貢獻市場,因應地緣政治,蘋果在印度、越南設置生產基地,主要為非中國市場,台廠是主力,而在中國生產,已逐步轉以中系廠為主。
............
廣達越南建廠新進度 再砸6.2億購地

2023/11/11 15:58:42
經濟日報 記者吳康瑋/台北即時報導
廣達早在今年4月中就已公佈越南「QMH F1」廠正式動工、力拚明年量產的消息,而當時是以高達5149.62億元越南盾(約合新台幣6.756億元)的價格,將廠房興建案發包給越南當地建設公司偉世康( Visicons)來完成,工期自昨日開始,一路到2024年2月1日,整項工程採「總價承攬」,雙方均不得因工資、物價變動而增減。
廣達於今年4月時宣布,將前進越南南定省美順工業區建設旗下越南一廠,並將該廠區作為拓展越南市場的首要據點,第一階段廠區初估達22.5公頃,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完工(明年第2季末);此外,公司已攜手當地政府簽署「電腦生產計畫協議」,外界看好待越南廠完工,也將可支應蘋果旗下MacBook的組裝訂單

據聞,廣達旗下筆電產能,目前仍以中國大陸重慶廠及上海廠占比最高,隨著美中貿易戰爆發,廣達也逐步啟動產能移轉,雖然越南廠起初是以擴充旗下筆記型電腦產能為先,但待整體運作順暢後,公司將再視集團全球化布局與相關需求進行調整,該廠有望成為旗下在東南亞的第2個生產基地。

廣達近日走勢續強,主要受惠AI伺服器市場利多輪動,股價也自今年初起漲飆高,市值大增超過6,800億元,而公司昨日下午也召開法說會,並公佈2024年展望,廣達指出,隨著市場需求逐漸回溫,再加上出現更多AI應用,集團對NB市場的長期前景保持謹慎樂觀態度,並預期明年NB出貨量,將保持相對穩定表現


................
梁次震 副董 蠻拚的
新增越南廠 搞蘋果 應是老美戰略考量
大陸 重慶廠 應是希望 維持產能 就是總代工量增加
咖啡 種多了 老美爽喝咖啡
幸好AI PC及 AI 伺服器 代工5哥 都增加了底氣 市值 扶搖直上 廣達股市市值 排名第4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