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prozacist wrote:
其實我想問的是,當...(恕刪)


可以弱弱的請教一句
什麼生意可以每天開門
做到90歲還不膩

是柑仔店嗎
求解
感恩
杏仁茶來一杯 wrote:



可以弱弱的請教...(恕刪)

投 資


shih3246 wrote:
第一先達成"財務自由"。

第二開始思考"如何花錢"。
我是相反,想通了花錢的問題後,才達成了財務自由...

很多人都困擾於到底要擁有多少錢之後,才能安心退休不工作?
想不通這個,就很難安心提早退休,可是要想通這個,不能單單用最常見的什麼一個月花幾萬,可以花幾年這種算法,這種算法一來隨便一算都是要幾千萬,二來沒有算到真正會花"大錢"的部分,譬如大金額的出國旅遊、換車跟換屋。

我退休前一年派駐德國,我租屋特地找了有景觀、有庭園的別墅,在半山腰上,這是我理想中的住宅,生活一段時間,興奮期過後,也就覺得就是這樣了,原本心中一直有念想的別墅夢,似乎變得可有可無了,也讓我原本掙扎於退休或是繼續賺錢累積財富,一下子就覺得不那麼困擾了,回國之後就提出辭呈。

財務自由之於我就是花錢的自由,我想花的錢我可以花的起,那就算財務自由了,所以還是要回歸本心,不能壓抑自己,不然就不算真正的自由,所以那種每個月花幾萬的算法,怎樣有辦法自由起來?買輛車花個200萬,難道得要幾十個月不吃不喝?

有些錢得要先花過,才能體會這件事情對你人生的重要性,要不然當某天你覺得財務自由了,才又發現你有某件很花錢的夢想要實現,那不就又要掙扎了?

當然最終極的財務自由就是像顏回那種,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當不需要任何物質就可以自得其樂,世上就沒有任何金錢可以束縛你的了。
ejan1969 wrote:
我是相反,想通了花...(恕刪)


曾經在01看到有大大說

達摩面壁9年不花1毛錢就達到財務自由了...


ejan1969 wrote:
我是相反,想通了花錢的問題後,才達成了財務自由......(恕刪)


你的想法也很正確,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我發覺有些好野人,很會賺錢,卻不懂得善待自己,辛苦了一輩子,賺了很多錢,不只是本身很節儉而已,還很吝嗇,勞其一生,結果財富全留給下一代,這樣的人活了一生,有何意義?

如果真的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那就另當別論。

只愛賺錢,卻捨不得享受,也不想學習,只想把財富留給孩子,這樣會很快樂嗎?

我也希望"財務自由"之後,想花錢就可以隨心所欲,不用思索錢夠不夠花,想買一棟房子,錢就有了,想買一輛車子不用思考就買了,但是我的財務自由,並不是這樣的,我想我也沒法達到這種境界。

我生活簡單,沒啥慾望,即使我想買房買車也都會先有規劃,只要達到我基本的開銷,被動收入>生活支出。就算是已達成自己的財務自由了。

想買奢侈品,可以從生活費再省一些,慢慢累積一筆錢出來才買。我覺得這樣反而會更令我有成就感,得來不易的東西,反而會更加珍惜它。

shih3246 wrote:
我生活簡單,沒啥慾望,即使我想買房買車也都會先有規劃,只要達到我基本的開銷,被動收入>生活支出。就算是已達成自己的財務自由了。


我看到有種說法是:

被動收入 >= 所在國家的平均年收入 X2

財務自由並且維持相當水準的生品質

這是一個比較值得追求的財務自由境界
Elpis_C wrote:

被動收入 >= 所在國家的平均年收入 X2

財務自由並且維持相當水準的生品質

這是一個比較值得追求的財務自由境界恕刪)


每個人的定義並不相同,需求也不一樣~~

財務自由並且維持相當水準的生品質。。。這點我認同。

被動收入,就因人而異。

杏仁茶來一杯 wrote:
可以弱弱的請教一句
什麼生意可以每天開門
做到90歲還不膩
是柑仔店嗎
求解
感恩


小藥局,不需要付出太多勞力,但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


杏仁茶來一杯 wrote:
這個問題我有體悟
到...(恕刪)


確實,為別人不為自己,要堅持下去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很尊敬陳樹菊阿姨,就算還沒達到財務自由,他也能不求回報的捐款做善事,而且即便善行後來廣為人知了,還出國領過獎,他還是繼續默默地在捐助,我覺得他才是台灣真正的有錢人。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財務自由追求的是心靈的自由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或許可以做點解釋。
需求層次理論: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會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

通常是從低到高,滿足一個後會去追求下一個,那達到越高層次的,就會越快樂嗎?我是覺得不一定。

最快樂的時候是在那個階層達到最高的時候,而一旦你踏往下一個階層,而又得不到滿足時,這時人就會產生煩惱。有時候人過的快樂是因為不知道(或不在乎)自己的無知,而人會煩惱也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無知,而又太想要脫離這個無知。以前曾經有個報導說,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是不丹,他們會快樂是因為與世隔絕,處於比較低的需求層次,一旦滿足就很快樂,然而近幾年隨著進入不丹的外來觀光客越來越多,帶來新的刺激,人們開始欲求不滿,一旦開始有所追求,就會有煩惱,現在的不丹人民已經沒那麼快樂了。

不再煩惱錢的人就會比較快樂?我覺得也不一定。因為當你一直要工作賺錢,工作佔你很多的時間,你就不會煩惱太多別的事情,譬如說什麼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之類的,也就是沒空往下一個層次去邁進,可是一旦你的人生從工作賺錢中解脫出來,你也許會因為太無聊而去思考一些會讓你煩惱的事情,也許會變得更不快樂。

有時候有些束縛、有些羈絆的不自由,也不見得就是壞事,譬如像家人的牽絆,這是一種不自由,不過正因為這樣不自由,才能讓你的心裡不那麼空虛。樓上有人講到90歲還在顧店,看起來是種不自由,不過又何嘗不是一種寄託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