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難為了內褲的操盤手,把23萬張股票賣了快3個月還賣不完,借券賣出也累積到29萬張,子彈即將用盡,已經仁至義盡,同志接下來請自求多福。

叭叭抖勒咪
剩下兩萬多張了(不含今天)[大笑]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面板級封裝 技術大突破

面對AI晶片與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快速崛起,半導體封裝正邁入「高密度整合」與「異質封裝」的新階段。

國際市調機構Yole Group預估,全球面板級封裝市場將從2024年的1.6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7%。傳統封裝方式受限於材料與尺寸,難以有效支撐晶片規模擴大與高階應用需求,因此新型封裝架構成為國際科技大廠積極投入的方向。例如Intel投入以玻璃基板取代傳統矽基板或有機材料,發展具高剛性、低熱膨脹與低訊號損耗特性的封裝結構,以因應AI、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的快速變化。這也讓玻璃基板封裝成為全球關注的下一代關鍵技術。

因應全球半導體技術快速演進與新世代高效能晶片封裝需求,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工研院開發全台首創的「面板級封裝高深寬比全濕式完整解決方案」,成功打造一條從鑽孔、附著層、晶種層到電鍍填孔的完整製程鏈。

傳統技術在處理這類「高深寬比」的玻璃微孔時,常因金屬鍍層不夠均勻、附著不牢,導致晶片穩定性不佳,就像在光滑玻璃杯內壁黏貼金屬箔,一不小心就可能脫落。為解決這個問題,工研院研發出「濕式附著層(Adhesion Promoting Layer,APL)」技術,能讓金屬如同貼身衣物般緊貼孔壁,附著力提升三倍,且仍保持表面光滑平整,有效提升製程可靠度。針對深度超過寬度15倍以上、宛如極細吸管般的玻璃孔洞,團隊也優化晶種層的製程參數,讓金屬沉積的分布更加均勻,就像在狹小縫隙中均勻塗漆一樣,成功讓均勻度提升至70%以上,為後續銅填孔作業打下穩定基礎。

此外,傳統電鍍製程常需繁複的脈衝控制,如同要用精細節奏控制澆水時間。此技術改採穩態電鍍技術,不僅簡化系統設計,也省去高昂設備成本,仍能穩定完成銅的填孔作業,提升整體良率。這套創新方案具高度彈性,能廣泛應用於6吋到12吋晶圓,以及300×300毫米面板級玻璃基板,可對應不同尺寸與封裝規格的晶片生產需求。

此項技術成果已通過完整實驗驗證,展現無缺陷銅填孔、電鍍層分布均勻等高品質結果,成功克服Trough Glass Via(TGV)封裝在高深寬比條件下的量產瓶頸。根據美國ACM Research資料,面板級封裝材料利用率較傳統晶圓封裝提升三至七倍,顯著減少材料浪費並降低成本,為量產提供經濟效益。工研院此項技術不僅補足台灣在高深寬比玻璃封裝領域的技術缺口,也為產業開拓新市場提供堅實支撐。

在開發過程中,工研院同步推動國產供應鏈的整合與落地應用,結合聯策、誠霸、超特、立誠、旭宇騰等企業,架構起可量產驗證的封裝生態系,建立高深寬比玻璃異質整合封裝製程平台,協助台灣產業降低高階封裝製程門檻與成本;並透過自主材料與設備開發,減少對海外技術依賴,為國內半導體封裝自主能力升級奠定重要基礎;同時帶動高頻、高速、低延遲通訊應用的發展,搶占新興應用市場的先機。

隨著AI、HPC、車電與感測元件等需求不斷升溫,高階封裝技術重要性日益顯著。工研院這項具備自主性與延展性的解決方案,不僅象徵台灣在先進封裝技術邁出關鍵一步,更為未來半導體產業升級與全球布局提供強大動能。
pqaf
成長至2030年的6億美元? 這數字太少了吧,那麼多業者,不夠吃.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AMD盤前暴漲35%!證實OpenAI拿1成股權 台積電ADR跟漲逾2%

OpenAI與晶片大廠AMD宣布達成合作,未來幾年將導入高達6GW(千兆瓦)規模的AMD Instinct GPU,首批1GW預計於2026年下半年上線。此舉不僅使OpenAI有機會取得AMD約10%股權,也讓AMD股價在週一盤前暴漲超過35%,台積電ADR盤前也漲2%。

據《CNBC》報導,AMD已向OpenAI發出最多1.6億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實際行使數量將依晶片部署進度及股價表現分階段解鎖。首批認股權證將在第一批1GW部署完成後生效,後續則隨OpenAI擴展至6GW並達成技術及商業里程碑陸續釋放。若OpenAI全數行使認股權,依現有股本計算,約可取得AMD一成股份。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表示,「AMD在高效能晶片領域的領導地位,將加速AI技術普及,讓更多人受益。」這項合作也讓AMD躍升OpenAI的核心策略夥伴,成為目前AI產業內最大規模的GPU部署協議之一,預期將緩解供應鏈壓力,並降低OpenAI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事實上,OpenAI兩週前才與NVIDIA敲定高達千億美元的股權及供應協議,專為AI模型建設提供10GW專屬算力。搭配此次AMD合作,OpenAI已在短短兩週內承諾投入約1兆美元於基礎建設。

除了與AMD、NVIDIA合作,OpenAI也積極與Broadcom洽談客製化晶片方案,並與Oracle合作建設資料中心。業界分析,這種資本、股權與運算資源互相流通的「環狀經濟」,雖可加速AI產業發展,但若其中一環失效,恐引發供應鏈壓力。

對AMD來說,這不僅是商業里程碑,更證明其新世代Instinct產品線獲得市場認可。AMD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表示,這是「雙贏局面,推動全球AI基礎建設,也帶動整個AI生態系進步。」

OpenAI的基礎建設野心也持續擴張。旗下「Stargate」計畫已在德州Abilene啟用首座運算中心,採用NVIDIA晶片,未來新墨西哥、俄亥俄及美國中西部預計將引進包括AMD在內的多家供應商的設備。

截至台北時間10月6日晚上8點半左右,台積電ADR盤前報價上漲6.98美元或2.39%,暫報299.17美元。
AMD已向OpenAI發出最多1.6億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實際行使數量將依晶片部署進度及股價表現分階段解鎖。首批認股權證將在第一批1GW部署完成後生效,後續則隨OpenAI擴展至6GW並達成技術及商業里程碑陸續釋放。若OpenAI全數行使認股權,依現有股本計算,約可取得AMD一成股份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45873#ettoday


「AMD送OpenAI買自己的晶片」 陸行之:永動機槓桿玩到極致



記者許力方/綜合報導

OpenAI和AMD(超微)宣布達成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不僅將獲AMD提供數十萬塊晶片,還收購超過10%的股份,消息一出,AMD股價在周一盤前交易暴漲35%,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AMD此舉相當於送客戶Open AI 300多億美元來買自己的晶片

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個人臉書上對Open AI入股超微一事以「這是什麼概念?」發文,他表示,AMD發10%幾乎無成本股票,也就是一股一美分,如果用市價200美元乘以160mn shares 來算,相當於是送給客戶Open AI 300多億美元來買自己的晶片。



AMD是給Open AI來買還沒上市的MI450 AI晶片嗎?陸行之說,今天AMD盤前超漲30%,dilution(稀釋)10%,現賺20%,永動機投資槓桿玩到極致,AI泡沫越吹越大。最後他更以「稀釋10%,但訂單接不完的概念」來形容Open AI入股AMD的協議。

事實上,OpenAI前腳才跟輝達(NVIDIA)達成協議,獲得100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後腳又輝達的主要競爭對手AMD達成協議,收購超微約10%的股份,AMD預計,這項合作協議將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
.............
OpenAI 結盟超微可添購10%股權 台積、鴻海、廣達沾光

2025/10/07 02:34:16
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科技組/綜合報導
OpenAI與超微達成重磅協議。超微6日宣布,將透過多年合約,提供AI晶片給奧特曼主導的OpenAI,每年可望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OpenAI並可獲認股權證,最多能添購超微10%股票。


這是全球AI界繼輝達砸千億美元投資OpenAI,及輝達與軟銀分別斥資50億美元、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還有OpenAI豪擲3,000億美元向甲骨文採購算力之後,再度迎來一顆震撼彈。尤其OpenAI甫獲得輝達鉅資力挺,如今卻回頭採購輝達在AI晶片勁敵超微的產品,並有望入股超微,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法人指出,輝達、超微的AI晶片都由台積電(2330)代工,OpenAI現為業界當紅炸子雞,無論其採用哪一家AI晶片,台積電都是大贏家,預料OpenAI後續也會擴大AI伺服器委外代工訂單,鴻海、廣達等代工廠同步得利,若超微乘勢出線,也將帶旺健策、群聯等超微既有協力廠。

超微執行副總諾洛德(Forrest Norrod)5日表示:「我們認為這個協議是變革性的,不只對超微如此,對整體業界動態亦然」。


根據超微與OpenAI簽署的合約,OpenAI將從2026下半年起,分幾年布建超微AI晶片,總算力達6GW(10億瓦)。OpenAI明年起,將用即將上市的超微MI450系列晶片,建造1GW設施,超微將從此時開始認列營收。


超微主管估計,此協議每年營收將達數百億美元;且相關效應加持下,未來幾年可從OpenAI和其他客戶,取得1,000億美元以上的新營收。超微策略主管海因(Mat Hein)指出,其他人將會跟進,這是業界先例,會對廣泛生態系帶來重大影響。


另外,超微將給OpenAI認股權證,最多可購入1.6億股超微股票、約10%股權,每股價格為1美分。





..............................


OpenAI 奧特曼主導 真厲害 艦長說 搞AI 是天才 沒想到 股票 天份似更高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電視面板 10 月起需求放緩,面板廠調控產能

邁入 10 月也就進入今年第四季,TrendForce 研究副總范博毓觀察面板市場指出,包括電視、監視器、筆電面板需求走弱,面板廠因此提出因應措施

首先看到電視面板,年末旺季促銷備貨趨於尾聲,部分品牌開始調節庫存,電視面板需求開始放緩。面板廠計劃十一假期期間進行產能調控,中國各家面板廠安排 3~7 天不等調控天數,平均稼動率從第三季維持 80% 以上,到了 10 月修正至 80% 以下,希望以此穩定電視面板價格。觀察 10 月電視面板價格走勢,32 吋至 75 吋全面持平態勢。

監視器面板需求持續走弱,預計較 9 月減少 9%。雖然需求趨弱,但面板廠針對主流規格機種如 FHD 規格,同樣因為虧損狀態而不願在生產計畫積極配合客戶需求,面板價格也不願有更多讓步。買賣雙方僅在面板價格維持穩定上有共識,預估 10 月監視器面板價格走勢呈現持平水準。

筆電面板需求預估走弱,且品牌客戶除檯面下的優惠外,要求更多跌價的態度轉積極,預估面板廠多半會答應品牌要求,開始在需求淡季期間反映一部分面板價格下跌。觀察 10 月筆電面板價格走勢,低階 TN 機種因為價格偏低、利潤不多,預估面板價格持平;IPS 機種僅部分 16:10 機種面板價格仍有機會持平,其餘機種面板價格預估下跌 0.1 美元。

根據 TrendForce 10 月上旬面板價格預測,65 吋電視面板均價 173 美元,55 吋均價 124 美元,43 吋均價 64 美元,32 吋均價 35 美元。

監視器面板方面,27 吋面板為 63 美元,23.8 吋面板均價 49.9 美元。筆電面板方面,17.3 吋為 38.2 美元,15.6 吋面板均價 40.2 美元,14 吋面板均價 26.9 美元,11.6 吋面板均價為 25.1 美元。
ovonel
面板單價都很便宜,破屏自己拿去換,維修費都快能買新機了~!!這零售的面板真好賺。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甲骨文毛利不如預期引發恐慌

甲骨文公司(Oracle,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ORCL)週二股價一度下跌達 7%,原因是一篇來自《The Information》的報導指出,該公司 AI 雲端業務的毛利
率極低,這可能會對其雄心勃勃的 AI 擴張計畫的獲利能力構成挑戰。

根據報導中引用的內部文件,甲骨文在截至 8 月的三個月內,透過出租由輝達(Nvidia,NASDAQ: NVDA)晶片驅動的伺服器,產生了約 9 億美元的營收,但毛利僅約 1.25 億美元,相當於 14% 的毛利率。這一數字甚至低於許多非科技類零售企業的水平,也低於許多股票分析師先前的預期。

文件顯示,雖然甲骨文的 AI 雲端伺服器業務銷售額在過去一年幾乎成長了三倍,但其毛利率在 不到 10% 到略高於 20% 之間波動,平均約為 16%。報導同時指出,甲骨文在出租新舊版本輝達(Nvidia)晶片的小量伺服器時,正遭受「相當可觀的虧損」。

據文件內容,先前提到的 14% 毛利率 已包含人力成本、電力開支以及營運甲骨文資料中心的其他直接費用,其中也包括部分設備折舊支出。而文件指出,若將其他未明確列出的折舊費用計入,毛利率將再被削減 約 7 個百分點。

原文內容:
Oracle (NYSE:ORCL) stock fell as much as 7% Tuesday followinga report from The
Information that revealed the company’s AI cloud business operates with razor-thin gross profit margins, potentially challeng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itsambitious AI expansion.

According to internal documents cited in the report, Oracle generated approximately $900 million from rentals of servers powered by Nvidia (NASDAQ:NVDA) chips in the three months ending in August, with a gross profit of just $125 million - translating to a 14% gross margin. This figure is lower than many non-tech retail businesses and falls below what many equity analysts have estimated.

The documents showed that while sales from Oracle’s AI cloud server businessnearly tripled over the past year, gross profit margins fluctuated between less
than 10% and slightly over 20%, averaging around
16%. The report also indicated that Oracle is losing "considerable sums" on rentals of small quantities of both newer and older versions of Nvidia’s chips.

The 14% gross margin figure reportedly accounts for labor, power, and other direct costs of running Oracle data centers, including some depreciation expenses for equipment. Additional unspecified depreciation expenses would reduce themargin by another 7 percentage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反駁低毛利說 黃仁勳:甲骨文AI雲端業務將「非常有利可圖」

甲骨文 (ORCL-US) 靠租賃輝達 (Nvidia)(NVDA-US) 繪圖處理器 (GPU) 的雲端業務傳出利潤微薄,令投資人對其在人工智慧 (AI) 熱潮下的獲利能力心生疑慮,股價應聲下挫,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周二 (7 日) 出面反駁,他表示,新技術一開始或許賺不到錢,但最終將能從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賺到「豐厚的利潤」。

甲骨文近年積極轉型為雲端和 AI 運算供應商,是 AI 熱潮受益者,今年以來股價已累積上漲超過 60%。受傳言影響,甲骨文周二盤中一度重挫 5%,終場跌幅收斂,仍下跌 2.5% 至每股 285.24 美元。輝達收盤小跌 0.25%,每股報 185.04 美元。

The Information 同日稍早引述內部文件報導,甲骨文在 8 月底止的三個月內,透過租賃由輝達 GPU 晶片驅動的伺服器,獲得約 9 億美元營收,毛利率僅 14%,遠低於甲骨文整體約 70% 的水準。部分租賃少量繪圖 GPU 的交易甚至出現「可觀的虧損」。

然而黃仁勳周二下午接受 CNBC Investing Club 節目「Monthly Meeting」主持人 Jim Cramer 訪問時不以為然,表示甲骨文「將會表現得非常好」。

黃仁勳從更細緻的觀點出發,他說:「當你首次推出一項新技術時,一開始很可能賺不到錢,但卻將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帶來豐厚的利潤。」

黃仁勳還特別強調經營 AI 運算用大型 AI 資料中心的複雜度,他說:「甲骨文對輝達系統的處理並不容易… 你必須構建基礎設施,提供土地、電力、冷卻系統,然後還要營運這些東西。」

甲骨文曾透露,雲端業務需求正蓬勃發展。該公司 9 月曾表示,截至 2026 會計年度第 1 季的「履約義務餘額」(也就是雲端合約積壓訂單) 年增 359%。根據媒體報導,這主要由甲骨文與 OpenAI 達成的 3000 億美元運算合約帶動。

甲骨文當時也預測,到 2030 年雲端基礎設施收入將達道 1440 億美元,遠高於 2025 年的略高於 100 億美元。儘管當天公布的上季獲利與營收低於市場預期,但在新合約與財務展望激勵下,甲骨文當天仍暴漲 36%。但從那時算起,甲骨文股價已回吐部分漲幅,下跌約 13%,反映外界對 AI 投資動能的疑慮加深。

黃仁勳也在與 Cramer 的對談中,談到輝達與其他三家關鍵夥伴的合作,分別是 OpenAI、英特爾和 CoreWeave,以及「美國在 AI 軍備競賽中勝出」的重要性。
pqaf wrote:
工商時報 袁...(恕刪)

群創受益面板需求回暖,營運穩中拚動能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報告,隨著電視品牌商提前為年底促銷活動備貨,電視面板需求增強,也為群創光電(3481)挹注營運正向動能。

群創在新技術方面的布局也顯示出成效。公司已於第二季通過主要客戶的認證,並開始出貨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初期每月出貨量約數百萬顆,預計年底前將提升至每月千萬顆,這將進一步增強其營收表現。

儘管面板市場仍面臨一定的挑戰,群創的營運基本面顯示出回穩的跡象。隨著中國面板廠商在十一長假期間減產,這將有助於穩定市場供需,進一步提升群創的議價能力。
Eric Lin1106
友達借券賣出從8月除息後的17萬張,增加到昨天的30萬張。同時間股價從12塊左右,漲到昨天14.1,這期間股價被合庫、借券越賣越高。[謝謝指教]
pqaf
今天很多公司要公布 9月營收和 Q3季營收數字..
1.台達電 9月 賺2.25 股價1005 配息率約5成 約配12元 高階寡佔事業
2.南亞科DDR4 缺貨 快100了
OpenAI攜手韓系記憶體雙雄:每月90萬片晶圓的AI軍備競賽
全世界 月約當260萬片 他要90萬片 不缺才怪
3.台積1445 後年看70 20倍
................
面板 是必須品 等供不應求
群創光電公告2025年9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199億元

1.事實發生日:114/10/09
2.公司名稱: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
群創光電 (股票代碼:3481) 今天公佈2025年9月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99億元,
較上月增加6.25 %,較去年同期增加2.7 %。

群創光電2025年第三季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78億元,較上季增加2.82%,
較去年同期增加4.23%。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
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9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無

------
這個營收很可以喔, 已經創今年新高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