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長期打壓物價才是台灣困境的主因

台灣的困境 撇開開放民選20幾年的政治空轉不談

不是台灣退步了 是其他國家進步太多了
十幾年前 台灣人最喜歡嘲笑對岸 現在呢?

沒競爭力的老闆太多 眾所皆知 也不用討論了

那其他人呢
抱怨低薪 希望台灣可以向國外薪資看齊
但是沒人要自己當那個發高薪的老闆

人人都想乘涼 誰要去種樹?

等到自己種了樹 結果 還是壓低薪資 信不信?

mark1329 wrote:
如果以此推論,為了...(恕刪)

每個國家都有他拿手的產品,片面產品比較本來就是不合理。
以統計角度來看是要用物價指數來恆量會比較客觀,這是抓一籃子的東西進來算的,有機會可以研究看看。
沒爬文

不知道這棟樓有幾層會用經濟學ABC 的範疇來討論.... 呵呵
購置房屋,應該算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其他物價上漲幅度相對於房地產算小,但房價上漲數倍,一般人的薪資也沒多大成長,適度物價通膨對經濟是有益的,但短期內大幅物價通膨,對於多數受薪階級是有害的。
super01tw wrote:
在錯誤認知的前提引申...不論是 房 車 超市賣的食品 很多東西其實都比台灣便宜 比台灣貴的就只有人力附加價值(恕刪)


歐美為什麼人力附加價值高?就是因為高薪,這沒有錯,而且是遠遠貴於台灣,無論是做工、醫療、服務,動不動就是要你幾個月薪水。

但為什麼你說的那些東西比台灣便宜呢?這可不是因為歐美企業有良心,而是這些所有生產來源的成本,都透過進口和自由貿易轉嫁出去了,車子,代工來的。手機、電腦、家電、通通都是人力便宜的地方代工出來的;如果iphone就完全在歐美生產製造,你看一支價格要增加多少。食品則是透過貿易,或是廣大的領土和巨量的生產,搭配機械設備去降低成本的,台灣成本本來就是比別人高,但售價卻被強力壓抑,只能用人力成本cover。


歐美房子便宜?如果換算一下土地和人口密度,還便宜嗎? 這部分的重點在於政府的政策,如果政府有保障人民居住的權利,多興建公宅只租不賣,台灣就不會有這麼多人炒房。

炒房炒股還有背後的意含,那就是"投機"在台灣能創造的價值是遠勝於"投資"的,有錢人的資金一定要有地方去,如果台灣投資環境好,投資能產生的利益大於炒房炒股,那資金自然願意投資,就像歐美各種基金不斷尋找獨角獸企業去投資;但台灣投資環境真的惡劣,資金不如去炒房炒股。

台灣問題在短視,政府這樣,人民更是如此,進口的東西加了一堆關稅,結果台灣人買東西反而貴了,沒享受到自由貿易的優點,然後保護主義,一說要開放國外進口的東西or人材,就無腦的抗爭,造成沒有競爭力,外國也不願意跟台灣多打交道,因為台灣就是這麼的自私和短視,只想要別人開放好的給你,台灣卻一點虧也不想吃。

問題一環扣一環,很難用區區幾個字或幾個面向去講清楚,我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在台灣人貪小便宜的性格沒改變之前,這局面不會改變。
所以油電雙漲才是潮流,台灣真是跟不上時代

看來離一個波蘿麵包台幣150元不遠了
t100390101 wrote:
國內投資俗語說 殺頭...(恕刪)

老而不死謂之賊,我覺的這句話快要出現在各大企業中了,

台灣重要重大的企業,全都是老人在把持,好不容易死了個王永慶,但誰敢改變,
又死了個張榮發,結果新主還不是被老臣守舊派把持給弄掉,

如果我下一代要找工作,我會請他找年輕的執政團隊公司,除非那些老而不死的公司出的起兩百萬以上年薪,不然去了也是被壓榨

一堆老人在上層領乾薪,只想照以前賺錢模式經營,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問題

就算有些知道說要創新,但是錢還是進了老人口袋,當初為創新努力的人,啥都沒有
原po是老板吧?!

原po是老板吧?!

原po是老板吧?!

內心的想法是:[不是我不想給員工加薪,是公司賺的錢很少!]

-----------------------------------------------------


說到一例一休,真的是很令人不舒服的政策!

七天假就砍就被砍了,不要用一例一休來做補償!

本身是五百大企業的員工,一例一休目前只感受到缺點,完全沒多領到薪水!

台灣物價比大陸貴, 薪資卻比大陸低

民眾都無力消費了,提高物價有何屁用?

台灣是靠出口賺錢,只靠內需是不夠的.

打壓物價?你是不是住在平行時空阿,物價沒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