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長期打壓物價才是台灣困境的主因

國內投資
俗語說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投資,事前評估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有多少利潤,
(價格 - 成本) X 數量 = 毛利
當 價格 長期被政府打壓,毛利長年不斷的壓縮到微利,當然投資也就逐年減少。

實質薪資倒退,青年低薪
勞工希望加薪,老闆或股東難到不想多份一點股利嗎? 但物價被壓低,企業獲利成長有限,企業主夾在股東跟員工之間,利潤不是分給股東就是分給員工,即便真有心幫員工加薪,除績效好的員工幅度較大,大部分員工就加個意思而已,但也因為低物價,員工對實質購買力的感受不強,大部分員工也就溫水煮青蛙的接受少幅加薪的事實,例:當年物價漲個5%,公司只加薪1%,購買力明顯下降,想另謀他職的人當然就會增加了。這樣的企業自然被員工淘汰。

年金問題
以15年平均投保薪資來計算月退金,假設投保薪資不變,每月發4萬月退金,物價不變時,領到4萬的實質購買力還是4萬,但如果物價每年漲3%,領到4萬的實質購買力只剩25673元,15年前的3萬元在今年的購買力只剩有19250,所得替代率只剩不到50%,自然解決替代率過高的問題。
PS.文中假設投資薪資不變,在物價年年3時當然不可能,主要是要表達物價成長可能讓所得替代率自然下降。

投資增加還會帶動人力需求,增加企業找人難度,就會願意提高薪資讓找人時間下降。
物價年年成長會讓人民不易滿足現狀而更積極努力工作,以增加收入來因應未來。
物價年年成長會讓企業獲利年年成長,自然也會比較願意超額加薪。

這是我個人長期觀察台灣現狀後的分析,分享給大家。
你真的覺得是政府打壓物價?政府只打壓廠商"聯合漲價",單一廠商漲價政府是不管的。
台灣老闆很愛用砍價方式競爭,消費者又只注重價格,長期下來造成現在結果只能說活該。
這個問題我記得很久以前好像有討論過,台灣政策歷任官員在壓抑物價上面一直不遺餘力,導致台灣長期物價有偏低現象。
雖然後果就是目前看到的低薪問題,但事情總是有兩面。
若單用名目人均GDP來看,台灣人民平均所得遠低於歐州大部份國家與日本韓國。但若用實質購買力來看,台灣甚至超過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就看取捨了。

其實我個人認為台灣應該要放手物價管控,讓物價大漲一段時間,並讓人均所得同時間飆漲到30000美元,或許對台灣長期發展會比較建康一些吧。

其實最快的方法是政府幾年內直接調高基本薪資到30000以上,同時放手讓物價往上飆漲一段時間,有些台灣存在的長期問題或許相對會減緩吧。

不過想想就好,光是民眾觀感問題就可以導致政治動亂,所以就不要想太多了。
現在台灣企業的困境是四大皆空,缺水、缺電、缺人才,環評又過於嚴苛 ....

企業出走潮反映台灣「四大皆空」

其他三樣還好解決,唯獨人才沒辦法,你給一倍的薪水,產值也不會增加一倍的。台灣值得高薪的人才,都讓台積電這類領頭公司搶去了!剩下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突破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引進國外高階人才,不過這犯了台灣年輕人的大忌,太陽花學運就是因此而起。前朝所有引進國外人才的努力,全部宣告失敗,現在廠商唯一的方案就是出走。
msds wrote:
其實我個人認為台灣應該要放手物價管控,讓物價大漲一段時間,並讓人均所得同時間飆漲到30000美元,...(恕刪)


在台灣,為何物價大漲,人均所得也會漲 ???

拿一例一休來說

多少企業,公司行號,開店的,擺攤的都在喊漲

記得一例一休政策執行前,勞工.政府.資方三方面開會

某工會理事長說,如果一例一休要執行,他們以後就不打算給員工加薪了

各位還記得嗎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物價其實都一直在成長 而且沒有降低過
台灣的困境卻越來越嚴重
那你觀察到哪去了?
以前還吃過一碗50~60的牛肉麵
現在美食街的牛肉麵都要快200了
而且物價還在一直上漲當中
只要有話題帶動物價就一直上去 例如一例一休
那你覺得物價一直飆上去就會更好嗎?
其實只會更慘而已

台灣的問題是大多數的錢都被亂搞掉了
政府浪費了納稅人的稅金做些沒有意義的建設和政策
人民也瘋狂去追那不斷高漲的房價
只希望不工作就可以賺炒房的錢
炒房帶來的結果 甚至連一般的店家都無法負擔房租
弄倒了一堆創業者 路邊隨處可見有些店忽然就不見了

而且中小企業的老闆大多短視近利 沒有長遠的眼光
只會做代工沒有未來發展的想法
而且台灣的文化不尊重專業
只希望用低薪找到員工 長期壓榨的結果更是削減了整體消費
結果讓大陸短短的幾年進步到超越台灣 以前台灣覺得大陸落後
現在大陸的一二線城市薪資打趴台灣
所以可憐到只能依賴陸客來台消費
現在陸客也不來了 台灣人自己有錢消費幫自己人嗎?

環境的惡化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就可以帶動
是從源頭的政府 人民 和老闆都出了問題才會開始


台灣企業在原物料成本增加時,為了維持競爭力而不會跟著調漲商品成本,而是會等到撐不住或是有能隨大家一起漲價的藉口時跟著漲。一例一休的漲價大部分肯定不是人事成本增加,只是反應之前該漲未漲的而已。
phS00313 wrote:
在台灣,為何物價大...(恕刪)


物價與薪資是連動的,各國皆然。
這就是為什麼歐美東西貴。就是因為薪資高東西才會貴,或者說東西貴才會薪資高,道理都是一樣的。
一例一休某種程度也是變相加薪,所以物價才會波動上去。

msds wrote:
物價與薪資是連動的,各國皆然。
這就是為什麼歐美東西貴。就是因為薪資高東西才會貴,或者說東西貴才會薪資高,道理都是一樣的。
一例一休某種程度也是變相加薪,所以物價才會波動上去。

正解,,,

薪資沒動,物價自然不會亂動,市場機制,同業競爭,自然會定出物價.

政府沒那麼大本事打壓物價,只能打壓薪資.
1997年基本工資15840,
2007年基本工資還是15840,
十年不動,種下今天低薪的惡果.

明天就把基本工資提到3萬,一次過,好嗎?
去年8月19273....9月20008....今年1月21009...加上一例一休,
結果就是現在的萬物飆漲,再加快點呢?...60元便當立馬破百.
會有多少人去跳樓呢?是老闆先跳?還是弱勢勞工先跳?

不動不行,太快當然也不行.
t100390101 wrote:
國內投資
俗語說 殺...(恕刪)


物價不是重點。。。


重點:

1.股市市場機制薄弱,多坑殺散戶,現連大戶也能被坑殺到屍骨無存,股市交易秩序蕩然無存。。。
財政部長任意放話股市上萬點,金管會毫無作為,放任股市的詐欺行為,坑殺無數。。。


2.股市風險過高,資金多往房地產,養地養房之風盛行,炒地皮早成了政治上常見手法。。。


光以上兩點,資金外流和養房養地嚴重,經濟上猶如被抽乾活水,隨處可見死水。。。

年輕人在市場上籌措資金不易,已不見公司猶如雨後春筍般之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