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guest2000 wrote:
散戶能有多慘?只要不(恕刪)


說得好! 誰損失最大,當然是外資,否則何必急賣900多億。次之是國發基金,再來是四大基金。

散戶笨嗎?看個人。我發覺現在的年輕人即使初入股市,多有用心研究。台灣股市易受外在因素波動,幾十年來多如此,經過幾次大風大浪的人可不在少數,希望大家還好。

金流的問題,所以只要單純想持股是否是積優股?基本面如何?及本益比是否過高?

空頭的人看到國安基金就跑了,最大的壹招,各主要央行聯手拉。
huaikang wrote:
單純是~你買貴了(恕刪)

奈米戶都用定期定額
除非扣款日是期貨結算日
才有可能買貴......
guest2000 wrote:
散戶能有多慘?只要不(恕刪)

沒錯,就是杞人憂天,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意思
我只關心台G的業績,3年後eps會是多少?50?
3年內我的估計是24、30、39,假設配發股息為12、15、19
那麼600元成本的殖利率就是2%、2.5%、3.2%,很滿意了
至於股價,就不好估了,大家自由心證就好

輕鬆點,王拍到一朵很美的花,猜人名?
KingDavid520 wrote:
沒錯,就是杞人憂天,(恕刪)


所見類同。

台積電除非自己掉球,否則基本面持續向上。

我寫「值得看三年」是保守說法。只要了解下列幾點:
1. 台積電與三星及Intel 在技術的差距。若對手全力追趕要多久?
2. 提供「晶圓代工」產能的差距。要追上台積電先進部份的產能要多久的建設期?多少的費用?
3. 有多少晶圓製造的工程師?多少願意在潔淨室的作業人員。
4. 薪資成本是台灣的幾倍?
5. 封裝?
6. 專利?

歐美政府想幫忙本國的公司,掐指算算就知「難」。
weber2654 wrote:
所見類同。

台積電除非自己掉球,否則基本面持續向上。

我寫「值得看三年」是保守說法。只要了解下列幾點:
1. 台積電與三星及Intel 在技術的差距。若對手全力追趕要多久?
2. 提供「晶圓代工」產能的差距。要追上台積電先進部份的產能要多久的建設期?多少的費用?
3. 有多少晶圓製造的工程師?多少願意在潔淨室的作業人員。
4. 薪資成本是台灣的幾倍?
5. 封裝?
6. 專利?

歐美政府想幫忙本國的公司,掐指算算就知「難」。


當初無人能敵的宏達電 技術領先世界 現在去哪了?
goet0 wrote:
當初無人能敵的宏達電 技術領先世界 現在去哪了?

當初宏達電有什麼技術是領先世界,有什麼東西是別人做不出來的?
goet0 wrote:
當初無人能敵的宏達電 技術領先世界 現在去哪了?

宏達電比別人早推出 Android 智慧手機,因手機熱賣,2011 年股價一度衝上 1300 元。
但之後公司營運狀況惡化,市場也很快的被蘋果、三星、聯想、中興、華為...瓜分!

請教你宏達電這樣是稱得上技術無人能敵、領先世界嗎?!
你雖然看衰台積電也不用這樣亂兜吧!
台積電變環積電後
台灣半導体本土製程技術會降級為二線
研發與一線製程會被迫移往美日
mbljeff wrote:
台積電變環積電後台灣(恕刪)


能變成「環積電」?

那台積電水,電,及工程師來源分散更能因應半導體需求的擴張。

RD主場應該還是在台灣,十年內主要增加應該主要是「美積電」,「美積電」能成功的話,台積電市值不知又高了幾級? 變成環積電,那是十年以後才有可能性?
weber2654 wrote:
能變成「環積電」?那(恕刪)

台積電的製程領先,最保守估算至少3年,樂觀看待則可到10年。
因為12吋晶圓廠的興建投產至少要花上3年的時間,這還是最快的。

美積電將於2021年動工建廠,如果順利,2024年才能投產5nm製程,
如果有日積電、歐積電,那也是5年後的事了,
三星、Intel製程要追上台G也一樣是5年後才有可能發生,

在興建之前還要通過環評,這是全世界都一樣的,
台積電南科FAB18的環評總共就花了2年多時間才通過,
原本FAB18計畫要落腳中科大肚山,因環評未過,才移到南科,

以下是台積電南科18廠的重要記事:
2014.12.24啟動環評 (中科大肚山彈藥分庫環評未通過)
2017.01.18通過環評
2018.01.26動土建廠
2019.03.xx裝機試產
2020.06.xx開始量產
從啟動環評到量產一共花了5年多的時間

台積電南科18廠的基本資料:
基地面積:42公頃。(大安森林公園26公頃)
總樓板面積:95萬平方公尺。(28萬多坪)
總潔淨室面積:超過16萬平方公尺(約25座標準足球場大)。
總投資額:新台幣5,000多億元。
員工人數:4000名(5奈米)。

所以網路小白唱衰台積電,我卻完全不擔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