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高中不教一點金融相關的知識?


lovedrunk wrote:
歷史地理我記得好像一...(恕刪)


這就是我們年輕人的價值觀

只要學賺錢就好 其他都不用學 有需要再GOOGLE就好了

那幹麻學數學 有需要拿計算機出來按就好了

現在每個人手機都有計算機功能 有需要拿出來按就好了

應該把小學背九九乘法表的時間 拿來教他們怎麼炒股炒樓
沒有好的老師怎麼會有好學生. 貴族國小教股票無法想像沒有基礎就教應用會有多大效果..
此外,多數市場贏家都沒有高學歷..

lovedrunk wrote:
歷史地理我記得好像一個禮拜都各四堂還是兩堂還有一些什麼三民主義之類的
這些課程有些根本以後一輩子都碰不到了,我記得國中歷史從石器時代開始教起
然後高中又再從教一次,只是要背更多細節,地理就什麼土壤層的,這些東西上大學後根本就都忘光了
史地是要教但我覺得只要有點概念就好了,我想除了上這些的專門科系外我們國高中背的XX年發生XX事變根本一輩子也不會有人去問你。(問你就IPHONE拿起來GOOGLE一下就好了)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把這些課程縮短比重跟時間把這些挪出來的時間拿去教金融知識不是更好
畢竟大部分的人工作就是為了要賺錢,看看身邊一些人完全都沒有金錢觀,也完全沒想過要投資東西
每個月月光族,借現金卡的一大堆。學這些知識才是跟我們一輩子都相關的吧
之前也有看到新聞說某貴族國小就在教股票投資了,我想能給小孩上這種學校的家長應該多少都會理解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不曉得樓主所認為的金融知識是甚麼?
何謂KD線?何謂夏普指數?還是「試簡述循環性貸款的意義」?


國高中所教的是基礎知識,
而更深刻的學問,都是建立於基礎知識而來的。

以樓主所關切的金融來說,
三民主義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國家階層的視野,從大方向來了解政策的意義。
歷史的應用就太廣了,唐太宗的「三鏡」應該大家都知道,
從公司組織的發展,組織與組織間的交互作用,到強盛衰敗的因素,都有太多例子可引用,
地理更是重要,各地特產、氣候狀況、區域位置,這些應該都能成為基金、期貨的基礎,

相信樓主也常聽說某某專家、某某高手「博學強記」,
博學與強記是分不開的,
正因為強記,才能從豐富的知識中,加以消化、彙整,
正因為強記,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當然現在科技發達,搜尋引擎打打字就好,但那些始終是別人的資料,
只有存在自己腦中,才能有效成為屬於自己的資訊。

howardmai wrote:
不曉得樓主所認為的金...(恕刪)


你講的太深了 人家不想知道過去歷史的演變 只想知道未來如何炒股炒樓炒黃金
都交會了
以後找誰當加班加班加班的上班族呢

皮日休 wrote:
教了你還不是沒錢玩...(恕刪)



中肯

這時候教也是聽不懂..還不是狂睡
這很難拿捏

舉投資工具-股票來說可能會變成以下狀況:

1.一不小心變成電視投信投顧講的口沫橫飛(很hi,可是不符教學內容)
2.開始講交割日期,編制股東名冊日期,移動平均線的算法,戈登模式...(很扎實,可是台下睡成一片)

舉基金來說:

1.一不小心變成書局裡基金達人,開始講4433法則,世界局勢(很hi,可是不符教學內容)
2.開始講基金成立目的,保管費,經理人費用算法,合併清算...(很扎實,可是台下睡成一片)

如果只是很基礎的理財教育,像是單純的介紹投資標的

1.一不小心變成銀行裡的理專,開始洗腦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很hi,可是不符教學內容)
2.開始講世界上第一家銀行歷史,第一間成立共同基金的財富管理銀行,利息的算法...(很扎實,可是台下睡成一片)

如果是給生活與倫理或是公民教育的老師教:
1.照稿念課本(我不玩股票的,怎可能會懂)
2.快段考了,下節課數學老師說要加強,同學自己念念就好

美國高中課程除部份必修課程以外,大部份是採選修方式,類似我們的大學課程.
選修課程中也包含先修大學商學院的基本金融與經濟學.
學生有多樣的選擇,多種嘗試,才能多少知道自己未來適合那一種大學科系.
我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教育是百年大計,台灣的高中教材,三十年前與今天基本差異不大,但這三十年來,世界變化有多大呢?
教育方式決定了國力的盛衰,那台灣的未來呢?
所以要有校外實習與教學
花幾萬買個材料費
很值淂的
花了那要多時間學歷代王朝
可有學歷代貨幣 銀行 公司 海軍 的興衰嗎

微積分?
發明 微積分的那位 金融市場可被修理的

課堂有教如何上街SHOPPING與消費權益
勞工權益

可有人家裡不教 不學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