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樓主的描述,樓主準備5年後45歲過退休生活,預計擁有一間自住房子跟1000萬現金,樓主認為:
是把1000萬全部定存然後逐年把它花完比較保險呢?
還是把它全部買0056領股息來用會比較好呢?
...以0056的殖利率,1000萬所配的息我們一年還花不完呢!
財務自由真的是很個人的,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是你想花多少?
1000萬的0056一年配息50萬左右,有人是花不完,對我來說則是差很多,有人把存款逐年花完也無所謂,有人則本金不能動,要被動收入>生活支出才行。各種路都可以,看看那一樓諸多網友的回應,不下10種的資產配置組合,我覺得差別不在於最終的數字,而是"安全感"。
那一樓還沒有人回要樓主把房子貸款套現出來用,不過我想大概會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不過這是我會做的方式,房子套現再投入生息資產,創造更多的現金流來厚實我的金山,才能增加我的"安全感",要不然以那種條件,我是不敢退休的。
很多人都忽略了自住房產在資產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人要有一間無貸款房子才安心,不過這樣就等於是坐擁金山而無法利用,我則是相反,1000萬的房子+1000的生息資產,比不上2000萬的生息資產+1000的房貸所帶給我的安全感,房貸你可以分20年慢慢還,生息資產可是每年可以貢獻你現金流,向銀行借錢,你是"客戶",擁有資產,你是"老闆",同時當老闆跟客戶,多好!
我現在的房子是2009年買的,準備再10來年,老二去念大學時就要換屋賣掉了,30年房貸本金大概還掉一半多,賣掉後收回的資金,可以再換更大的房子,更大不代表更貴,會搬離北部,或是狡兔多窟,這也是我理想中的一種生活模式,平常日住郊區,假日住市區,剛好跟別人相反,不用怕塞車,市區有市區的好,郊區也有郊區的好,可以的話,就兩者得兼,完全靠自己不容易,但是銀行可以幫你,對於貸款,我是多多益善的。
:用房子貸款大額現金出來,雖然目前的房貸利率不高,但轉到對岸投資..大陸匯回資金又困難,又有匯損和匯兌的利差存在。
目前已經第三年了,請各位看官再看下去。
把樓拉回來正一點。
財務自由我覺得應該要對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定義,但普遍應該也有一個大致上的標準,我個人認為:
當你每個月的被動收入>你每個月的必要開支時,基本上就算是財務自由了。 當然每個月的被動收入遠大於開支,當然更爽。
一個月被動收入5萬,開支3萬,結餘2萬; 一個月被動收入10萬,開支同樣3萬,結餘7萬。
每個月有7萬淨現金可花和每個月有2萬淨現金可花,可是差很多的,是吧?
有看過富爸爸.窮爸爸的大概都知道:EBSI象限,以及被動收入的重要性。
房租、股息股利、專利金、證照出租..等, 以及任何你本身不用花上太多時間在上面的淨收入,都算是被動收入。
個人較為專精不動產,所以被動收入幾乎都是房租這項收入,目前每個月的淨收入是18000+2800+8000+4000+5000+5000+6500+11500+15000=75800,每個月的開支大約在33000左右。那麼我每個月的現金淨流入就有42800可花費。不過這純粹是以我的被動收入扣除開支而已,小弟目前還沒退休,所以還是有主動收入來源。
郭台銘很有錢吧? 張忠謀也很有錢吧? 但仔細想想.. 他們其實都提過要退休甚至之前已經退休了,但迫於現實因素又回公司掌舵,我看他們可能很難退休,公司那麼大...要養那麼多人,有能力接班的人又極為難尋。
所以...仔細想想自已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每個人要求的不同,有些退休時有1千萬就很好過了。有些人可能會要求的更高。
但現實是! 其實大多數人退休時可能連300萬的現金存款都沒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家好好想想自已想過的生活,好好的努力,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