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i wrote:
依照這種盛況看來個人猜想如果泡泡破裂,不只是投資客連我們這種自住型的民眾大概也很難倖免
看看美國日本泡沫怎麼爆的就知道過程和結果
1. 房價到達不合理的地步,負債/收入超過150%【美國英國都是這樣垮的】
2. 房價續漲,但是成交量減少
3. 價格漲到一個地步幾乎沒有成交量有六個多月
4. 賣家開始拋售大減價,其他賣家跟近
5. 成交量還是不起色但價錢每月直殺10%
6. 營造業開始有大量的失業人口
7. 這些人還不起貸款,銀行法拍的數目同期上升
8. 銀行因為法拍的數量多到一定的程度破產
9. 更多人失業,整個社會沒有消費力
然後就是6-9無線循環,房價五年或是十年爬不起來
美國/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現在美國的法拍還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多
而且成交量和房價還是低的不得了...
所有的人都一起完蛋,有房貸的會還得很辛苦甚至要拍賣自己的房子
沒房貸的可能沒有工作要靠儲蓄,做生意的會發現沒人願意消費
最爽的事軍公教因為退休金可以照拿,不會被股市影響到....
如果是全球性的爆炸,美國股市下殺的可能還算少
但是各國股市下殺的一定會像當年2008年一樣....看歐洲股市最近的表現就知道了...
銀行放火 燒焦百姓 克魯曼
2010/11/27 轉寄 列印
【于倩若譯】
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著的《格列佛遊記》舉世聞名,但近來的事件令我想起他1729年發表的諷刺短文《野人芻議》(A Modest Proposal),文中建議生活困頓的愛爾蘭人把小孩賣給別人當食物,他說:「這種食物想必有些貴,但已吃掉大多數窮人家父母的地主顯然最有權擁有這些孩子。」
現在,這些地主換成了銀行家,雖然銀行家只是導致民眾陷入困頓並沒有吃人。
愛爾蘭原是一個經濟奇蹟,但最後卻被失控的銀行與房地產開發商引發的投機熱潮所取代,愛爾蘭及其他歐洲國家銀行提供的資金則助長此一熱潮。
後來投機泡沫破滅,這些銀行也面臨鉅額虧損。你可能預期借錢給銀行的人也該分攤虧損,畢竟這些人都已成年,未能認清風險應責任自負。但情況並非如此,愛爾蘭政府已介入擔保銀行債務,把私人虧損變成公共義務。
愛爾蘭在銀行破產前幾乎沒有公共債務,但在納稅人被迫承擔鉅額銀行虧損後,愛爾蘭的主權債信受到質疑。為安撫市場,該國推出嚴厲的撙節支出計畫。
愛爾蘭負債不是為了支付公共計畫,而是為了援助唯利是圖的民間業者,讓人民承擔債務。
更精確地說,人民承受的不只是債務。由於削減支出已導致愛爾蘭陷入嚴重衰退,因此除了銀行債務,民眾也飽受收入銳減和高失業率之苦。
但嚴肅之人說愛爾蘭別無選擇,說這是為恢復信心的必要之舉。怪的是,市場信心未見改善:投資人注意到撙節措施導致愛爾蘭經濟日益惡化,紛紛撤離愛爾蘭債市。
愛爾蘭上周末同意接受紓困,但事實上是藉承諾採取更多撙節措施來換取信用額度,好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市場並不領情:愛爾蘭債券殖利率進一步攀高。
現在看來,愛爾蘭的情況比冰島還不如。冰島的經濟衰退及失業情況比愛爾蘭輕微,看來更有機會踏上復甦之路。
部分原因在於冰島讓借錢給本國銀行的海外貸方為自己的誤判付出代價,而非由納稅人擔保民間壞帳。
愛爾蘭已第三年採行撙節措施,但信心仍不斷流失。嚴肅之人不知道何時才會意識到,由老百姓承擔銀行家過錯乃罪大惡極。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https://hiveos.farm?ref=693615
推薦碼,使用後會有10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