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y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看了各...(恕刪)




若是實支實付,有分手術雜費總額計算型(南山,國寶,宏利,新光等)及非總額型

一般非總額型的分成三部分

1.病房費:依健保身分住院,健保價病房差額給付-->看你的限額上限多少,不會有依病種打折狀況

2.手術費:會依手術部位或術式而有不同比例 x 手術費限額
這個會有你所述的狀況,不過要看闌尾炎或剖腹探查術或LC手術對照表百分比

3.雜費:依健保身分住院,要依雜費限額內給付,或許有部分是自費,但因你是以健保身分住院
,住院期間自費項目仍需以健保身分計算,不得以非健保身分而打折.


通常會有爭議都是在自費項目是否以非健保身分而打折,

事實上很多理賠人員並無執照

看來你的保險員也並無能力幫你爭取應有權利

自己了解保單內容才是上策









owenivy wrote:
請問實支實付有那幾家...(恕刪)


你可能被誤導了,保險局早就公告各保險公司,副本也可以申請理賠喔!

但是........

保險的本質是在補償被保人所遭受的損失,如果你在二家公司都投保相同的意外險,又因為意外事故產生了醫療費用,若二家保險公司都理賠意外醫療,那就變成是在靠保險賺錢,失去保險的真正意義,同時又讓各家公司的理賠經驗變差,導致未來保費上漲,變成是把不必要的支出轉嫁到未來的保戶身上,所以一開始保險公司是僅以正本收據作為理賠的依據,因為這樣才可以遏止想靠保險賺錢的人!

只是.......

保戶會覺得說,我都繳了二份保費,我只是想讓自己有多一點保障,請問我這樣有什麼不對嗎?為什麼在我發生事故時,只能領一份的錢?
沒錯!保戶的立場也沒問題,保險公司也不能因為一小群的害群之馬而一竿子打翻船上所有的人,所以保險局公告各保險公司,要求各家保險公司也要針對副本進行理賠,這樣可以讓保險公司更強化核保以及理賠的能力,於是現在投保這種保險時,很多要保書上會要求說明是否有在其他家保險公司投保相同的險種,作為核保上的依據!


以上供參!
stopy 大大您好,
若您的保險規劃中含有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類型之商品,
那麼就應該就此一部分於保障範圍中限定之項目全額給付,
若您投保的商品規則是屬於日額/實支可轉換之類型,
那麼保險公司應該要按照您家人:
(1)住院期間應支付項目之開銷總額 (通常是病房費、手術費、醫療器材費...等雜費)
(2)住院天數轉換之日額 (假設住一天一千,18天就是一萬八。)

這兩項之中擇高給付,
但要注意條款中有些項目可能不給付會被扣除,
您的專員可能是為了保守起見所以跟您說的比較低,
但實際上他仍應該為您的權益爭取最多的理賠幅度與核算,
若他連這樣的服務都沒辦法做到,
不如自己找客服或換個專員比較實在。

812084 wrote:
你可能被誤導了,保險...(恕刪)


誠實一點講 買保險不就為了賺錢嘛 不賺錢幹嗎買 機會難得
謝謝各位大哥的提醒,小弟先回家研究一下保單才是上策,再次感謝各位花時間幫小弟。

o湛藍顏色 wrote:
誠實一點講 買保險不...(恕刪)

人有千百種
當然會有各種不同的想法
對我來說保險的正確意義在分攤未來未知的風險

o湛藍顏色 wrote:
誠實一點講 買保險不...(恕刪)


那還得看是買的人賺錢,還是保險公司賺錢,還是業務員賺錢 XD

hob5378 wrote:
那還得看是買的人賺錢...(恕刪)


買的人看到數字眼睛大亮 最好別有事 有事我要拿大條
賣的人幫他規劃少說自己賺錢 不是全險就是拉高
保戶活在假想 業務賺他的荷包
保險公沒錢會想辦法請精算師設計各種讓公司能賺錢的商品
這次七月份調整有在佛心來著嗎 也沒有 是不好意思才稍微調整生命表 其他也貴死人
不都是想賺錢~~~~ 好怕歐洲倒

阿阿阿!!!!不都是這樣
看起來應該只是理賠員在分辨收據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自費費用那天是健保。
不知道是你比較會算還是精算師比較會算,
保險本來就是分散風險的方法,
哪時候會發生事情誰也不知道,
如果已知事情會發生,那應該就是故意或帶病投保吧?
這樣保險公司理應拒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