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chhu wrote:
您好 交易的成本 就是買基金所需要的費用(手續費0.6% 保管費每年0.1%) , 融資出來的利息 台幣1.5% 美元2.5% 歐元 1% , 融資上限 是基金淨值的七成 , 除非是同幣別 否則跨幣別融資時 萬一遇到同時間匯率與淨值下跌時, 要補比較多的資產以達到 七成的界線.
您實作過嗎? 還是看資料而己? 沒有開辦費?
融資出來的利息只有台幣1.5%嗎? 比房貸便宜?
yachhu wrote:
連大 您好
透過私銀質借
舉例說明 我用OBU帳戶 在UBS買了一百萬美元的高收債基金,而這一百萬的基金可以抵押設定給 UBS , 然後 我可以在OBU用境外公司名義 借美金出來 或者在 DBU 用個人或公司名義 借出台幣(1.5%) or 美金(2.5%) . ( 當然借出額度的上限是基金淨值的七成 匯率用當時匯率計算 ) .
我想問連大 會覺得用這樣的幹{槓}桿方式 把高收債抵押借出現金 再投入同樣的高收基金 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嗎
謝謝

Wliu705 wrote:
版主你好:
有一本財經暢銷書,書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版主是全台金字塔頂端百分之一的人物,感謝您的分享。版主的人生經驗如此豐富,堪比擬小說裡走出來的人物,或許,版主可以考慮寫一生豐富的前傳,出一本書,暢談你的理念,真正讓社會大眾明白,什麼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ejan1969 wrote:
樓主是有錢人沒錯,但他在本樓分享的是他"實踐"的過程,不過很多板友都太執著在"有錢"這個上面了。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他們為何可以比你我更有錢的原因,但是談到花錢就沒有太多的不一樣了,花錢是與生俱來的,有的人就是愛花,有的人就是不愛花,要不然你看看眾多的年輕人,有人就是會成為月光族,有人就是可以存下一大筆錢。
我相信樓主就算不太有錢,他還是會這樣的到處去體驗這個世界的,搭不起商務艙,就搭經濟艙啊,搭不起經濟艙,還有廉航,還有紅眼航班...住不起五星飯店,還有旅館可住,住不起旅館,還有青年旅社可住...吃不起餐廳,還有超市可買來吃,再不行,自己帶電湯匙也可以煮泡麵...花錢體驗,100萬有100萬的體驗方式,10萬有10萬的體驗方式,1萬也有1萬的體驗方式,3萬塊可以買一支iPhone,3萬塊也可以去巴黎體驗一下羅浮宮,重點不在錢上面,而在於你要或不要而已。







arvid.tw wrote:
00kg說.他去過100多個國家.小弟有點保留態度
界上有多少個國家?
世界上共有226個國家和地區,國家199個,地區27個。亞洲(48個國家), 歐洲(44個國家/2個地區) 非洲(53個國家/3個地區) 大洋洲(14個國家/10個地區) 北美洲(23個國家/13個地區) 南美洲(12個國家/1個地區
小弟以前做設備的.只去過20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