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nnyjiunny wrote:
必須將其他收入約束在某範圍內
必須將花費限制在固定範圍內
推這個才是重點
這對夫婦最厲害的就是像是蟑螂一樣的節儉生活
為了省醫療費用到台灣生小孩
去落後國家環遊世界
我覺得這中間最難的就是旁人的眼光
你想想看你的同學或是收入相同的同事或是朋友
開車住房子,你要住宿舍走路過著貧民一樣的生活
也不會去聚會或是婚禮
父母兄弟之間也不需要聯絡
平常穿得像是乞丐一樣
還不是一個月或是一年
而是長時間都是這種幾近於吝嗇的生活
存的錢也是花的吝嗇
我猜這對夫婦有幾個特徵
1. 非常能吃苦
2. 非常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3. 非常在乎錢
4. 同三,沒甚麼感情
其實這這些特質好好在工作上發揮,是可以更容易成功的
不用過這麼辛苦才能存這些錢
這種例子最常見的就是生了一個小孩
結果長大以後把這夫妻的錢花光光
不然就是小孩從小就有金錢錯誤的價值觀
長大唯利是圖也沒有感情
一天到晚和父母搞對抗
總之這種走極端的作法都是有反作用的
只是時間要拉長才看的到
不過寫成改編劇本娛樂性倒是十分夠
光是省錢搬家的樣子就超好笑,來台灣生小孩省錢的嘴臉
都是電影很好的題材
外加CCR,沒人拍簡直是浪費題材
曾經 在美國 及 德國 因為父母健康 緊急回國
父母在不遠遊 所以兄弟姐妹 都沒有出國留學
出國也沒超過1個月過
曾經 有機會 要到大陸管理長住 也因小孩就學問題.
沒關係啦
以前出國 一開始是跟朋友
後來是跟 女友 後來的太太
現在 變成 全家含小孩
負擔從 1個人 2個人 變成 4個人
開銷有差還是沒差有人說 就便宜的國家玩一玩 例如香港 泰國 韓國 ..
我告訴大家 小孩也會玩膩的
所以 全家帶小孩 也去了 美國 加拿大 澳洲.. 等等 10多個國家
有時候 看別人 沒結婚 或結婚沒小孩 或父母已...
羨幕他們 自由自在 賺得都花在自己身上
有時候 又覺得 撫育下一代 看他慢慢長大 也很好 孝順父母要及時 歡喜做 甘願受
都好啦 沒有誰對誰錯
對了 台灣人 跟美國人 對於奉養父母 還有必須買房才能有家的感覺 這件事情 是否有本質上的不同呢 ~~
看這故事,我和多數人感覺不同。
因為我本也可這樣選擇,但是時空會變化。
38歲之前在下自己就賺到了他們兩倍以上的財富。那是20多年前了,當年的錢應該比他們現在的還好用。台北的房價1000萬可買到敦南有前後院的1樓房子。(在下不是炫耀,因為後來也是兩袖清風。)
到處有6%以上的投資機會,當時我認為已經可以退休了。放下了工作,迷上高爾夫,天天下場打球,一年國內巡迴兩三趟,國外也到處去打。每月開銷接近20萬。(有沒吹牛,去看我高爾夫版的發言就知道)
如果像他們那麼省,我現在應該比當年更有錢,但是我沒後悔當時的選擇。現在會兩袖清風,原因:
主要當然是花費太大,加上原本估算的財源產生變化,因為利率從6%降成1%,物價通膨,大部分開銷變成3倍。
更重要的,人不可能長期退休,休息久了一定想出來動一動,重回社會會銜接不上。很多投資都會虧損。20多年前的東京和曼谷房地產去買在高點也是虧損的一個原因。
(勸人不要退休,退休沒甚麼好,有工作才真好!)
我與主人翁都是兩頭極端,『過』與『不及』都不好。但都能作為中庸之道者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