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貓 wrote:本樓我應該算最常分享書的了吧,呵呵,就是一種吃好倒相報(台語)的想法,也有點拋磚引玉的概念啦。
e大可以常常分享您...(恕刪)
社交天性這本書買了超過1個月有了,前面有點硬,啃不下去就先跳過看別本,這幾天別本差不多都看完了,才又拿出來看,看到第三章才開始覺得有意思,裡面提到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叫做被社會排斥的痛苦感,實驗場景是受試者待在一個房間裡,然後進來一個人跟他玩拋接球的遊戲,後來又進來第三人,然後第二人就忽視受試者,改跟第三個人玩拋接球,只是一個沒意思的拋接球而已,那個被忽視的受試者仍然會產生被社會排斥的感受,腦部會產生跟生理痛苦一樣的反應。
讀到這裡,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被黑名單黑掉的人的社會排斥感,即便心裡想說這沒什麼、這沒什麼,但是腦部仍無法避免產生痛苦的反應,這樣的痛其實等同生理的痛,前面很多人討論殺生的問題,我就在想,殺生的罪孽是因為造成對方死亡,還是因為造成對方痛苦?假如是後者的話,那黑掉別人所造成對方的痛苦,是否也是一種殺生?霸凌別人是否也是一種殺生?
靈魂的問題,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沒有靈魂,<大腦解密手冊>這本書裡面有談到意識的產生,這當然還屬未知領域,不過書中提到的觀點,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是一種量變產生質變的想法,這其實牽涉到人類的意識是何時產生的?寶寶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具有意識了嗎?我自己的觀察是覺得還沒有產生意識,就是遵照深植在基因內的本能在行事,就像候鳥天生就會導航一樣,那所謂量變產生質變就是當腦神經的連結數超過某個數量,譬如100億,就自然產生了意識,那我們能不能造個類似的電腦讓它產生意識呢?理論上可以,不過即便是超級電腦也還遠遠不到這個數量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