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一年多資產減少近億,慘!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不見得要美元吧?台灣也很多
我奇怪的是,你既然缺台幣,有收回的資金,幹嘛又一直買人民幣的理財產品?


台灣的利率都很低吧.... 而且上述所說的特別股、可轉換公司債、債基一定穩賺?

再說,缺台幣一樣沒得買.....

若是把大陸資金全數收回(先要確保剩餘的6個平台都沒倒,順利到期)...

真的都順利收回全換回台幣還債的話....

1.仍然資不抵債....不夠還房貸...

2.而且等於認賠,不再有理財收入,難道意思是年近半百去找工作?

3.轉進大陸理財產品或p2p龍頭平台,利率雖低,但是依舊可以加減賺...

剛搜索一下台灣可轉債:
"踢爆上市櫃公司發行「可轉債」黑幕:股價大漲,讓無良大股東賺飽,小散戶只有賠錢的命"

有這麼黑嗎? 「可轉債」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金融產品嗎? 不轉的話不是固定收益良品?

rickchiu wrote:
上次有人分享大好像是台北定存股 ?6-7年的時間 19元漲到30元...而且年年領股利...
但是現在買呢? 30元過6-7年後會漲到40幾元? 然後每年一樣可領1元多的股利?
未來股價會不會漲那麼多,沒人說得準。
但是因為通貨膨脹,
很多定存股股利慢慢增加幾乎是確定的,
而股利增加自然會反映在股價上。


rickchiu wrote:
剛搜索一下台灣可轉債:
"踢爆上市櫃公司發行「可轉債」黑幕:股價大漲,讓無良大股東賺飽,小散戶只有賠錢的命"
有這麼黑嗎? 「可轉債」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金融產品嗎? 不轉的話不是固定收益良品?
現在的可轉債的利息幾乎都是零,
已經沒有人為了利息買可轉債
可轉債對一般股股東不利,
對持有可轉債的人有利,
與是不是散戶無關。
如果已經知道持有可轉債有利,
何不加入大股東,
在適當的時機買進可轉債一起賺...
rickchiu wrote: 有這麼黑嗎? 「可轉債」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金融產品嗎? 不轉的話不是固定收益良品?
投資都是要做功課的,你不也一樣要去請人用外掛程式?
現代的資本市場效率已經不錯了,相對風險就有相對利潤。如果風險和利潤不對稱,詐騙的機率就高。
所以看起來好賺的,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什麼風險自己沒看到,如果找不出來,寧可不要投資,才是上策。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所以看起來好賺的,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什麼風險自己沒看到,如果找不出來,寧可不要投資,才是上策。


現在p2p龍頭陸金很難賺阿......給投資人收益才7.X%,而且還買不到....

而它放貸出去給借款人利率可能至少40%(這是2015年的數字),現在不知道是多少了...

可是給投資人才7%多.......所以很難賺的,應該比其他平台安全多了吧

rickchiu wrote:
現在p2p龍頭陸金...(恕刪)

才7% ??
真羨慕你

台灣廣大的定存族
真可憐
rickchiu wrote:
而它放貸出去給借款人利率可能至少40%(這是2015年的數字),現在不知道是多少了...


R大 你都沒想到過 在銀行已經借不到錢 在親朋好友間已經借不到錢。

進而才轉向去借40%高利的‧‧‧ 這必須處在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 才會做這樣的事?


我是不知跟大陸銀行借是幾%?

抓個5%好了。 如能借到5% 又怎麼會想去借40%的?


如果銀行借不到 肯定就是審核部份有問題。。。 P2P會用一樣嚴格的角度去審核?

=

假設還不了,P2P能去查封借款人資產?(取回超越借出的款?還是只能拿回幾成?)

還是就都卡在這邊? 因為銀行 還有民間債權人 P2P 同時上法院 爭取?(沒辦法立刻拿回錢?)

=

以上是指真正有在經營的。

如果是一些空殼公司捏?


又甚至像那些突然倒閉的P2P,帳 都是真的嗎?

或我是內部什麼權限之人,我電腦打幾個字,拿幾個假的書面證明有的沒的, 搞不好一年就賺一億人民幣。

反正一兩年後就突然倒了,誰知其中的錢流向去哪?[或許賺這一億人民幣的 也早在南美洲或美國當皇帝啦]

就算真有幸找到這筆錢 大陸官方有能力到美國去追討?

=



rickchiu wrote:
真的都順利收回全換回台幣還債的話....

1.仍然資不抵債....不夠還房貸...


對 這就是其它與你立場不同版友 不能理解為何你還必須冒風險在其中的原因!

因為你無從選擇! [以你目前個性來說,你的選擇就是目前這樣!]




那剩下的 就是天運 運勢來決定了![晚年 我也是覺得天運很重要!]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小月月現在不去打工,回來看自己的公司了嗎?我看你考量一下加盟幾個便利商店,這樣就可以請幾個正妹工讀生,或者正妹店長,應該是蠻好玩的...


自家是傳產小工廠。(很小間,然後很傳產。)

前東家雖也是傳產,但去他們那邊學習後,才發現 原來同樣的時間 更不辛苦 竟然可以比我自家做的這產業 淨利 賺錢速度快那麼多,高那麼多! [我親戚跟前東家是做一樣的產業。親戚也是買了五六百名車 再加一部三四百萬名車,又蓋了一間別墅]

[而親戚跟前東家都異口同聲說,他們現在的利潤 已經完全跟以前沒辦法比了。]<===所以我猜他們以前的淨利 會高到非常恐怖!


繞了這一圈回來後,看見自家的貨! 有時我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常有一種, 看見人家 非常安全 又時速500KM的運輸工具,

突然回到自家看見 自家時速50KM的運輸工具

就真的搞不懂 我到底在這邊幹嘛?


[人家都100M下載速度,我還在這邊用56K數據機撥接上網! 就是這種感覺!]


但因為能力有限 會的也就是自家產業技能! 沒辦法升級!!!



其實我親戚 與前東家 最厲害的師傅願意傳授畢生所學 一兩個月內 我就能吸收他們畢生所學。

包括其它不同方面師傅畢生所學 我也是能很快的都學會!(假設他們願意傾囊相授)


剩下的 就是怎麼爭取訂單的問題! 這產業很多也是空有技術 卻沒訂單。


前東家最讓我欣賞的就是 跟的客戶 能使他們永遠都有訂單! [風險點在 敵對公司 都是數百億規模等級的上市公司‧‧‧ 面對這種幾百億的公司, 相對來說 就小間很多!!! 怕一時不敵 有什麼意外 就被這些大公司給裱到‧‧‧被消滅了]
Mirage-Ulysses wrote:
進而才轉向去借40%高利的‧‧‧ 這必須處在怎樣的水深火熱之中, 才會做這樣的事?


倒不一定,很多是小額消費貸款....譬如一支APPLE手機5000 RMB...

分12期,每期也許才還550...然後加上一些手續費(肯定要巧立名目一下)....

打工族薪水3000,其實這樣是付得起的......很多人是不知道這樣是負擔高額利息的...

只會認為3000的月薪,每月還550,就可以先拿一隻APPLE手機來用...這樣很難嗎?




Mirage-Ulysses wrote:
我是不知跟大陸銀行借是幾%?
抓個5%好了。 如能借到5% 又怎麼會想去借40%的?


至於一般中小企業借款....別想跟大銀行借(大銀行融資利率可能是6%上下)...

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背景....都是國有企業等大型企業優先...

有些因為政策關係,大銀行會有些優惠小微企業,但是一樣僧多粥少.......

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融資利率約在15%上下,不是40幾%的......

企業借款跟一般消費貸信貸是不同的,沒有借幾億那種消費貸信貸的...

WOWO88 wrote:
才7% ??
真羨慕你
台灣廣大的定存族
真可憐


不一樣的金融產品.....不能比較........

早期,可能約2013年初左右,陸金所利率可是20~30%的....

早期沒人知道陸金所是甚麼,所以會給些優惠券等,才會有那樣的利率...

等我投陸金所已經是2014年12月了,人多了利率已經降到8.61%....

然後又陸續開始收手續費等....現在新標只剩6.x%了...二手標還有7.X%

但是手動是很難搶到的......請外掛買了又會被封...
rickchiu wrote:
只會認為3000的月薪,每月還550,就可以先拿一隻APPLE手機來用...這樣很難嗎?


這有點像當年 台灣18%信用卡利息這類事件

最後 卡債族太多了,政府才出來喬。


後來好像也有降低%數吧!

rickchiu wrote:
只會認為3000的月薪,每月還550,就可以先拿一隻APPLE手機來用...這樣很難嗎?


如果沒按時還該還的錢,P2P會派人類似 台灣當舖這樣 把機車 轎車 或手機 或有價物拿走嗎?

或可直接進入債務人的所有存款簿中直接拿錢?

或有什麼方式確定能取回當初借出的款?(及所有債務人該付的利息)


倘若最大宗的債務人就是這類小額的。 P2P需要多少員工成本?(光是請人 恐怕就要請很多人了吧?)

還是有專門討債的公司? P2P發包給他們? (這樣多一手介入 P2P肯定拿不回當初預計該賺到的錢?...)


=

而 小額借貸的人佔全部的幾%?

確實有還 與 確實還不起 甚至呆帳 等等又各是幾%?


大額借貸又是幾%?

有還?沒還?呆帳? 又各是幾%?


這些帳若有讓所有投資人看,帳目大概有幾成是真 幾成是假?


實際真正收入確實是在那些債務人身上拿30~40%利息?

或P2P還有業外投資什麼?

或純粹只是靠著不斷一直加入的投資人(捧進來的錢? 維持一定的帳目?)



已經惡性倒閉的那一大票P2P,就是已經沒辦法再動手腳,所以只能倒?


在大陸我是不瞭解 信用貸款應該會比40%還低不少吧?

只要有工作 有薪轉戶, 在大陸比較不會傾向跟銀行借嗎? <=== 因不是在台灣 對當地民情不瞭解!
Mirage-Ulysses wrote:
如果沒按時還該還的錢,P2P會派人類似 台灣當舖這樣 把機車 轎車 或手機 或有價物拿走嗎?
或可直接進入債務人的所有存款簿中直接拿錢?
或有什麼方式確定能取回當初借出的款?(及所有債務人該付的利息)
倘若最大宗的債務人就是這類小額的。 P2P需要多少員工成本?(光是請人 恐怕就要請很多人了吧?)
還是有專門討債的公司? P2P發包給他們? (這樣多一手介入 P2P肯定拿不回當初預計該賺到的錢?...)


據我所知,這種小額消費貸信貸是沒有抵押的,金額實在太小....

以前是類似用騷擾方式催促還錢,甚至有些是外包給討債公司...

但是後來政府明確不允許暴力討債的....所以造成p2p行業的困境......

尤其遇到拿命來借的....這肯定就是變成壞帳......

當然這行業水很深......尤其現在利率大幅下降,產品超過10%的都很少,有你也不敢投....

現在p2p已經不值得投了....

Mirage-Ulysses wrote:
而 小額借貸的人佔全部的幾%?
確實有還 與 確實還不起 甚至呆帳 等等又各是幾%?
大額借貸又是幾%?
有還?沒還?呆帳? 又各是幾%?
這些帳若有讓所有投資人看,帳目大概有幾成是真 幾成是假?
實際真正收入確實是在那些債務人身上拿30~40%利息?
或P2P還有業外投資什麼?
或純粹只是靠著不斷一直加入的投資人(捧進來的錢? 維持一定的帳目?)
已經惡性倒閉的那一大票P2P,就是已經沒辦法再動手腳,所以只能倒?


這樣問太籠統了....是指單一平台還是整個行業?

有的平台是供應鍊借給企業,有的是抵押房貸車貸,有的是當私募基金的通道....

更多是用假標自融來詐騙....平台的逾期率一直都是很不透明的....

反正借款人若不能還款,人數多了,沒實力的平台當然就維持不下去........

借款人不還款的話(借款人存心詐騙或沒能力還款),平台怎還給投資人? 當然其中還有資金池跟期限錯配的問題....

但是跟老鼠會的詐騙區別是,有些平台就是冒充借款人(存心詐騙的老鼠會),用高利吸引投資人....

然後拆東牆補西牆.....跟一些因風控不嚴,隨意放貸給借款人而倒閉的平台還是不一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