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觀光對大家經濟有啥好處??


terrylaw wrote:
台灣本質不適合觀光業?

本質適合製造業?那怎麼還需要那麼多外勞?

說台灣地狹人稠的應該去中南部或東部看看,

都是田沒什麼人。

或許台灣的本質被我們改變了,

工廠污染加各種建設破壞,人定勝天的改造了環境。

我想念以前在台北就能捉螢火蟲,在荷花田奔跑的日子

紅色這一句

只是把「台北」用『苗栗』代入而已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只是把「台北」用『苗栗』代入而已


我找到照片了.
很久以前台北真的是這樣.
圓山臨濟護國禪寺前的荷花田.
http://c.share.photo.xuite.net/yeh.zi59/1c93bd9/10522400/486053561_m.jpg

jrta1597 wrote:
我找到照片了.
很久以前台北真的是這樣.
圓山臨濟護國禪寺前的荷花田
...(恕刪)

寺自己都更新了

都市怎能不更新呢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jrta1597 wrote:
台灣在一昧的發展產業時,並沒有兼顧到環境生活的安全.(恕刪)


假如現在台灣還是由日本繼續殖民的話,你認為會比現在好嗎?
以殖民者的立場來看,他哪會去思考被殖民的土地與人民,

不妨試著從殖民者的眼光來看,
他會不會把台灣本島分成幾個區域來做規劃,
規劃的著眼點當然是以殖民者的立場來看,如何規劃才會對日本的本土民眾有最大的益處,
至於被殖民的次等國民台灣人呢?
說難聽一點只是廉價的勞動力而已,
軟硬兼施, 一方面進行高壓統治,一方面再找幾個台奸當樣板,
而其他未受教育普及的台灣人只是被壓榨的工具而已,
有些人甚至還會有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甚至到了現在還會懷念以前的河流有多清澈。

工業區(北部),然後把高度汙染的工廠從日本本土移到台灣,外銷到歐美或是內銷到日本國內的產品的利潤當然是由日本人全盤接收,台灣除了低廉的工資之外,北部就只剩被汙染的土地與天空以及河川,
既然是殖民地,高度污染的工廠日本人想蓋就蓋,保證不會有環團出來干擾或抗議,
電力假如不足工廠生產所需,就在北部蓋核電廠,想蓋幾座核電廠就蓋幾座,殖民者要蓋核電廠,被殖民的人有人敢反對嗎?
假如萬一發生類似福島的核電廠事件,那簡單啊,把日本僑民遷回日本本土即可,台灣人被輻射汙染干他們日本人屁事,

農業區(南部的嘉南平原),然後把收成的農產品運回日本給日本的本土民眾享用,只留下次級品給台灣人食用。

觀光休息區(東部與最南端的恆春)。當然是日本的本土日本人出國散心度假的去處,被殖民的台灣人也只能在觀光區做些勞力或是販賣的工作。

說不定還會把日本本土的核電廠的核廢料通通集中,在台灣找個地方來存放(就如同現在台灣把核廢料放到蘭嶼一樣)。

時間已經回不去了,還在懷念?
台灣繼續被日本殖民的話,土地;文化與人民的生活真的會比現在好?
還是你以為日本人會盡心盡力的幫被殖民的台灣人規劃好,讓台灣人享有跟日本本土的民眾一樣的待遇?
許多人都只看到日本本土的好,就以為台灣要是繼續被日本殖民統治的話,那現在的台灣也會跟日本一樣好,癡人說夢吧。
jrta1597 wrote:
我聽老一輩的人講過,台灣日治時代河流非常乾淨
台灣的本質應該說是被後來的執政者改變了.
同樣相比日本,
日本的河流非常乾淨(不管是都市或鄉下),
那是魚類的天堂.
台灣在一昧的發展產業時,並沒有兼顧到環境生活的安全....(恕刪)

離題一下.

日治之前台灣還滿山遍野梅花鹿,從明清時代鹿皮輸出日本幾百年沒絕跡.

當時工業當然都在日方本土發展,日人對殖民地都是強力推行畸型的殖民
經濟,在沖繩/台灣大量種植甘蔗發展製糖業.

過度開墾/屠殺不但致使台灣梅花鹿幾乎消失.甚至更早期還"刻意"使沖繩
從糧食可供輸出,變為糧食缺乏需大量仰賴日本輸入,以抑制沖繩叛亂能力.



懷念日治時代台灣的河流清澈,這根本就是搞錯河流之所以會清澈的原因!



台灣難道還不夠擠 ? 以前唸書 記得每平方公里居住人數 是世界第二還是第三

到處都是人 連去溪流邊或是海邊夜釣也到處都是人

晚上夜釣滿天空都是螢光棒甩來甩去 去港口更是誇張 簡直跟夜市差不多

好的釣點幾乎都是用排隊的 前一個走掉後面馬上補上去 日也操夜也操 狂操魚

或許哪天應該配把開山刀 直接到深山林裡溪釣才是正途

想單獨享受跟大自然的簡單對話都很難 !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大火快炒 wrote:
我不知道現在這種數字治國式的拼觀光對台灣有神麼好處!!(事實是日本、韓國也在拼觀光,也在向陸客招手,而且對陸客財力的限制,比台灣還要寬鬆。)
但是我知道!這種拼觀光的方式對我只有壞處,一點點好處都沒有...
我還知道,隨著台灣觀光數字越衝越高,國民黨的民意支持度卻越來越低...(請不要張飛打岳飛,媒體報導過"十大民怨",好像沒有你說的這項,頭幾項應該是房價過高、薪水不漲、食安之類)
我還知道香港也是如此.港澳簽證大量開放.港人反政府的趨勢越來越高漲.... (台灣面積是香港的30倍大,香港人口密度接近台灣的10倍,而香港每年遊客超過5000萬,台灣今年才接近1000萬,兩者的情況天差地遠)

不用到日本時代,30年前台北週邊還是處處農田。

不論是不是農田,其實有個美麗方便的環境自然會有觀光客。

希望觀光業能提昇就業率,又能提昇居民的對環境的自信心。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製造不製造觀光不觀光。

到處都蓋滿了房子,只要有景點的地方就有豪宅來霸佔。
八卦山騎士 wrote:
有待神人來發表, 今年陸客自由行有多少人? 團進的有多少人?........

媒體早就報導過,沒記錯的話,去年自由行陸客是120多萬人。
因為下半年經濟很差,一兩個月前,放寬自由行陸客上限到每日5000人。


明月書流 wrote:
台灣難道還不夠擠 ...(恕刪)



的確是很擠,但是要決定產業策略較好。

如果人太多而使溪流資源枯竭,本來就該封溪。

這不是密度的問題,即便只有一間工廠也會使整條溪的魚死光。

台灣無法無天很久了,看樣子也不會變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