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一定要靠通膨?

我發現這大樓有幾個現象

1.很多人的論點常態性通膨是政府故意創造,主要目的在於減少政府債務負擔用

好像很多財經節目與雜誌推都在波助燃下此論點

我認為這種""陰謀論""的論調,已經""喧賓奪主""

所謂的主就是通膨現象在近數十年來經濟分析中,應該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 或投資或消費或淨出口增加造成總合需求下的必然副效果

通膨就代表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或投資或消費或淨出口增加=>造成總合需求"增加"

所以經濟學家應該會視通膨現象為景氣好的表徵,把營造溫和通膨視為政策的目標,也就是施政手段

至少政府的營造通膨不該只是考量

我政府借了大錢,該怎樣耍賴呢?
喔! 多印鈔票! 營造多一點通膨來減輕債務
這想法若有,應該排在很後面吧

不過是刺激經濟後必然的副作用!
==================================

2. 許多樓的發言認為,經濟學家的數十年來刺激經濟方法都失敗,因此瞧不起經濟學家,應該要強調創新的重要

民眾普遍對經濟學家的輕視,
或許是經濟學家們的咎由自取
台灣多年來經濟學家多只強調財政貨幣經貿政策, 卻不大力建議政府主動幫產業轉型
只要台灣政策開放, 廠商自己就會好

這我也十分不同意! 產業政策才是救經濟的好良方!

台積電的世界第一的大成功高進入障礙,光靠民間是達不到與建立的!

至少現在政府體認到要拉拔民間一下,當然有人會酸說是為了自肥,要這樣講,隨他講吧!


感謝前輩ECONOMIC大的補充指教
我那樓的意思有隱含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會造成通膨,只是精確限制通膨率在一定區間應該最終是央行的任務!
當然您比較清楚,我只是初級的!
====================

另外經濟學家再怎不堪
他們研擬出的意見與施政藥方,就是名叫國家的病人的西醫的藥方

民眾建議拋棄經濟學家的意見,就如同要求整個國家政府不要聽西醫的方法

改看中醫,放棄西醫

問題是還有很大比例的人,在嚴重慢性病下,
都不敢只看中醫不看西醫
或許中醫比西醫還有效,問題是哪個中醫有效?

要求國家或政府不要聽經濟學家的話
很難啦!
經濟學家再怎不堪

一堆經濟學家所撐起的央行

其工作可做的不錯

至少維持利率匯率通膨率穩定的工作做得很好
把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下來

他們也是科學家,是社會科學家

社會科學裏量化工具與數理模式用到最多最艱深的學門!
一大堆線性代數...一大堆計量模式中都是矩陣運算, 看的我馬上投降!
經濟學者跟醫生一樣 有名醫有庸醫
理論也各不相同 驗證結果也不見得相同
重點是不要盲信 跟買股票一樣
找出適合自己操作的方式

所謂的現代經濟學,不過是史上最大的一場騙局,騙久了就變真的了!
當然洗腦,首先要從教育著手~要先倒洗髮精,然後按摩頭部..

以上為胡說八道,一場騙局!
nomi888 wrote:
近幾年來各國政府不...(恕刪)


賣你100塊便當 要繳5%發票稅 就是5塊

便當漲到200 要繳5%發票稅 就是10塊

通膨國家財政才會越來越有錢XD 可以支撐 所有社福支出都有估算通膨預估

日本為何很怕通縮 一直通縮 老人越來越多 長照支出越來越大 財政還收不到錢 最後就是破產滅亡
個人一直認為要不要通膨這是貨幣經濟的社會才會產生的議題.

手段上只是逼社會中的人不要儲存貨幣 (例如降息降準), 或是直接創造更大的貨幣流
動性(例如印鈔), 讓貨幣保持在社會中一直流通, 有流通就有交易, 有交易就有商業
活動,就能減少失業. 嚴格說應該只有印鈔才是通膨, 降息只是把貯存在社會中不流動
的貨幣給逼出來參與交易.

假設貨幣供應者無限制地灌鈔票到社會上, 最後必然形成所有人都不要貨幣, 原因在於
貨幣數量不斷膨脹, 失去了表彰價值的功能 (或說價值一直被膨脹的貨幣數量稀釋掉),
然後退化回有限數量的貴金屬貨幣的社會狀態, 或是以物易物的社會狀態. 貨幣被拋
棄了! 但是社會上交不交易仍然是要看實質需求.

好比 PC 產業就是一個貨幣流入減少的產業, 大家不買 PC, 訂單減少, 生產過剩,
廠商倒閉或整併, 這並不是印鈔給消費者, 消費者就想要去買 PC, 因為消費者實在
不缺電腦, 也沒興趣多買. 更顯著的例子應該是過去傳統底片行業的衰落, 如果有一
個國家 80% GDP 都是做傳統底片相關產業, 那我相信除了轉型做別行, 光靠通膨
或貨幣貶值促進出口, 大概也救不了那國家經濟.

早年唸經濟學時, 有談到低利率(零利率)的流動性陷阱, 現在這時代都要搞負利率
了, 而且通貨發行也像打嗎啡, 很難收手, 但錢都躲進房地產, 貴金屬, 原物料...
似乎也沒什麼提振經濟呀.
eric866 wrote:
所謂的現代經濟學,不...(恕刪)


+1
層級在拉高點,經濟靠甚麼都好,重點是社會發展靠經濟,而經濟操作就像是操作魔法驅使人門乖乖工作開創文明...文明是往前走因此經濟魔法要破滅很難,有也只是短暫,大家並不用擔心持之以恆工作就對了,而其實誰都可以跳脫經濟魔法,也因此沒有魔法也不是問題!
樓主對財務及經濟的了解與認識應該不足

在大環境景氣衰退的情況下,一般人對投資或

公司工廠積極性擴大廠辦業務擴產 是未來展望及信心不足的

會往固定性收益的方向保留現金的價值與增值性以達避險 例如: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 存定存 等等

以上這些策略會使市場貨幣供給額 會減少,政府及央行 會有干預政策 如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重貼現率,買回公債 等等

進而使市場貨幣供給額度能夠上升 (M1b年增率為首要指標)

目的在 讓公司能用較少的成本取得資金,變向鼓勵企業 擴大營業,進而使景氣(全世界皆如此)越好

投資人定存利率降低,代表鼓勵一般老百姓能多消費,別存在銀行,多使用去使用金錢,金流能進而往市場投資~

會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而帶來"貨幣供給乘數效果"

增加貨幣供給跟通澎 在性質及意義上是二個不同的方向與見解

通澎實際發生只會在市場景氣過於火熱,資金泛爛之時 政府會介入使市場資金能夠回穩(限制並減少市場貨幣供給)

希望對此版所有人有幫助

nomi888 wrote:
近幾年來各國政府不...(恕刪)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研究也很多,

但,

在我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學而已,

每個人都必須獲利,再拿獲利購買別人的服務,如果鈔票總量不變,那還玩得下去嗎?

當然只能印鈔通膨。

相反的,通縮一定是不斷虧錢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