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pineman wrote:因為它在數學(或各種學科)上就是個沒有物理意義的數字。

說沒有意義太武斷了一點,畢竟很多數學都是為現實世界的現象才發明出來的。說是還沒有定義,可能比較接近一點吧⋯⋯甚至也有可能其實早有定義,只是我們沒聽過而已⋯⋯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說沒有意義太武斷了一點,畢竟很多數學都是為現實世界的現象才發明出來的。說是還沒有定義,可能比較接近一點吧⋯⋯甚至也有可能其實早有定義,只是我們沒聽過而已⋯⋯


不會吧?! 這個方法過幾年之後會算出無窮大或負很大的報酬率,誰能告訴大家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難道是公路車大大最近可能看過的拉曼努江求和或者解析延拓,一堆n (n從1到無窮大)加起來會等於-1/12(黎曼猜想裏的黎曼ζ函數s代-1)?


PS: 上面那個影片如果公路車大沒看過,可以看一下,絕對不會厭世

pineman wrote:
難道是公路車大大最近可能看過的拉曼努江求和或者解析延拓,一堆n (n從1到無窮大)加起來會等於-1/12(黎曼猜想裏的黎曼ζ函數s代-1)?...(恕刪)

p大提供的這個影片連結很有趣,也講得很淺顯易懂,連我這個不是數學本科的外行人都可以差不多聽懂。不過有一個小地方我有點困惑(以前數學沒學好),在影片16:10及22:14的地方,講者提到 "兩個收斂的級數之間相乘,其乘積不必然會收斂,有時候會發散",這個說法的原因為何呢? 不知有沒有人可以幫我解惑?
(ps. 這裡討論的是standard summation, 而非Cesaro summation)
pineman wrote:
不會吧?...(恕刪)

可以定義的。別人可以定義fibonacci 數列,當然我們也可以定義自己的報酬效率:
當成本為零時,報酬績效為成本為零時的所需年份,所需年份越小,效率越高。
成本為零後,每年領取的報酬即為免費現金流,現金流越大,效率越高。
我們可以隨便發明一個史氏(樓主)報酬效率=成本為零以後的現金流除以回本年份
這個有意義吧?還可以看出資產配置的效率喔!如果只買一張,雖然回本年份一樣,效率仍然不如買五張的效率。
公路車ing wrote:
有關於 0 成本報...(恕刪)

任何東西: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竭,動而愈出。
真空生妙有, 所以極限值不會等於 0
這個問題要是用如上所說的哲學方式來表達, 就會有很多不可思義的想像空間!
重要的是當事人的[自我感覺良好]最重要
此外, 很多人不會、不知或不願用IRR來算投報率
說穿了, 投資之道, 求其放心、安心、開心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儲蓄險銷量能夠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吧?
Blue sky 1111 wrote:
講者提到 "兩個收斂的級數之間相乘,其乘積不必然會收斂,有時候會發散",這個說法的原因為何呢? 不知有沒有人可以幫我解惑?...(恕刪)


抱歉,我害樓歪太兇,我也不是數學本科系的,只是剛好對拉曼努江這個人很有興趣,再加上去年剛好有黎曼猜想可能被證明出來的熱門新聞,所以出現那個youtube影片時,因為標題有拉曼努江,所以我搜尋時剛好看到。

我的理解是標準求和的收斂判別條件很嚴格,只要順序調換或加括號,都可能會使得數列是否收斂有所改變。

像1-1+1-1+1-1+1-1... 在標準求和是不收斂,但是加括號變成 (1-1)+(1-1)+(1-1)+(1-1)...就收斂了。
兩數列相乘時,乘的順序以及求和的順序也可能改變是否收斂的結果,講者有舉例 1-1+1-1+1-1... 求平方時那個矩形,算是齊次項(PS)的求和順序。

講者提到相乘可能不收斂時有舉個例子,有可能是用上述這個齊次項相加的(最自然的)順序求和都不一定收斂,找到一個反例,就算定理被證偽不成立了。詳細正確解釋還是要找數學專業。

PS: 文中所謂的齊次項是指把數列每個數標上他的順序,從0開始 a0 a1 a2 a3 ... 乘上 b0 b1 b2 b3 ....

和的齊次項先相加,意思是 a0b0 + (a1b0+a0b1) + (a2b0+a1b1+a0b2) + ....

括號裏所有各項的數字和都相等,剛好是講者用來舉例說明的無窮數列平方時用對角線相加的方式。
看了一整天 ... 頭好痛!這輩子,努力 努力 再努力 賺錢,從沒有想過,原來賺到錢是不夠的,還要能算出賺多少 錢,這才是真正的 本事 
cafm wrote:
看了一整天 ......(恕刪)


從#8033起就單純是歪樓,大大如果面對它(那個影片或是我後來寫的內容)會讓你感到頭痛(不論心理的或生理的),就要接受它(那些是pineman歪樓胡扯),處理它(不要管pineman說什麼就是最好的處理),然後放下它。這樣就happy new year 了。
pineman wrote:
像1-1+1-1+1-1+1-1... 在標準求和是不收斂,但是加括號變成 (1-1)+(1-1)+(1-1)+(1-1)...就收斂了。...(恕刪)

很感謝p大的用心回覆和解說,歪樓我好像也有蠻大的貢獻。
ps. 上面引用的您這段話,我看完影片後有不同的理解如下,提供您參考:
1-1+1-1+1-1+1-1...在標準求和是不收斂的沒錯,但是它不會因為加了括號就變成收斂,
除非是使用average sequence, or the so-called "Cesaro convergent sequence",
也就是影片在第19:25附近所提到的1 1/2 2/3 1/2 3/5 1/2....最終才會收斂到1/2。

水中火 wrote:
任何東西: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竭,動而愈出。
真空生妙有, 所以極限值不會等於 0
這個問題要是用如上所說的哲學方式來表達, 就會有很多不可思義的想像空間!
重要的是當事人的[自我感覺良好]最重要
此外, 很多人不會、不知或不願用IRR來算投報率
說穿了, 投資之道, 求其放心、安心、開心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儲蓄險銷量能夠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吧?

感謝水大的智慧分享。
pineman wrote:

從#8...(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