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9821 wrote:
如果太陽能在小英政府綠電政策下開始不虧錢,能賺錢是最好啦...(恕刪)
台灣現處於再生能源熱頭上,加上政策,太陽能相關個股應該短中期有所題材
不過,從全球趨勢來看,太陽能乃至再生能源商業應用已出現瓶頸
近幾天剛看過公視紀錄觀點"電費代價-免費的最貴"
才知道原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但現在在歐洲發展也呈現瓶頸,
加上歐洲實施電業自由化,原本國營控制之電廠變成各家財團壟斷,
財團唯利是圖,看燃煤便宜,紛紛想捨棄太陽能發電,一邊藉口再生能源成本高調漲電價,讓民眾荷包失血,形成輿論壓力,以回到火力發電或核電
長期來看,再生能源設備補貼,收購電價補貼是行不通的,在歐洲已經失敗,中國大陸甚至所發的電備而不用
除非,人們有在被地球狠狠教訓過一次,可能才會真的忍痛捨棄火力發電或核電而以再生能源取代
平心而論,在台灣沒有民眾會同意如歐洲般電費暴漲80%吧!
曾身為友達及群創人必須出來澄清一下
群創出貨量高居第二大多為政府標案的23.6小尺寸出貨
從公開資訊可得知出貨面積友達並非遠落後群創,而是大尺寸良率較差造成的產能消耗
此外,群創僅有一座8.6代廠投片量在4.5萬片左右,閒置廠房已被鴻海6代LTPS承租,未來已無擴產空間
相較於友達兩座8.5代廠投片量較高,未來廠房仍有擴產餘裕
友達實際在六代以上高世代廠產能反而是高於群創
群創則因三合一因素在三到五代廠有相當嚴重的產能重疊問題
在五年前我所待的六代廠就已將一半產能轉作65吋through yield已高達85-90%,群創在2017的當下新聞還在報良率有問題
友達在研發及員工福利等方面投入較高,且有太陽能拖累往往造成盈利不如群創
但友達在產品組合上相對的比較健康,這部分從ASP就能看出端倪
投資股票須回歸到經營者風格及實際經營績效
提供本人所知資訊供版友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