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面板以三星和友達為主要陣營,廠商持續推進COA及BCS等製程技術改造,
BOE 因從去年Q4開始策略調整電視面板尺寸結構,產能由32”持續轉至49”、55”,3月整體電視面板出貨量同比下滑30%,降幅最高
=================
同尺寸的面板,還要細分很多種規格..價位落差蠻大的,不是研調公布的數字那麼簡單..研調每月公布的尺寸參考價雖沒有漲,但面板廠內部藉著 尺寸結構和規格升級,重質不重量,提升獲利...
京東方產能擴張最積極,但京東方的出貨量反而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成,獲利比去年更高.
過去拼命衝量的大陸業者,改為重質不重量,這對市場供需健康幫助很大.
友達和三星出貨量下降,但產品往高規格演進,提高獲利.兩家的65吋出貨量中,可能高達4成是高價的曲面屏吧??
以前面板廠產能增加,出貨量也大增,這幾年變成產能增加,出貨量反而下降的特殊現象,導致市場貨源吃緊,報價易漲難跌.
台股現貨是不能去還ADR的short position
外資或大股東只是純粹套利
國外(ADR或GDR)和台灣的操作是獨立的
套利損益是加總兩邊的總和
在台灣空了照樣要回補在美國買了一樣要賣掉
反之亦然
ADR不能直接轉換除非ADR發行條款有註明
不過實務面來說直接轉換緩不濟急
因為轉換通常合併股票股利發行上市
也就是一年只有1或2次
不如兩邊直接操作靈活性更大
其實並不是散戶不能玩ADR現貨套利
而是因為利潤太低手續又麻煩
以買進台幣計價基礎的現貨套利ADR為例
買進賣出美金手續費=0.07%x2=0.14%
台灣交易稅手續費=0.1425%+(0.3%x2)=0.7425%
美國手續費交易稅=2.5%
成本合計3.38%
損益最後再扣美國交易所得稅=25%
假設現貨ADR價差10%
則稅後淨利=(10%-3.38%)x(1-25%)=4.9%
如果這個套利區間在9個月內達成
則意即你的兩套資金(空ADR+買現貨)的年報酬率=4.9%/9x12/2=3.2%
也就是說如果這九個月內如果匯率反向波動超過3.2%
或者你的借券利率高於3.2%
你的跨幣別套利就算是賠錢了
當然你也可以再做匯率避險
不過這麼做就會拉高你的成本
這樣你需要的損益兩平套利空間就更大了
理論上來說
長期而言價差區間會趨近於套利交易成本
至於你問為何外資或大股東為何能做套利
而散戶不能做
主因是外資很多是避險基金下做套利
避險基金對利潤要求本來就低
無風險利率有1%以上就肯做了
但散戶這麼搞半天只能賺1%簡直是做白工
再者就是大股東或外資可以搭配ECB可轉債做ADR套利
成本降得比較低
但相對的時間就拉得更長
有時ECB轉換長達2到3年
一般散戶哪有這麼多閒置資金陪大股東玩這麼久
這波由外資帶動的科技熱 美科技股前6強漲翻了 台灣國際級的 先是大立光 台積電 後是鴻海 再來3個一起來分別推到5000元 198 及100 台塑4寶跟著指數做價推 應有個係數 雙虎則是外資資金配置上挪了150億來做空 避險
我是後知後覺 只有吃不少鴻海 82到85 還在手上 群創發動的第一天12.4搶一些 後來減半加碼 老人家沒事開始亂發言 也關心面板在玩什麼 吹什麼喇叭 外資空這麼多
外資熱錢 也將台幣 32.4推到30 可能還會升 我帳上虧了100多萬 產業要重洗牌 沒競爭力的配合一例一休 剛好解散 給有競爭力的
如果延到第3季 雙虎EPS賺3元了 2018也還好 65吋 要愈熱愈好 報價撐在400美元以上 外資有可能做空不成 拉一波一波到底的解套波 買150億以上 即反買 再拉高空 舒服的價位 空回來 散戶抱一個睡的著的量 吃個虎湯 補一下 然後在舒服的價位減量
亂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