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的悲哀 DRAM/LCD/LED/太陽能 通通產能過剩 !! ??

各位有沒發覺,台灣產業的悲哀

台灣專長於生產製造,以及成本控管。
每次都得投入大量設備廠房(金錢),但關鍵技術都沒掌握在自己手中。

拼命的投錢(擴大資本支出)來應付訂單
等到訂單萎縮,一堆先前蓋好的廠房與機台,就閒置著。

DRAM也許有風光的黃金8年,之後才有產能過剩,一蹶不起的問題。
LCD呢.....5年吧?
LED與太陽能呢? 3年 ?

週期越縮越短... 下一個是誰 ?

產能過剩代表市場有一堆庫存,即價格無法拉高售價。
先前投資的設備廠房,每年攤提折舊...

這些得花重本的蓋廠"製造產業",真的是越來越辛苦。
賺錢的黃金週期,也越來越短!!

目前只剩TSMC是世界龍頭,佔有率50%,還沒有這樣的問題。
奇他的呢?

DRAM -> LED -> LED -> 太陽能.....

下一個明星製造業是誰? 他的黃金週期,可以撐多久?
三千金之小千金
大家都要擴廠
毛利算已經不高了
我想台灣很多員工真的也是很想要專注在研發,
問題是可能嗎?
有多少的工作機會是讓你在研發上面?
我們充其量只是應用而已,用到熟之後把成本降低,
這就是我們台灣自豪的科技業....
這正常阿! 技術含量低 購買機具可以大量生產的
大陸在做 但泡菜國都想退出的

這產業當然供過於求阿
活在當下

小孟孟566 wrote:
各位有沒發覺,台灣產...(恕刪)


台灣產業的優勢弔詭的也是台灣產業的最大競爭劣勢

沒有掌握到最終消費市場的產業規模都是死路一條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產能過剩,很明顯因為全球經濟景氣不好
美國雖然一直印鈔票,可是這些熱錢都跑去炒黃金 土地 股票
人民的實質消費能力是下降的
這些產業又必須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
問題是東西賣不出去,
會變成惡性循環
晶圓代工就不會
電子業要跟著美國才有出路
這些產業根本就是通縮產業
以後買會更便宜,所以大家等降價
你越降價,消費者對之後買會更好的期望更高
為了降價,生產規模更大,你庫存就更多

大家都知道,經濟通縮會很慘
相同的,通縮產業也會很慘

其實代工也是有分別的,是否具有獨特的製程技術,而這也是需要花時間與金錢專研的(例如台積)。
可憐的是台灣 99% 的製造業,都是後段班。
全都只會三件事...蓋廠房、買設備、壓榨勞力。
台灣製造業的資方大多不重視製程技術這一塊,這種狀況其實很讓人訝異的。
就算買設備,也是比便宜,從來不深入研究怎樣才是最適合,大多是人云亦云,別人用什麼,就跟著用什麼。好像採購部門只在乎價格與暗盤"回饋"。
特別是前幾年流行什麼利潤中心制,搞得部門各自為政,自以為中心,沒人考量整體利益,相互內耗,而在這內耗的過程中,大多是業務、採購、管理部門占上風。
攸關公司未來存續的技術相關部門,例如RD或工程,反而是最不被重視的。以至於台灣不論產品或製程技術,在國際上都只能被打臉的份!


有時間去找可以撈錢的吧..把時間浪費在討論賠錢的幹嘛??

你們又不是老闆..那能體會經營的問題所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