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沒發覺,台灣產業的悲哀
台灣專長於生產製造,以及成本控管。
每次都得投入大量設備廠房(金錢),但關鍵技術都沒掌握在自己手中。
拼命的投錢(擴大資本支出)來應付訂單
等到訂單萎縮,一堆先前蓋好的廠房與機台,就閒置著。
DRAM也許有風光的黃金8年,之後才有產能過剩,一蹶不起的問題。
LCD呢.....5年吧?
LED與太陽能呢? 3年 ?
週期越縮越短... 下一個是誰 ?
產能過剩代表市場有一堆庫存,即價格無法拉高售價。
先前投資的設備廠房,每年攤提折舊...
這些得花重本的蓋廠"製造產業",真的是越來越辛苦。
賺錢的黃金週期,也越來越短!!
目前只剩TSMC是世界龍頭,佔有率50%,還沒有這樣的問題。
奇他的呢?
DRAM -> LED -> LED -> 太陽能.....
下一個明星製造業是誰? 他的黃金週期,可以撐多久?
可憐的是台灣 99% 的製造業,都是後段班。
全都只會三件事...蓋廠房、買設備、壓榨勞力。
台灣製造業的資方大多不重視製程技術這一塊,這種狀況其實很讓人訝異的。
就算買設備,也是比便宜,從來不深入研究怎樣才是最適合,大多是人云亦云,別人用什麼,就跟著用什麼。好像採購部門只在乎價格與暗盤"回饋"。
特別是前幾年流行什麼利潤中心制,搞得部門各自為政,自以為中心,沒人考量整體利益,相互內耗,而在這內耗的過程中,大多是業務、採購、管理部門占上風。
攸關公司未來存續的技術相關部門,例如RD或工程,反而是最不被重視的。以至於台灣不論產品或製程技術,在國際上都只能被打臉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