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務問題嚴重,成為金融體系中最大未爆彈。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上個月發表報告指出,地方政府負債數字比中國審計署公佈的十.七兆人民幣多了三.五兆人民幣,其中最高有四分之三可能有違約風險。
穆迪指出,銀行業面臨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被低估,某些透過「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沒有計入地方政府的負債,低估部分貸款書面紀錄不足,造成最大的風險。「地方融資平台」是地方政府為了獲得銀行貸款而設立的中間機構。
穆迪警告,除非中國提出明確的大型計畫處理問題,否則中國銀行業展望可能調為負向。
為了救市,中國在二○○八年啟動四兆人民幣的內需投資計畫,地方政府開始競相高額舉債進行基礎建設,負債規模超過自身付款能力的情形屢見不鮮,隨著通膨急升、貨幣政策跟著緊縮,地方政府慘遭「斷糧」,違約風險大增,上個月中國雲南省的融資平台「雲南省工步投資公司」傳出千億人民幣貸款違約,讓金融業一陣恐慌。
投資效果很差 效能僅35%
分析師指出,地方政府債務投資效果很差,發揮效能的只有三十五%,大多數都因貪污與浪費流失,興建的道路與建築數量,遠超過實際需求,加上貸款擔保多為空頭擔保,隨著多數貸款在二○一三年到期,貸款泡沫破滅危在旦夕。
最後北京政府不得不介入收拾爛攤子,在無法鬆綁銀根、增加地方還款能力的情況下,可能設立新機構「轉嫁」地方債務,同時解除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限制,批評人士指出,如此一來,只是隱藏問題,把債務轉移到投資債券民眾身上,無法消除金融業風險。
美銀出售半數中國建銀持股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美國銀行(BoA)昨天宣布以八十三億美元出售手中持有的半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以增加自身流動性、同時滿足巴塞爾協議III的規定,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可能收購股份,一三一億股的交易預計在第三季完成,美銀獲利三十三億美元,交易後美銀仍持有建設銀行五%的股份
這又會是另一個債務危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