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是哪一家嗎?
精算一下你們就知道了!

雖然.....這些面板廠一個個都在比虧損的!!
但實際上, 在各公司的關鍵原物料及設備零件都掌握在小日本手頭的前提下
各廠間真正在比較的是"攤提" 以及"產能利用率"!!
原則上, 先攤提完的廠就先開始有成本優勢, 越晚建高世代面板廠的公司就
越慢有翻身的機會, 甚至可能被高額債務反噬.....
所以, 大概只要再5 年, 兩大面板廠在成本結構上都會有轉機;
或許!! 有人會問, 那那那.....彩x 不是攤提完了, 為什麼還這麼慘?
答案很簡單.....不過也可能是許多廠未來的問題(不同公司的不同廠),
a. 產線設備落後, 破舊, 製程能力跟不上產品規格的世代交替.
(買機台只會要價格低, 忽略較高的規格眼界及後續的維修服務; 東西壞
了不修不換,只求會動就好,甚至連耗材都不換, 用久了也不花錢挍準, 製程
能力都鳥掉了, 就更別提製程極限外的事情了)
b. 以cost down 為前提的經營策略及因其產生出來人力資源的萎靡.
(福利差就沒"能人"會進入甚至久待, 製程的經驗傳承及穩定性斷鏈; 就
好比花比較少的錢買到麥噹噹牛肉堡餐, 但咬下去卻發現沒有牛肉.....
最後是靠薯條跟汽水勉強吃到飽

c. 自製零組件的BU 被另設子公司給特定人撈錢.
(這是許多台灣老闆最愛做的事情.....如XX 材.......)
d. 研發部門弱化!! 變成Debug 及逆向工程單位.
(反正除了驗證Second source 外, 就幾乎沒研發了; 連開會時提到的
都是"我們已經抄別人的產品抄到快可以量產了"之類的.....)
其實.....對岸的面板廠目前沒想像中的勇猛, 只是量可能很大, 但是
品質真的很難跟台日韓相提並論, 台廠幾年內還是有不小優勢的; 但是
是這些優勢都被用在很可笑的地方(例如幫韓國品牌代工低毛利尺寸).....
最後, 我只能說很多科技業的老闆都太"理工"了, 理工科讀的好不見得公司
就經營的好; 有些事物沒有用點"人性化"的思維是完全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