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07-24 12:00:34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今(24)日對於台灣股市提出意見,包括(1)政策穩定性要高、(2)月營收公布頻率過高或許可改採取季營收方式,以及(3)市場應更具多元性等,她強調,台灣股市必須要更健全、體質健康,需要更多不同產業別的公司來掛牌 才可真正有利股市動能增加。
程淑芬表示,國內政策穩定性應提高,否則不僅對國內投資人困擾,在國際市場上也會破壞形象。
另一方面,她認為,「月營收公布是畸形的行為,資料太多了!」並舉例香港僅提供半年報、新加坡提供季報,金融穩定度仍名列前茅,台灣市場月月提供營收,會使投資人疲於追短線、大廠的客戶不滿訂單曝光,以及有心人士也容易操縱等,建議公布季營收即可。
程淑芬表示,月營收公布一旦遭有心人士操作,台灣散戶就會任人宰割,反而壞了政府方便投資人獲得資料的美意。
另外,程淑芬建議,市場應該更具多元性,除了科技股作為主流外,應多增加市場投資選擇,政府可更積極尋求公司來台掛牌,股票市場豐富度就能提升,有利拉抬投資動能,並進一布提升台股市值。
程淑芬強調,目前政府有意扶植的生技產業和文創產業規模都還太小,政府應著眼在「如何讓國家變得更有錢」,有錢後才可快速扶植具成長性的趨勢產業。
------------------------------------------------------
每個月只有公布月營收而已有這麼嚴重嗎
又不是每個月都要做月報(4大報表)
如果一季公布一次的話以台灣的市場剛好給予公司派主力上下起手的機會
這傢伙的理由太牽強了
一個月公布一次月營收都嫌資訊不對等了
改成一季公布一次還得了
聯發科的老板老早就提出這樣的建議。
對高科技,高度競爭的行業,月營收會透露你這個月的出貨狀況,對手就有更多的機會提出反制。
另外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月營收無法作到完全保密,能保密的,我的經驗是沒幾家。
每個月的月初,法人,或一些知道內情的,可以在一家月營收大成長的股票,大量買進,等到營收公布後,出脫給後知後覺者,造成不當得利。我估幾隻股票的營收,有時跟本不用等到月報出來,看月初的股價動能就清楚了。季報的時間比較長,投資者反而比較有機會拿到對等的資訊。月報的資訊,是比較不對等,不公平的。
另外更可惡的是,月績可以前後移的,上市公司要炒股,要出貨,先把下月的業績往前移就好了。
要進貨,把這個月的業績往後就好了。上下其手的可用次數,比季報多了三倍。\
不過月營收改季營收,也不是沒缺點,有時營收突然的成長,或袞退,會對股價造成比較大的波動,美國股票就有這種特性,季營收造成股價波動很大。
我也認同改季營收,月營收,是一場不公平的遊戲,散戶是比較吃虧的,



























































































